經過四個多月的準備工作,新中國的開國大印送到了周總理的手里。周總理一看鐫刻著中國人民共和國的印章后,連連稱贊了他的手藝精湛。
他是誰?
畢竟鐫刻開國大印這可是非比尋常,為什么如此神圣的任務居然交給他來做?
他就是張樾丞。
說起張樾丞,在京城圈可是家喻戶曉的手藝人,他給京城圈名人都鐫刻過印章,名氣響當當?shù)摹?br/>
張樾丞是出生在河北的一個農民家庭,家境貧寒。
在他十四歲那年,他就離開了家鄉(xiāng),去了北京的琉璃廠學習印刻鐫刻這門手藝。
他靠著勤勞和努力,他很快就掌握了鐫刻的精髓。
特別是銅刻,堪稱精湛。
很快,他在18歲那年就出師了。
出師后的他沒有離開了北京的琉璃廠,而是在琉璃廠內開了一家印冶。
這家印冶后來就成為了京城圈炙手可熱的同古堂。
讓他名聲大噪的是他刻了梁啟超先生寫的“龍飛虎臥”的這個四個字,并受到了梁啟超先生的贊賞。
從此他在京城圈內小有名氣,當時北京有很多人都找他刻印。
當時新中國成立之前,很多準備工作要做,比如鐫刻一枚開國大印。
當時周總理就把這件事交給了齊銘燕先生來張羅。
經過了嚴密的談論、研究之后,最終把這個任務交給了張樾丞。
當時全中國的鐫刻的手藝人這么多,為什么會選中了張樾丞呢!
除了他精湛的技藝外,還有他的口碑。
張樾丞接到了這個任務后,一點也不敢馬虎,畢竟這枚開國大印可不簡單。
他查閱資料,尋找一些印譜,認真進行了比對,再加上了他不斷地思考,最終鐫刻了四枚不同字體的印樣。
當這些印樣交給了毛主席后,毛主席一看,當即就認定了宋體。
因為宋體比較標準,方正,而且方便人民群眾好辨識,所以就確定了下來。
當時張樾丞先生知道了毛主席選中了宋體之后,他自然也是激動萬分。
因為張樾丞理解了毛主席的初衷,就是為了老百姓。
同樣,開國大印的材料也是與眾不同。
因為在封建時代的玉璽都是采用了玉石鐫刻的,為了凸顯出來現(xiàn)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人民當家了,最終選中了銅刻的方式。
確定印樣之后,他就著手準備了。
幾天后,開國大印完成了。
這張大印的長度和寬度都是接近了11.6厘米。
不過開國大印還有一個神秘之處。
因為這是開國大印是不可能打樣留底的圖,印冶成吹后,四個角都要突出了一點,不能是平的。
等到了正式啟用之前,再把幾個角磨平了,這樣就完成了啟封。
八月底,才真正地上交給了國家。
張先生為人寬厚,對伙計和學徒都很和善,他也經常做善事,就連這次的高額鐫刻的費用,他都拒絕了。
張樾丞老先生品德高尚確實值得我們學習。
如今這枚開國大印的印章珍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
我們中國地大物博,在各行各業(yè)都有能者,希望我們的傳統(tǒng)的技藝都可以傳承下去,能夠涌現(xiàn)了像張樾丞先生這樣的人物。
讀者們,你們還知道哪一些品德高尚的手藝人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