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靜,自有它自身獨特的美。在人生的維度里,它可以賦予我們特別的體驗。在文學的維度里,它又可以帶給我們美妙的感覺。而在詩歌的維度里,它也許可以給予我們心靈以愜意。
駱玉明老師創作的文學作品《詩里特別有禪》,從詩歌的角度以文學的載體剖析了幽靜之美。閱讀作品中關于幽靜的詩句、文字以及內涵,我們往往可以收獲來自滋養心田的甘露。
圖\攝圖網
作品里關于幽靜的生命之美,作者通過幾個方向、切入了詩歌的內核,為我們讀者展示了有關它的魅力和價值。其中,以動寫靜、聲音和光、古池傳音等,便是當中具有代表性的幾個層面。
以動寫靜
通過動來烘托靜的筆法,在文學當中,尤其是詩歌當中,都有著特殊的展示和效果。以動的事物,去凸顯幽靜這種奇特的意境,不僅有巧妙的場景呈現,更容易熏陶我們讀者的心靈和思想。
作品《詩里特別有禪》,通過對描寫幽靜之美的詩句進行剖析和欣賞,讓我們在閱讀的同時,可以體會到這種遠離喧囂、告別浮躁的美妙心境。我們通過閱讀這些文字,也可以感受到生命之美的神奇。
圖\攝圖網
作品里對詩句“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就有這種以動寫靜的絕妙功效。聆聽蟬鳴和鳥啼,尤其是在山林當中的時候,它是可以將幽靜之美引入我們的靈魂深處的。自然,也成為了一種美妙的韻律。
在這種空曠的幽靜中,我們閱讀和體會這句詩歌的時候,如同身臨其境般地陶醉在大自然的奇妙之間。同時,也可以忘記和遠離人生的煩惱和塵世的紛煩。于是,知曉幽靜的絕妙和精彩。
作品在分析和體會這句詩歌的時候,將它以聲音的動態來描繪了靜的效果。從而,把詩句里蘊藏的對于幽靜的美妙,進行了呈現和烘托。如此,實現了以動寫靜的絕妙效果和閱讀體會。這,是一種巧妙的詮釋了。
聲音與光
在以動寫靜之外,還有另外的一種凸顯幽靜生命之美的做法。那就是,通過聲音和光來營造幽靜的表達之法。在一些詩句當中,這種做法和它所營造的效果,也著實實現了微妙和神奇的功效。
作品《詩里特別有禪》,在描寫生命中的幽靜之美時,也通過了具有聲音和光效果的詩句,來展示那種山林自然的幽靜。作者通過對這種詩句的剖析,為我們讀者帶來了有關聲音與光的幽靜禪趣。
圖\攝圖網
描寫這種幽靜的生命之美時,作者引用了詩句“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以這詩句中的人語和黃昏時的陽光,去營造了山林當中的幽靜之美,并傳遞出一種禪意。
作品在分析和欣賞這句詩的時候,主要抓住了遠處傳來的人語、黃昏時刻山林中陽光的若隱若現等,來通過聲音和光效,為我們讀者展示了一幅若有若無的禪意畫卷。而畫卷當中,那種透著生命之美的幽靜,也悄悄地躍然紙上,成為我們的美妙體驗。
這是一種以聲音和光作為切入點,來表達幽靜之美的詩句剖析。當然,讓我們比較愉悅的是,作品所引用的這句詩歌的意境與內涵。它們,足夠讓我們感受到山林當中的生命幽靜和滿滿的禪意了。
古池傳音
古池傳音,我們可以理解為是池塘中傳來的聲音。它雖然看似簡單質樸,卻擁有著一種特殊的穿透力。那種本來異常安靜的時空,由于聲音的出現,打破了整片寧靜。而后,帶給人幽靜的生命之美。
作品《詩里特別有禪》,也引用過這樣的一些詩句,去描繪幽靜的感覺和體會。作品里,對詩句的剖析,不僅是深刻的,而且是富有禪意和思想深度的。雖然,詩句比較的簡短和樸實。
文段里,引用的詩句,主要是關于“蛙躍古池傳水音”的美妙場景。在詩句的意境當中,經歷了冬眠的蛙兒,在自然時空中進行跳躍,而古老的池塘,則是一種靜態的存在。蛙躍池中,則以動觸發了靜。
于是,這種通過蛙兒跳躍進入池塘這個動作,自然而然地會發出跳水的響聲。而池塘本來是一種寂靜的存在,經過蛙兒的跳躍以及由此引發的水聲,瞬間打破了這種寂靜,卻又同時烘托出了古池塘場景的幽靜之美。
這種以古池水聲來烘托自然幽靜的寫法,正是詩句內部獨特禪意的表達,更是詩句當中對幽靜的生命之美的彰顯和傳遞。從水聲中體會幽靜,著實是詩歌的一種美妙禪意演繹和對讀者心靈的幽靜滋養了。
作品《詩里特別有禪》,從多個角度剖析詩歌,并表達出生命中的幽靜之美。體會和感受作品里對詩歌的賞析,我們也許可以更好地感受生活、體會人生、熱愛生命和擁抱歲月。只因為,幽靜的生命狀態,是一種可以讓人更為舒適、愉悅而又祥和的積極心態。(文\藍千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