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張祥威 編輯|馬青竹
今年Q3,比亞迪營收2011億元,同比增長24%,季度營收首次超過特斯拉。
用于研發的支出,同樣堪稱大手筆。
今年前三季度,比亞迪研發投入合計333.19億元,超出特斯拉的32.64億美元(約230億元人民幣)。
可見比亞迪新能源王者的含金量在上升,但還想拿到最后一張王牌。
“我們現在搞智駕,是發狠了。”
近日,一位比亞迪人士告訴《出行百人會/AutocarMax》,從明年開始,比亞迪大量車型會支持高快領航,高配會支持城市領航。
比亞迪明顯加速。董事長王傳福4月份表示,2025年將在比亞迪多款爆款車型量產落地,劍指中高階。
與此同時,內部架構調整和組織創設的消息也不時傳出。
這一系列變化,主要始于今年1月比亞迪2024夢想日。王傳福表示,要拿出1000億砸向智能化。智駕技術的突破成為比亞迪今明兩年的核心發展方向之一。
“比亞迪一旦認準的事兒,速度也是很快的。”比亞迪人士稱。
比亞迪智駕狂奔的2024,到底成色幾何?比亞迪智駕能否基于規模后發制人?
智駕量產,多點開花
自研,是比亞迪決戰智駕的關鍵。
“智駕這塊兒,市場和用戶最早被特斯拉教育,然后是蔚小理,接著是問界,特別是問界,教育能力很強。”上述比亞迪人士向《出行百人會/AutocarMax》表示。
上述知情人士稱,比亞迪采用兩套解決方案。
其中,內部自研的高階智駕方案為天神之眼,由比亞迪主導方案研發,包含視覺方案和帶有激光雷達的方案,“甚至有兩顆、三顆的激光雷達方案。”
外部合作方案也在同步推進。比如,比亞迪豹8搭載的高階智駕,由華為主導。
據悉,雙方團隊研發驗證了很長時間,豹8上市即搭載華為乾崑智駕ADS 3(參數丨圖片).0,基于端到端網絡完全架構,可實現“車位到車位”全場景貫通,成為全球首款搭載華為智駕的硬派車型。
截至目前,搭載天神之眼方案的車型包括騰勢N7、仰望U8、比亞迪漢、比亞迪海豹、騰勢Z9 GT等。
其中,騰勢N7搭載天神之眼DiPilot 300,基于NVIDIA Orin X芯片。截至今年10月,基于輕地圖的城市NOA,開通了深圳、廣州等7座城市。
騰勢Z9 GT,再次刷新智駕節點。
“量產即交付高速領航(全國無圖),2024年底實現城市領航(全國無圖),2025年一季度實現易三方泊車。”
若能在2024年底實現全國無圖城市領航,那么,將僅比蔚小理、問界等頭部晚幾個月。以小鵬汽車為例,于今年三季度實現了全國無圖城市NOA。
后發優勢確實是快。小鵬自2019年便推出高速NOA,至今打磨已有四年之久。而比亞迪,則是在供應商的配合下,用一年多時間追了上來。
高階智駕方案還在下探,體現在另一條線上——比亞迪王朝系列。
漢榮耀版上市時,高階智駕版搭載天神之眼DiPilot 100,基于地平線征程5,可支持高快領航。
改款后,2025款比亞迪漢登場,高階智駕版搭載天神之眼DiPilot 300,基于NVIDIA Orin X芯片,可支持高快領航,預計年底前實現城市NOA。
不同于此前僅在漢EV車型上搭載高階智駕,新車開始在DM和EV雙動力版本支持高階智駕功能。
“可以想象一下,大概三個月左右,我們的城市領航如果開通了,這應該是王朝網第一個可以在市區里開的車型。”
從基于輕地圖,到無圖,從高快領航,到城市NOA,比亞迪智駕推進迅猛。
比亞迪智駕追超還有個隱藏優勢,即整車智能。
整車智能,比亞迪稱之為BAS 3.0+,是將智駕的感知端與旋變傳感器、胎壓傳感器等融合,增加近100種傳感器信號。執行端,與比亞迪的三電機、四電機、云輦等融合。
