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從老家回深,似乎有些明白了為什么贍養老人這么難。
走了幾家親戚,見識了他們家中多個老人后,我終于明白了:為什么有些子女不太愿意與老人同住,寧可請人照顧老人也不太樂意居家贍養老人。
首先,幾個親戚在當地也算是比上不足,絕對比下有余的那一類,多數還都在體制內混個一官半職啥的,單位分的房子也夠住,大多也是受過良好教育的。
但是對待照顧家里老人的問題上,幾個家庭卻出奇的一致,都是畏難與苦不堪言,不是說他們不孝順,反而多數照顧有加,只是上一輩有些老人想要的那種贍養,真心是子女所接受不了的。
其實我們大多數家庭的子女對老人的照顧,基本上大多也就是吃好喝好,照顧起居,穿著得體,再進一步就是多陪著說說話,嘮嘮嗑,加些情感上的交流,也就這樣了。
但是我這次看到的幾個家庭中的老人,她們想要的可不僅僅只是這些吃好喝好而已,她們其實一直還是沉迷于自己原來家主的地位,雖然子女都大了,早已成家,也都有了自己的孩子,但是老人依舊還是沒有把家庭主次關系扭轉過來,把子女當孩子看沒有問題,但是還想繼續做子女的主就有問,甚至想用自己過有限的認知,來指揮你、監督你,而若你稍有不從,就會被扣上不孝的帽子。
所以說,有些老人想要的晚年生活,準確來說并不是單純只是贍養這么簡單,更接近于一種扶養成人之后而圖的一種報恩心理。
那既然是一種報恩思維,就不能僅僅只是日常的好吃好喝,有衣穿有人陪那么簡單了,除了物質生活,精神層面也要照顧到,情緒價值也必須到位。
比如老人可以隨時不開心,但你做兒女的就不能,你必須陪著小心身邊伺候著,時不時還得哄一哄老人。
老人可以隨時有命令輸出,今天想這一出,明天就可以改那一出,而做子女的就必須第一時間響應,辦得到的必須辦,辦不到的也得想辦法去辦,個個把三頭六臂、七十二般變化在老人面前使將出來,一旦表現出不耐煩,或者不聽使喚了,那就是“孩子大了,指使不動了?!?/p>
老人的話也可以隨時變,可兒女則必須無怨無悔,不能對指令有質疑,且隨叫隨到,心悅誠服的堅決執行,甭管是否前后矛盾以及付出多大代價,否則就是“你掛個臉給誰看呢?不想干可以不干?!?/p>
當然,并非所有老人都是這樣,假如能夠攤上一個曉事理明事非,不耍小性子的老人,就絕不會有上述任何一個問題。
可惜啊,我身邊,親戚家、朋友家、同事家,像這樣通情達理的老人,真心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如果遇上了,那估計是他們的子女在上輩子拯救過整個銀河系。
所以說,老人一定也要與時俱進,不能一味守著自己過去那套認知,太多的干預子女的生活選擇方式,就像當年老人養育兒女時一樣,尊重孩子成長的需求與意愿,等老了也還是一樣,時代變化太快,生活習慣與外界環境的飛速變化讓一些老人不愿意改變,從而影響了家庭關系,其實蠻可悲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