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據FIERCE Pharma報道,繼武田、輝瑞、UCB、藥明康德等公司相繼退出之后,又一家MNC——GSK 宣布將于 2025 年退出生物技術創新組織(BIO)。
英國制藥商GSK發言人在一封電子郵件聲明中說,在對其企業會員資格和行業協會參與情況進行年度評估后,該公司選擇不再續簽 2025 年的 BIO 會員資格。
該公司代表補充說:"我們將繼續致力于營造一個優先考慮疾病預防、解決健康公平和獲取障礙以及激勵可持續創新的政策環境。“目前,我們認為還可以在其他領域集中資源。"
美國生物技術創新協會(BIO協會)是全球最大的生物技術公司貿易協會,成立于1993年,宗旨是倡導和推動生物技術創新。目前,諸如阿斯利康、拜耳、衛材、禮來、葛蘭素史克、安進等公司都在該協會的會員名單上。同時,羅氏、諾華、武田、再生元、默克、強生的高管均在這一組織的執行委員會中。游說組織成立的初衷是為了游說聯邦政府,支持行業發展,保障會員利益。
然而,自去年12月開始,已有多家大型藥企宣布退出BIO。
輝瑞和優時比分別于2023年12月和1月退出了 BIO,而艾伯維則于 2022 年斷絕了與 BIO 的聯系。
2024年3月13日,藥明康德因BIO支持獲得美國眾議院確認的《生物安全法案》而退出,該法案專門針對包括藥明康德和藥明生物在內的五家中國生命科學公司。
武田制藥在2024年4月份例行審查后也決定不再續簽會員資格。
"脫鉤潮"的出現由于該組織發揮的游說影響力下降。
2017年,BIO就藥品進口、Medicare Part D、340B藥品折扣計劃以及治療罕見病的孤兒藥等問題游說聯邦政府,花費超過930萬美元。2019年-2022年,開支進一步擴大,每年花費為1200-1300萬美元。
BIO的收入主要來自會員會費和圣地亞哥大會等活動收費。根據 BIO最新的財務報表,2022年,上述活動收費占該非營利組織收入的比例近三分之二。
盡管BIO依靠國際會員和活動獲得收入,但在圣地亞哥舉行的年會上,BIO依然公開發表了對美國政壇上興起的去全球化和愛國主義勢力的擁護。
隨著2022年8月拜登政府簽署《通脹削減法案》(IRA),藥品價格遇到空前挑戰,BIO與PhRMA相繼上訴,但在高額投入的情況下,仍未能阻止政府對藥品價格的干預。
這也直接導致了各大藥企的退出。
此次葛蘭素史克退出游說團體的時機正值美國新總統上任之前,特朗普政府再度上臺,IRA可能不會擴大,甚至可能會出于融資考慮而被取消優先地位。游說組織所能帶來的利益,可能會進一步縮減。目前還不清楚當選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對制藥業的具體規劃。
至于 BIO,該組織“期待與特朗普及其即將上任的政府密切合作”。美國生物技術工業組織首席執行官約翰·克勞利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強有力的領導尊重和推動科學和醫學的發展,確保美國及其盟友繼續在生物技術領域引領世界,最有利于公共衛生和國家安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