基于此,仰望U8搭載的云輦-P,支持道路預瞄功能。騰勢Z9 GT的高階智駕方案中,可支持實現易三方泊車。
可以看出,比亞迪整車智能,是以智能底盤為主。這是因為,智能底盤與高階甚至終局智能駕駛,必須相輔相成。
猛火攻城
比亞迪猛攻智駕的第一招,砸錢。
這家新能源公司,有近11萬名研發工程師,這個體量是某些車企的所有員工規模。
研發工程師隊伍中,智能化團隊約1.5萬人,又包括智駕團隊4000多人。再細分下來,其中1000多人為算法工程師和硬件工程師,3000多人為軟件工程師。
比亞迪要拿1000億砸向智能化,這是一筆大資金,也是決心。
做個對比,造車新勢力向來注重研發投入。以蔚來為例,每年研發投入在120億元左右,占營收的20%。但這筆錢,包含了智能化在內的所有研發投入。
主攻自動駕駛研發的華為車BU,同樣不吝投入。
根據華為年報顯示,截至2022年,華為車BU累計研發投入為30億美元(約200億元);截至2023年,華為車BU累計研發投入達300億元。
也就是說,2023年一年,華為車BU的研發投入約100億元。
與上面兩家公司相比,比亞迪要攻克智能化的1000億,就算由智艙、智駕兩大智能化業務平分,也是數百億的規模。
敢砸錢,組織架構上同樣敢大動作。
今年6月,比亞迪成立自研智能駕駛的天璇開發部,自研高階智能駕駛方案。
與此同時,比亞迪組建了天狼開發部,開發低階智駕方案,同時承接部分供應商業務,包括地平線供應全棧方案的海豹項目。
近期,據媒體報道,比亞迪內部負責自研智駕的天璇開發部與天狼研發部已經整合。整合后初步的自研高階智駕落地時間是2025年年中。
包括高速智能領航和城區智能領航功能,落地車型選擇了比亞迪百萬元級高端品牌仰望。
不久前,比亞迪騰勢銷售事業部總經理趙長江透露,“比亞迪已自研車載計算平臺,成立了感知實驗室,并完成AI超算中心和端到端大模型團隊的組建。”
“我們現在有4000多名工程師,專門搞智駕。比亞迪現在的銷量規模這么大,如果上了高階智駕,數據的積累速度、樣本量、迭代能力,不可小視。”
做AI研發,并不容易。
“不能只有數據,里面還有數據挖掘等很多能力。現在,超過10萬臺智駕方案出貨量的公司不少,具備了能夠做城市高階的數據,但真正做得好的不多。真正做得好的,還是那幾家獨立的智能駕駛供應商。”一位智駕供應商高管告訴《出行百人會/AutocarMax》。
好在,比亞迪對智駕的投入愈加積極。
去年7月,比亞迪在深圳市獲得高快速路段有條件自動駕駛(L3級)測試牌照,成為拿到全國第一張有條件自動駕駛(L3級)測試牌照的車企。
最后,由于銷量結構里包含大體量的國民車型,比亞迪還要實現成本下探,拿出一套便宜好用的方案。
好的一面是,軟件算法研發、云端訓練算力等成本,可以通過大規模的量產車型進行攤薄。
當下,智駕方案已經下探到15萬元以內的車型,明年更是城市NOA井噴的節點。比亞迪的智駕要降本如何推行,考驗著算法的領先性,以及系統整體成本的把控力。
智能座艙領域,比亞迪已經在定制智能座艙芯片。智駕領域,比亞迪已完成自動駕駛域控制器進行自研,未來,比亞迪或與供應商定制自動駕駛芯片。
結語
對于一年銷量數百萬臺的比亞迪,如何從全局角度,推進智駕順利上車,難度不小。也正因為此,一旦突破,便會產生質的飛躍,再次成為眾多傳統車企的學習樣本。
—THE END—
出行百人會 | AutocarMax
追蹤汽?出行產業鏈進化,關注新產品、新科技、商業邏輯與商業人物,影響圈層中有影響力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