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鄧飛
美國大選投票結束,特朗普當選已無懸念。特朗普再度執政,筆者預計,其對華政策如何影響包括香港特區在內的中美關系,大致可以概括為:“不明朗但有偈傾”。相反,民主黨將打壓內地和香港特區列作國策,如果上臺,基于意識形態考慮,以及國與國之間的劇烈競爭,其對華態度則是可預期且相當明確。所以,筆者相信特朗普上臺,中美關系雖不明朗但仍然存有討論空間,民主黨則毫無轉圜余地可言。
過去,在中國加入世貿之前,中美雙方經常就中國應否享有最優惠國待遇而爆發貿易沖突,但仍然談不上是貿易戰。特朗普執政期間,在2018年以增加關稅來脅逼中國屈服,開啟了自冷戰結束以來的對華貿易戰,徹底撕破臉。加上特朗普政府采用多種手段干預中國內政,包括糾集人馬作出所謂“譴責中國”,又出臺多項制裁措施,包括限制企業投資中國先進科技等,這一連串表面看似兇狠的動作,很容易給人一個印象,就是在對華政策上,特朗普上臺比民主黨來得可怕。對于這種觀點,筆者不予認同。
如果細心分析特朗普政府的施政,可以發現其政策是由兩個不同團隊負責執行的。一個團隊專門負責核心議題,包括特朗普宣稱在中美貿易中,美方處于貿易逆差的問題,其他還有中國市場準入、中國技術轉移等,均由特朗普親手抓,親自與中國進行談判,極其量只多委托一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參與,除此加外,絕不假手于人。
另一個團隊是獲得特朗普充分授權的政府團隊,尤其是外交和國家安全事務,包括在政治上圍堵中國等,他不會直接領導,而是交由包括當時國務卿蓬佩奧、國家安全局和商貿部等來進行。對于這個隊伍,特朗普采取放縱態度,并利用這個團隊來夾攻中國,從而令中國在其關注的核心議題上作出讓步。
筆者之所以說特朗普上臺后,其對華政策有“不明朗”之處,原因有二。第一,今年7月共和黨宣布20條政綱,基本上除了防止第三世界大戰之外,全部均屬內政問題,可見他將精力主要投放于繼續振興特朗普版本的美國經濟上,海外戰略則見收縮。在這種情況下,除非中國對特朗普政綱例如“讓美國再次偉大”等有直接影響,否則筆者在其20條政綱內,看不到其對華態度,這是不明朗之一。
第二,特朗普委任哪些人組成其外交政策的核心團仍是未知之數。如果委任“反華分子”并繼續利用這個團隊去夾擊中國,情況當然不妙。此際江湖正流傳一份11人名單,似乎全部均對中國充滿敵意。但由于尚未委任,加上特朗普性格飄忽,經常換馬,所以亦添加了不明朗因素。
正因為前景不明朗,所以亦充滿可發展空間。中美兩國的社會政治體制完全不同,過去雙方就是憑著彼此交纏的經濟依賴去建立關系。這塊壓艙石自奧巴馬時代已經消退,未來,如果雙方找到共同利益點,既有利中國經濟發展,又無損美國“再次偉大”,雙方不但“有偈傾”,更有機會重建這塊經濟壓艙石。因此,筆者呼吁有關方面不妨從這個角度去構思如何與特朗普打交道,把危機化為轉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