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 Technology
貴的東西不見得好,好東西絕對不便宜
作者|許小九
國際風味評鑒所公布了2024年度 “全球食品界的奧斯卡獎”世界頂級美味大獎評選結果。上海市臺協理事單位上海彩陽食品有限公司(上海彩洋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海鹽太妃糖”在全球100多個國家,數千種參選產品中突圍,榮獲該項大獎的最高星級獎章——Superior Taste Award國際美味獎三星獎章。
近日,「品智PLSC」實地探訪了這家企業。
上海彩洋食品有限公司始建于2004年9月,以生產“銀鍋”牛軋糖為主,同時從事預包裝食品、貨物及技術的進出口業務。公司廠房共有9234平方米,可生產產品品類包含:粽子、月餅、糖果、糕點、炒貨等等。后來,彩洋由于規模擴建,人員增加,設備更新等等原因搬遷至上海松江區,并且正式更名為上海彩陽食品有限公司。廠房環境干凈衛生,擁有完善先進的生產制作設備,并且又有專門人員每天進行管理、清潔、檢測。現生產銷售的“銀鍋”、“臺妃棠”系列產品深受消費者喜愛。
負責人王一平出生于1954年,來自臺灣臺北,早在1996年他就到大陸經商,2004年起扎根上海后,王一平一心撲在牛軋糖生產上,從剛開始的純手工生產到后來的半機械半手工,憑借對品質的精益求精,企業在行業中名聲漸起,元祖、來伊份、盒馬、良品鋪子、皮爺咖啡等多家行業頭部企業紛紛與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
談及今年獲得國際美味獎三星獎章,王一平告訴「品智PLSC」,這是國際食品界的最高榮譽。拿獎雖然開心,但也壓力倍增,因為自己一直秉持產品質量“只能往上走,不能向下跌”的理念,第一次參賽就拿到了最高獎,日后“往上走”愈發艱難。
很久之前就被來伊份“盯上了”
7年前,來伊份的臟臟牛軋糖火了。許多讀者朋友可能都吃過,但鮮為人知的是,這款產品是上海松江一家工廠代工生產的,這家工廠地址偏僻,但它在中國牛軋糖的市場地位可不算“偏”,是大陸最早做臺式牛軋糖的企業。
其實,臟臟牛軋糖爆火是彩陽和來伊份磨合多年的成果,早在十幾年前,來伊份就注意到上海彩陽食品有限公司,為什么來伊份這么早就注意到這家公司了呢?其中緣由,就不得不從該企業的創立開始講起。
上海彩陽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王一平除了是大陸做臺式牛軋糖的第一批人,同時也是大陸引入臺式珍珠奶茶的第一批人。
由于臺式牛軋糖奶香濃郁,不添加任何香精和色素,且有豐富的果仁選擇(當時大陸生產的牛軋糖是用花生仁)。做生意的第一年,訂單量之大讓他深感震撼。“我們的生產量只有200公斤,但最后定了2噸,我被驚呆了,受益于大訂單的刺激,工廠也很快成長起來了。”
王一平一直秉持“員工快樂,制作的糖吃起來才快樂”的理念,認為員工的生活和工作需要平衡感。彩陽產品同時也注重平衡感,果仁、糖漿、奶粉、黃油等配比要剛剛好,不可過甜也不可過咸,不可過軟也不可過硬。
“來伊份剛注意到我們的時候,就是因為我們不添加香精香料,吃了一顆還想吃第二顆、第三顆。自家的小孩也愛吃這個糖,現在糖果添加香精香料現象普遍,自己工廠生產的糖很放心給自家小朋友吃,”王一平跟「品智PLSC」笑稱道。
重視年輕人消費偏好
2021年,在臟臟牛軋糖的基礎上,更新配方研發出提拉米蘇牛軋糖。2022年,考慮女性喜歡酸甜口,彩陽又開發出一款樹莓果醬和杏仁混合制作的“莓莓子火山豆”。
負責人李風燕說道:“之前我們主做軟口的牛軋糖,但是考慮到最初喜歡吃牛軋糖的那批人現在不大吃糖了,我們又研發出脆口的太妃糖,更符合年輕人的愛好。”
現如今,某個觀念似乎深入人心:吃糖不利于健康。甚至有的女生堅持“抗糖美白”,一點兒糖也不沾。與我國相反,日本女生喜歡在包里放若干糖果,沒事的時候拿一塊放在嘴里,認為這是幸福的、甜蜜的。
“我國的很多糖果做得比較低端,齁甜齁甜的,吃了一顆不想吃第二顆。我們想改變大家對糖果的刻板印象,無論是牛軋糖還是太妃糖,都是用營養的、品質上乘的原材料制作而成,不添加香精香料,且盡量做到色香味的平衡,消費者吃一塊下肚,還想吃第二塊、第三塊,解饞的同時還補充營養。在這里,糖果不僅是零食,更是一種生活。”李風燕向「品智PLSC」說道。
頭部企業的代工寵兒
