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爽
理性天蝎女
治拎不清、玻璃心、擰巴癥
點燃你自律的心
同事一見面,捂著心口問我,看《再見愛人》了沒,我也捂著心口點頭。
兩人互相打量,我眼圈有點黑,她額頭鼓個包,一切盡在不言中。
有UP主歇斯底里地吐槽節目播出時間,說周四下班看完,夜里12點還氣得睡不著,周五怎么上班?
有觀眾說充會員看得乳腺疼,得吃逍遙丸,跟沒看過的朋友一遍遍劇透,多說一次,對乳腺傷害就多一分。
有人塵封的受傷經歷被悉數喚醒,自相矛盾溝通不了的長輩,讓你難堪小人得志的同事,態度強勢而不自知的家人…
沒看過的朋友可能無法想象。
看個綜藝節目,氣滯血瘀、肝郁化火、血壓飆升、上不來氣、乳腺脹痛、心跳加速、夜里失眠、醒來爆痘…
突然意識到,我們在倒貼看綜藝。
芒果臺扭虧為盈,內容平臺賺到流量,醫藥公司低調營收。
唯獨自己,賠了會員費,又折了精神損失費+養生保健費+暴飲暴食消氣費……
真相可能是,咱們只是別人play的一環。
看個綜藝而已,真的不要太倒貼。
這篇很想以此深入,探討一下中年女的倒貼行為,因為很多倒貼行為荒誕又搞笑,隱蔽而習慣。
倒貼原來特指女子以財物貼補所戀男子,后來泛指該收方反向該付方提供財物。
在我們的生活中,倒貼式娛樂、倒貼式上班、倒貼式消費比比皆是,付出遠大于收獲,也不知道圖啥,做得還賊起勁。
來算筆經濟賬吧,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
倒貼上班
職場中的倒貼,形容員工為了完成工作,在健康和生活方面做出不必要的犧牲。
之前看到網友總結倒貼上班三件套: 工作日在家上廁所,真情實感地為工作生氣,喝咖啡提神。
一石激起千層浪,清單越來越長。
比如,為了干活自費充各種會員,努力聽懂領導的言外之意, 和同事競不賺錢的爭, 拍領導不加錢的馬屁,每天早起2個小時弄妝發…
有人花500元改造工位,網友擔心她 被領導認定工作量不飽和,從而給她加活。
有人甚至雙重倒貼上班,夜晚因站隊問題心煩失眠,早上喝提神飲料,打起精神上班。
我走了很多彎路后發現,得了超出均值的職業病,就是在倒貼上班。
久坐導致腰酸,得出去花錢按摩;
不注意使用屏幕的用眼衛生,導致近視度數增加,得去花錢重配眼鏡;
急吼吼地與同事在不重要的技術細節上掰扯,回到工位吃保健品或煮養生茶;
因為不滿公司的個別管理措施,產生嚴重的對抗,但敢怒不敢言,憋出疾病;
工作中遇到惹自己生氣的人和事,買東西安慰自己;
把工作中的不順心或不安情緒帶回家,遷怒家人,冷戰或吵架…
這 都是我在用器官、金錢、情緒、時間、家庭來倒貼上班。
我現在會提醒自己,下班后再想人際問題屬于加班。 我上班是來賺錢的,不是花錢買好吃好喝的哄自己上班。
其實我的工作需要我情緒從容穩定,思考帶寬足夠,手腳麻利,家庭大后方穩定,身體健康,少請病假。
我上趕子倒貼上班的行為,反而影響了我的績效。
倒貼婚姻
兩個人結婚,理想上是成為雙核處理器,取長補短,共擔風雨。
當有一方像是沒享結婚的福,賺錢養家還提供情緒價值,忙里忙外還不落好。
一天到晚圍著老公孩子轉,上贍養老,下撫養小,對家人付出過多努力和資源,對自己隨便打發敷衍了事,還沒人念自己的好。
我總結了3種典型形式:
1、染上家人的壞習慣
有次聽朋友的語音信息,我掙扎一番后,還是提醒朋友,唉聲嘆氣有點多哦。
她告訴我,她老公的唉聲嘆氣把她傳染了。
好習慣沒有惠及家人,自己首先沾染上對方的臭毛病,是一種習慣倒貼。
2、跟風制造家庭矛盾
本來沒有矛盾,偏要制造矛盾。
比如最近熱議的八個瑞士卷怎么分,一個問題弄得幾家歡喜幾家愁。有些夫妻由此爆吵,現在都還沒和好。
在婚內,若常以一種“如果對方沒做某事就不愛我”的心態來看待事情,強行把能不能滿足我的某個需求和愛不愛我放到對立面,就會把自己孤立起來。
一個瑞士卷制造的對立,其荒誕程度不輸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
在不矛盾的地方,刻意制造矛盾,遇到真的矛盾,又回避問題,結果是兩人都累。
3、一家人做好分工
我曾聽朋友怨過,“倒貼幾年青春,做幾年的工具保姆”。
現實中這樣的困境存在,但有條件的家庭先做好分工。
