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行甲在面對媒體采訪時,很瀟灑的說:“我從來不收錢,他們就認為我清高,那沒關系,我就是要整治這些貪官污吏”。
整肅了隊伍后,緊接著又帶領村民發家致富,眼看日子越來越好,即將升職的時候他又辭官跑去做起了公益,這又是為何呢?
陳行甲聰明機智,他在三十歲考上了清華大學的高材生,后來又作為全國第一批公共管理碩士遠赴海外留學,留學歸來就職于中國排名前一百強的湖北省宜都市。
一個抽調令將他拉回了“國家級貧困地區”巴東縣,剛一上任就對官員隊伍展開治理,否決了126名領導干部,立案調查183件,前后有七名官員被雙規。
在踏上巴東這片土地時,陳行甲滿懷一腔的政治抱負,看到縣里的白血病兒童沒有學校接收,村里孤寡老人晚年沒有著落等眾多貧困現象,都讓陳行甲感到難過。
他又記起來小的時候,鄰居嬸嬸經常來自己家里借鹽,母親總是很利落的給他們挖走一大塊,可嬸嬸卻從來沒還過。
他很疑惑的問,為什么他們不還還要借。那時候鹽也是很緊俏的東西,陳行甲的母親訓斥了他,“如果不是遇到了難事,人家也不愿意拉下臉來借鹽,我們不借,他們還能找誰呢”。
母親的悲天憫人,菩薩心腸,深深的感染了年幼的他。
可巴東縣的情況實在太糟糕了,這里不僅貧困,而且腐敗成行。據他回憶說,剛上任的第一天,就有人“通過氣”了,專門在村子門口來接他,請他去吃飯,陳行甲嚴辭拒絕了。
本以為自己清正廉潔的形象已經樹立起來了,可沒幾天又總有商人來找他,到辦公室“談話”,說完工作的事,留下了一件襯衣,襯衣里面放著200多張面值一千元的港幣,陳行甲說那是他第一次見到這種大面值紙幣。
有人送錢送的不動聲色,有人開始打啞謎。一次,有人直接到他辦公室開門見山的說,陳書記:“我送你個時間吧”。
當時的陳行甲被這句話搞的是一頭霧水,直到那人把手表拿了出來,他臉色瞬間不好看了,大聲質問:“你這時間值多少錢啊”。那人一看情況不對,小聲說:“也就十幾萬吧”。諸如此類的事情還有很多。
陳行甲更加的痛恨腐敗,他對那些人開始了嚴厲的整頓打擊,不留余地,甚至多次在大會上公開嚴厲批評腐敗行為,2015年12月25日,在一起工程建設大會上,直接點名了貪污工程款的地方官員。
在他的政治下,不少貪官污吏下馬入獄。
但官場總是很復雜,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歡清官,陳行甲在向上級州領導匯報工作的時候,經常不被待見,他在自己的回憶錄中說到,在匯報工作的時候,上級領導爆粗口,還揚言“你找老子十回,老子肯見你一回,已經算是給你面子了。
為了讓縣里盡快入網,陳行甲提議信息覆蓋全面化,并在大會上為這次計劃取了個簡寫的名字“COG”,匯報還沒開始,就被下面的某個領導打斷了,“等你進入了中央,再用這么大的名字吧”。
腐敗橫行,上級打壓,陳行甲的工作難以進行,考慮到或許自己的行為招致了很多人的不滿,在繼續待下去恐怕會影響巴東縣的發展,于是毅然辭職轉身公益事業中去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