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性》是日本殘酷推理女王湊佳苗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借由母女二人不同的角度,講述了祖孫三代女性作為母親,對于守護骨肉成長這項本能的傳承故事。透過這個故事,從她們祖孫三人身上,讀者可以充分感受到母親對于孩子的無私奉獻,也能體會到孩子渴望得到母親認可,想要守護母親的決心。
【日本】湊佳苗著《母性》
我雖然很喜歡看推理小說,但這本《母性》是我看過的第一部湊佳苗的作品,而且這并不是一本推理小說。由于這本書分別以母親留美的手記和女兒清佳的回憶兩種形式呈現的,所以在針對個別事件的描述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內容重復、略顯啰嗦的情況。但整體而言,湊佳苗對于人物的情感和心理把握得很準確,并通過這部作品成功塑造了三代母親的形象,深刻探討了母性的復雜性和矛盾性。尤其是她筆下的人物性格鮮明、形象飽滿,很能調動讀者的情緒,喚起讀者的共鳴。
日本殘酷推理女王湊佳苗
我覺得《母性》整部作品中,外婆給人留下的印象是最美好的。留美則令我感覺她有點像討好型人格,是個典型的矛盾體,總在被迫做一些違心的事。她總渴望得到母親的認可,即使自己受委屈,尤其是在婆家被當作傭人般使喚,也整日在幻想母親會希望她怎樣做。而留美的這種性格特征,也直接影響了她的女兒清佳。清佳也總想要得到母親的認同,卻反而傷害了自己的母親。
《母性》內封
讓留美對清佳態度發生轉變的關鍵就是:因為臺風導致發生火災,令清佳的外婆去世了。在火災現場,清佳的外婆以咬舌自盡的方式勸留美選擇救清佳,而原本留美是想救自己的母親。在她看來,當時她還年輕,還可以再生孩子,但母親卻只有一個。外婆的選擇可能是很多長輩出于本能都會那樣做的,但對于留美這樣的年輕母親來說,這確實是一個艱難且痛苦的選擇。
《母性》內頁
同時,我認為《母性》中留美在婆家的隱忍,一方面是在做那些會被她母親認可的、正確的事,另一方面也是她作為母親在守護女兒的一種方式。只可惜她的過分隱忍,卻讓清佳越來越替她感到不值。特別是在清佳發現自己父親田所哲史竟然出軌母親的好友仁美后,更是把滿腔的怒火都發泄在了仁美身上。其實,整部作品中最沒有責任感,令人生厭的人物就是哲史,仿佛所有的悲劇都是他促成的。而他也是一個可悲的人物,童年遭受父親家暴,因此在家敢怒不敢言,只能在外尋求宣泄。
日本電影《母性》海報
《母性》曾被改編成同名電影并已在2022年上映,不過其中的演員對于我這個經常看日影和日劇的人來說卻都比較陌生。我原本想等看完原著后再看電影,最終還是沒能忍住,在看完書前就看了電影。電影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留美聽到女兒說想讓外婆幫她繡凱蒂貓后的神態,電影中的這段情節母女二人的記憶有明顯的差別。留美覺得她是和顏悅色地在勸女兒,但清佳的回憶中母親卻是帶著怒氣地在告誡孩子。我發現這是看文字和看影視作品最大的不同,我在看書時就沒有特別注意到這些細節上的差異,其實書中只是簡單地帶過了清佳的回憶。
不知道是不是我看電影時不夠專心?我不記得電影《母性》的故事中,仁美為何會知道外婆去世時的真相?但在原著中我找到了答案。原來是哲史在回到著火中的家時,曾搶救出一幅畫,而沒有去救清佳和她的外婆。正是由于哲史后來難逃內心的譴責,才找仁美傾訴的。或許這就是湊佳苗作為推理女王在創作上表現出來的邏輯嚴謹。但我不得不承認,我在閱讀這本《母性》時,曾以為故事開篇講述的那個自殺而亡的女生是清佳,所以我才會在沒看完原著時就著急看電影,我想在電影中盡快找到答案。不過,就結局而言,湊佳苗的作品中終究是善有善報,老年癡呆的祖母把留美當成唯一信任的人,稱她為自己的女兒,也讓這位隱忍多年的母親所有的努力與付出沒有白費。
總之,在我看來,《母性》是一部充滿母愛的作品,同時也充分展現了湊佳苗對于人物情感和心理的掌控力,值得讀者細細品味!(作者:李淑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