我小時候,全家有大掃除日,一般是月中月末、節前,或者有客人造訪前,一家三口拖地的拖地,收納的收納,擦玻璃的擦玻璃,各自認領,哼歌勞動。
現在,我家沒有集體干活的氛圍,但也有分工,我做飯,老公做家務,我性子急,我老公慢悠悠地干,隨便,干了就行。
我女兒得收拾自己的玩具,以及做力所能及的摘菜、傳菜、疊衣服等邊角料家務。
在我們家,干凈的房屋、熱氣騰騰的家常菜,都需要大家的努力。
家里實在養不了閑人,一人閑,意味著另一人就得忙。
人一忙就心情差,心情差就脾氣差,脾氣差的人,憋不住就罵家人,憋住了就得病,其余家人都有苦吃。
倒貼子女
養孩子,要付出很多愛與錢,但我還是想強調,先有自己,才有關系。
《一個女人的故事》中,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安妮·埃爾諾用微妙和殘酷的筆觸寫出母女之情。
回憶母親年輕時,漂亮、愛笑、唱歌,有奮斗目標,女兒寫作“那時我想長大后我將成為她”。
不知什么時候,母親把希望“我生活的比她好”的理想,取代了她自己的理想。
女兒深知,媽媽一天到晚賣土豆和牛奶,才能讓她能坐在階梯教室聽老師講柏拉圖。
但她也受不了“我們以爭吵的語氣和對方說話”,受不了媽媽的無名火,憤憤不平,表達不出想表達的意思,粗魯的語言,不文雅的舉止,沒事找茬,發泄不滿,身上浪漫的東西消失殆盡。
人性就是如此,子女小時候要物質和陪伴,長大了又嫌你精神蒼白。
所以,再愛孩子,也要完善自己,不要放棄自己,尋覓并發展核心競爭力,盡量讓自己開心和進步,這樣才不會把所有期望都壓在兒女身上。
我們只是比孩子早二三十年來到這個世上,我們也是世界的寶寶,不要放棄自己。
倒貼人際
這part主角是我,我有次中獎中了卡式爐和十來個氣罐,但我家不去露營,用不上。
得知好友一家周末經常野餐,我就送給朋友,她家離我家有兩三個公交車站的距離。
我沒想到她沒開車,而是騎著電動滑板車來我家拿,她走后,我的心臟跳得很快,感覺要發病一樣,我擔心她的安全。
估摸著她快到家,我就發微信問有沒有安全到家,周末我關注她朋友圈的出游情況,我總提醒她爐子有異常馬上停用,朋友都嫌我煩了。
人際中的倒貼真的說不完,比如強勢的人要教全世界做人,弱勢的人今夜要心疼全人類,給朋友介紹對象做背調……都費力不討好。
還有過多揣測人際交往中的眼神、微表情、言外之意,都沒有標準答案。
倒貼消費
我的定義是支付了價值,購買了商品,卻沒有享受到商品的使用價值,還占用空間、引發矛盾、追加消費。
花錢吃到上火,又花錢買藥下火,花錢把自己喂胖,又花錢減肥。
買來的跑步機,最后變成晾衣桿,晾衣桿的價格2、3位數,跑步機的價格得4位數。
追求省錢有時候也淪為倒貼,冰箱里上周買的角瓜雖不新鮮但也沒壞,放了肉炒,大家都不愛吃,蔥姜蒜和肉都倒貼了。
不少人希望能少花錢、多辦事,追求多快好省,吳軍博士指出,多快好省邏輯矛盾,如果你覺得自己能夠做到多快好省,那你一定在別的地方付出了代價,把寶貴的時間和精力花在一些瑣碎權衡上,還給自己增加不必要的選擇。
東西買貴買錯,無法跟自己和解也算。房子買貴了,我當時也用倒貼思維開導自己,多在小區里散步,多陪孩子下樓玩耍,多認識小區里的朋友,擴大到城市,我多去海邊、公園、圖書館、博物館,好好享受配套,爭取少虧點。
對了,我也不要倒貼城市,我遠離家鄉,來到大連,沒有攢下錢,沒有朋友,沒有像樣的回憶和美好的體驗,那我就是倒貼給大連了。
這篇文章越寫越發散,寫之前,我都沒料到能想出那么多倒貼行為大賞。
其實,倒貼這個詞,多少有些精明、算計、小市民的意味在里面,而且一以貫之秉持交易感也很嚇人。
但換一個想法,跟自己算一筆經濟賬,看清自己的價值,審視做事的動機,把很多事情折算成收入和支出,一目了然,又觸目驚心。
糾偏一些想法、看法、做法,贏不了經濟,心情不能輸,贏不了別人,身體不能丟。失敗了,好歹有經驗,不賺錢,但享受激情。
總之不能要啥沒啥,啥都不占,愁完過去,又怵未來,倒貼所有,就是倒貼人生。
你來人間一圈,不能啥都倒貼。
~End~
作者簡介:梁爽,我愛自律,自律愛我。新書《當鉆牛角尖,遇到四象限》、《把自己重養一遍》、《糟糕,今天內耗又超標》,公眾號:哪梁爽哪喜慶 ,微博:@梁爽笑抽筋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