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公共外交素養的青少年顯得尤為重要。為此,由廣東省國際教育促進會主辦,中國日報社21世紀報社、廣州國際人才交流協會支持舉辦的“中小學校公共外交素養教育論壇”于11月8日在廣州市清華附中灣區學校成功舉行。本次論壇以“攜手共創未來:中小學全球勝任力與公共外交素養的培養路徑”為主題,旨在探討如何在基礎教育階段提升學生的公共外交素養,培養青少年的全球勝任力和綜合競爭力,以及推動區域國際化教育的進程。
論壇邀請了眾多教育領域的專家、校長和教育同仁,共同交流和探討學校教育場景下全球勝任力培養的有效路徑。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前助理總干事唐虔博士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前助理總干事唐虔博士發表了題為“全球勝任力與公共外交素養的時代價值”的主旨演講,他提出公共外交綜合素養應包括國際知識、全球視野、對中國歷史文化的熟悉、對外國文明的理解以及領導能力和人際關系處理經驗。唐博士還強調了從小學開始培養全球勝任力的重要性,并建議學校提供外向型課程,塑造學生的外向型性格,并熟練掌握外語以了解外部世界,為國家培養未來能夠對話世界的優秀人才。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德育與學校黨建研究所副研究員孟慶濤副研究員從立德樹人的角度出發,提出了“培養學生的全球勝任力:國際經驗與中國路徑”的重要性,并強調了全球勝任力培養的實踐策略,包括堅定文化自信、融入課程體系、開發教育網絡資源、強調探究性學習以及將全球勝任力納入教師專業素養。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德育與學校黨建研究所副研究員孟慶濤副研究員
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執行會長兼秘書長張沁女士分享了香港在青少年全球勝任力培養方面的21年實踐經驗,通過課程引導和主題討論,帶領香港青年走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并為香港的發展提供青年意見,推動青年責任感和價值觀的建立。
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執行會長兼秘書長張沁女士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教育合作與發展中心黨委書記孫遠雷先生介紹了“國際理解教育的廣外教育集團實踐”,分享了廣外教育集團在國際理解教育、外語教育特色以及學生全面培養方面的經驗。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教育合作與發展中心黨委書記孫遠雷先生
論壇還開設了兩個分會場,來自上海、澳門、廣州、深圳、東莞的校長們分享了學校國際化特色的案例。上海萬科教育集團高中原總校長趙均寧校長對大灣區論壇的舉辦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這是培養青少年面向未來的全球勝任力和綜合競爭力,以及推動區域教育國際化進程的重要活動。澳門培正中學楊珮欣副校長在分享特色的AI智能課程的項目時提到,學生們通過在科學技術上的學習,更是要增加批判性思維、創新思維、同理心、文化價值觀。
另外,來自廣州市華美英語實驗學校、廣州市實驗外語學校、深圳市南山外國語學校、澳門教業中學分享了學校特色打造的案例。大會分論壇的圓桌對話邀請了校長和教學主任就學生培養、教學特色、課程創新、高品質社團建設進行了分享。
分論壇一“全球勝任力的培養策略”分享嘉賓(左起):趙均寧(上海萬科教育集團高中原總校長)、鮑成中(廣州市華美英語實驗學校總校長)、楊珮欣(澳門培正中學副校長)
分論壇一圓桌對話:國際理解教育與課堂創新
分論壇二“公共外交素養的培育路徑”分享嘉賓(左起):郭英濤(廣州市實驗外語學校副校長)、陳少陽(澳門教業中學助理校長)、陳璇(深圳市南山外國語學校(集團)高級中學英語學科負責人)
分論壇二圓桌對話:如何在具體教學環境中實施全球勝任力與公共外交素養的培養
活動現場還啟動大灣區“21世紀外交公共素養合作基地聯盟(集團)學校”建設,來自廣州、深圳、東莞、佛山、澳門等地的12所知名教育集團首批參與。通過整合大灣區以及全球的優質資源,協助教育界在學術講座、校長交流、教師專業發展、學生社團活動、國內外特色研學等項目開展,營造良好的國際化教育氛圍。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家校社資源聯合、粵港澳大灣區本區域的國際化資源擴展,形成教學時空的不斷延展,同時不斷探索國際化人才培養的新形態,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學生全球勝任力培養“新常態”。
21世紀外交公共素養合作基地聯盟(集團)學校 啟動儀式
本次論壇的成功舉辦,不僅為教育界提供了一個深入交流和探討的渠道,也為推動區域國際化教育、全球勝任力培養實踐發展貢獻了寶貴的經驗和智慧。
會后大合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