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后的經濟刺激如約而至。
11月8日舉行的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的新聞發布會上,財政部部長藍佛安介紹,批準6萬億元債務限額和4萬億專項債,直接增加地方化債資源10萬億。
數字大幅超過了國內媒體之前透露的6萬億,但是卻沒有近期各類小作文中預期的刺激房地產和消費內容,搞得有人歡喜有人憂。
之前政事堂在私享會的系列更文中,已經做過了預測,今天再跟大家聊一下政府為什么會這樣決策(并沒有刺激消費),以及對應本次決策來推演后續的決策。
近期,國內最緊迫的問題,就是地方政府的錢,轉不開了,這也引發了三個方面形成了負面下墜的循環。
首先,國內大批區縣一級行政單位已經半年以上沒有開工資了,而且,很多地區并沒有什么產業,就是圍繞著這批公職人員(含教師、醫護、臨時工等)的消費形成的經濟內循環,他們沒錢不消費,該地區長期依賴形成的消費結構也就完了。
其次,很多地方的公職人員都餓了,自然會使得原本可以抬高一寸的執法變得異常的嚴格,全國非稅收入大幅增長,遠洋捕撈盛行,導致企業投資意愿大幅降低,投資沒了,就業也沒了,然后大家就不敢消費了。
第三,很多地方的企業也非常依賴于政府投資,近年來政府結款大幅放緩,形成了極其復雜的三角債,你欠我我欠你,兜里的欠條越來越多,信心也越來越差,平時那些大手大腳消費的有錢人兜里有錢也不敢消費了。
而面對這三個死扣級的難題,財政目前的做法,是用杠桿來解扣。
我們可以借鑒經濟學一個入門案例:
一個旅客去酒店住宿,放1000快錢在吧臺選房間,酒店老板趁旅客上樓,拿1000快錢去隔壁豬肉店把自己欠的1000豬肉錢付了,豬肉店老板又拿1000還給賣豬的,賣豬的又拿1000還了自己的嫖娼錢,妓女拿了1000塊錢又去把住酒店的錢付了,酒店老板把錢放在了吧臺,旅客下樓說沒好房間不住了,拿錢走了。
通俗點說,這次國家的10萬億,就是把錢“借給”地方政府,讓他們解決工資問題、非稅收入問題,欠款三角債問題,讓經濟循環起來。
核心思路,就是用最少的錢,啟動最大的杠桿,解決最多的問題。
而且,這實質上只是本輪經濟刺激的第一波,接下來還會有新的刺激政策,很多會在今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確定。
我們可以通過第一波“十萬億”的思路,對后續的動作進行推演。
一方面,近期小作文里面的那些刺激消費啥的,以后也不可能在中央的決策范疇之內,因為這種傳統模式的杠桿系數太低了,國家未來要搞的是高杠桿系數的刺激方式,把一塊錢花出十塊錢的效果。
另一方面,本輪是解扣的模式,而非傳統的中央輸血模式,意味著這一輪的經濟刺激靠的是內驅力,經濟底子越好,經濟產業結構越復雜,杠桿系數就越大,刺激效果就越顯著,底子越差,則反之。
政事堂推測,明年的經濟刺激主力,會是本輪10萬億的衍生翻版。
會一邊圍繞著提升五大國有銀行的核心資本率,杠桿化的提升銀行的信貸規模,降低利率和信貸成本,另一邊圍繞著對全國超大特大城市的土地收儲,杠桿化的提升地方政府手中的土地貨值,提升融資規模和能力,用土地回暖把銀行借出去的錢還回來。
把銀行與房地產的扣給解開。
會一邊讓兜里有余錢的東南地區地方政府出錢買入高質量企業的股權,一邊國家投入大量的資金和政策為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提升未來高質量企業的盈利能力,隨著企業接下來的IPO,用資本市場把投的錢再收回來。
把資本市場與高質量發展的扣給解開。
不知不覺間,國家經濟刺激的邏輯,已經悄然變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