2004年,王一平創立了“銀鍋”品牌,專做牛軋糖。那會兒,國內的傳統牛軋糖是用蛋白和花生仁混合,基本上不添加奶粉,口感非常硬。土生土長的上海人可能還有印象,小時候很多南京西路零售店在賣這個牌子。后來,國內很多牛軋糖廠家模仿“銀鍋”的配方工藝,這之后,軟口的、加奶粉、果仁多樣的牛軋糖才慢慢變多起來。
那時,正值克里斯汀最輝煌期,它的牛軋糖代工單被王一平拿下,由于克里斯汀需求量特別大,而王一平工廠剛成立不久,產能有限,只能每天加班加點完成代工單。這種狀態一直延續了很多年年,由于代工訂單充足,工廠產能也不算太大,“銀鍋”自有品牌的建設和推廣就放緩了。
“大概在08、09年,東航找到我們,希望我們做一款高級的牛軋糖,經過兩年的配方口味調整,終于研發出大陸第一款山核桃牛軋糖。那會兒其他廠家不太用山核桃這么貴的果仁做原料,他們基本都是用花生仁、芝麻,好一點的用扁桃仁。我們跟東航磨合了兩年,調和山核桃與糖漿、奶粉等的平衡感。這款糖簽了協議,兩年內不能公開售賣,山核桃牛軋糖就這樣被捂了兩年。等到上市的時候,銷售火爆,不久后,市面上的山核桃牛軋糖才多了起來。”李風燕說道。
從大陸最早的臺式牛軋糖到山核桃牛軋糖,再到脆口太妃糖,彩陽一直創新研發,一直被同行模仿。
當談論到辛苦研發的配方被同行輕易抄走時,王一平是這么跟記者說的:“好的東西要讓消費者吃到,一款產品的流行需要很多企業參與進來,有錢大家一起賺,這個我倒覺得沒什么。”
原料品質不達標,工人拒絕使用
彩陽十分注重把控原材料品質,甚至到了“變態”的地步。
同行都在講究“降級”,彩陽仍然在努力“升級”。就在今年七月份,彩陽把某款產品的奶粉由新西蘭進口奶源替換成高山牦奶源,成本增長了四倍。
“新西蘭奶牛是圈養著的,小牛出生后就會與母牛分離,母牛媽媽是不開心的,且會在母牛快斷奶的時候打抗生素和催產劑,產的奶也可想而知。我們用的牦牛奶粉是取自海拔3700米以上的自然放牧牦牛,小牛生下來后是一直跟著媽媽的,且這個海拔有冬蟲夏草,牦牛啃食冬蟲夏草導致牛奶含有較多的稀有元素。別的糖就是糖,吃了后還會擔心長胖,我們的糖富含營養價值,吃了就是補充營養。”王一平說道。
除了奶粉,果仁也是精心挑選的。“兩天前來了一批夏威夷果仁,出油得厲害,新鮮堅果是不會這樣的,于是我們拒收了這批貨。”負責人李風燕說道。據悉,為了把控堅果品質,彩陽跳過批發市場,直接找進口商拿貨。“批發市場的堅果品質達不到我們的要求,我們就直接跳過他們找到進口商拿貨,這樣雖然成本更高,但是品質是有保障的。要知道,新鮮的堅果吃起來是甜的,不新鮮的堅果吃起來就是一股哈拉味的,很難受的那種,很影響糖果口感。”
據悉,如果原材料不達標,彩陽工廠的工人們也會抵觸制作。“他們會認為原材料不好,做出來的產品也不好,產生情緒上的抵觸。原材料品質這塊,只能往上走,不能往下走,大家一直是這么認為的。”李風燕向「品智PLSC」表達道。
想要糖果好吃,原料和工藝缺一不可
以前,市面上的太妃糖大都是軟夾心的,口感很甜。彩陽做的太妃糖屬于酥脆型,兩種太妃糖在制造工藝上存在很大的不同。打個比方,軟夾心太妃糖熬煮的溫度可能只要100度,酥脆型太妃糖要熬到150度才能出鍋。從100度到150度,后者在產能和時效上是更耗費精力的。
“一款好的太妃糖,除了原材料,工藝也十分重要。例如,傾倒原料的順序會對口感產生影響,每款新產品問世的背后是工人多次調整配方和工藝。調試新產品時,員工共同品嘗商討改進措施,而不是老板獨自拍板。在彩陽,員工話語權很大,畢竟他們才是生產主力軍。”李風燕說道。
貴的東西不見得好
好東西絕對不便宜
大家都在講“消費降級”的時候,彩陽偷偷升級了原材料。相比價格,彩陽更關注的是自己的研發能力,多次跑到境外尋找研發靈感,開發新產品,而不是一味地跟同行內卷價格。
“我們有自己的標準,有自己的客源,我們的定位就是高端糖果,不可能跟其他工廠比誰賣得更便宜,誰把原料價格壓到最低,中國有14億人口,肯定有群體對品質更敏感,寧可少吃一點,也要吃得好一點。”李風燕跟「品智PLSC」說道。
彩陽瞄準注重于品質和口感的客戶群體,秉持“貴的東西不見得好,好東西絕對不便宜”理念,在過去的20年里,憑借“牛軋糖”和“太妃糖”兩個單品拿下了越來越多的代工單。“雖然原材料貴,但只要是賺合理的利潤,消費者還是能接受這個價格的,這也是許多頭部企業找我們代工的原因。”在采訪的最后,李風燕跟「品智PLSC」說道。
#往期推薦 點擊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