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唐文宗開成二年(837)進士。曾任縣尉、秘書郎和東川節度使判官等職。因受牛、李黨爭影響,被人排擠,潦倒終身。他是晚唐杰出的詩人,與杜牧齊名,世稱“小李杜”。所作詠史詩多托古以諷時政,無題詩很有名。擅長律絕、富于文采、構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獨特風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隱晦之病。有《李義山詩集》。
李商隱目睹錦瑟五十弦,想到自己年近五十歲,不由得追思年華虛度,功業無成,懷才不遇,仕途坎坷,因而以“錦瑟”起興,傷感自己不幸的遭遇,抒發了自己一生的不幸遭遇,寄托了悲慨、憤懣的心情。
錦瑟
(唐代)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這首詩通過追憶自己的青春年華,傷感自己不幸的遭遇,寄托了悲慨、憤懣的心情。
首聯“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詩人從錦瑟及其弦柱起興,一面手撫錦瑟的弦柱,一面回憶自己的青春年華,不禁陷入深深的沉思。見到錦瑟有五十根弦,聯想到自己已經虛度五十個春秋,發出“一弦一柱思華年”的感嘆,感嘆自己一生的不幸遭遇,給人一種凄涼悲怨的感覺。
中間兩聯,詩人引經據典,借用莊生夢蝶、杜娟啼血、良玉生煙、滄海珠淚四幅畫面,來象征自己華年流逝、懷才不遇、愛情悲劇、理想成空的經歷所導致的精神創傷、迷茫難言的心靈感受。把聽覺的感受,轉化為視覺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組合,創造朦朧的境界,借助可視可感的詩歌形象來傳達其真摯濃烈而又幽約深曲的情思,呈現了不同的意境和情緒。
“莊生曉夢迷蝴蝶”:傳說莊周曾經夢見自己化成蝴蝶翩翩起舞。這句表示自己華年往事如同莊周夢蝶一樣,成為消逝的幻影,寫盡了人生的恍惚和迷惘。(莊生,即戰國時的思想家莊周;曉夢,白日做夢;胡蝶,即蝴蝶;迷,兼有迷茫、迷失之意。)
“望帝春心托杜鵑”:相傳古代蜀國有個叫杜宇的人,做了君王,號稱望帝。死后靈魂化為子規,即杜鵑鳥,鳴聲凄厲哀怨,啼血方止。這句則比喻對失去了的美好東西的思念和感傷,包含苦苦追尋的執著。(春心。春情萌動之心。)
“滄海月明珠有淚”:傳說滄海月明時,南海鮫人會落下晶瑩光潤的珠淚,泣淚而成珠。這句意思說,被遺棄大海里的明珠,在陽光照射下晶瑩閃亮,有如鮫人的眼淚,既隱喻詩人懷才不遇的悲哀,又展現出一種闊大的寂寥。
“藍田日暖玉生煙”:藍田日照中,美玉幻化出可望而不可即的玉煙。這句比擬自己半生追求的理想,好像良玉上的煙近于虛無,卻又透出一種溫暖而朦朧的歡樂。(藍天,在今西安市藍天縣,產美玉。)
尾聯“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寫傷逝的情感總也會成為記憶中的點滴,只是在當日,卻已叫人無限惘然。“此情” 是指上述種種迷茫惆悵之情;“ 惘然 ”是惆悵的樣子。 “可待”是“可以等到將來”的意思。詩人人到老年,借錦瑟而自況,追思以往:深憾青春易逝,功業無成,光陰虛度,碌碌無為而悔恨無窮。
全詩詞藻華美,含蓄深沉、情真意切,在表達濃重的凄婉、迷惘情緒時,借助于比興、象征、用典等多種藝術手法,語言音律也清麗鏗鏘。讓人自然地感受到錯綜糾結又彌漫滲透于其間的悵惘、感傷、寂寞、向往、失望的情思意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