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際品牌在中國家電市場折戟沉沙的案例可謂屢見不鮮。諸多曾經輝煌一時的品牌,在中國市場激烈的競爭環境中逐漸式微,陷入發展困境。
然而,有一個百年國際巨頭,入華46年,盡管同樣難逃大多數國際品牌的困境。但其自2019年開始果斷調整在華方針,尤其在生活電器領域,他清醒判斷了當時的市場定位,以“狂追”之姿加速進化,讓中國業務重新回到了發展和增長的軌道。
這個品牌就是近日話題不斷的松下:一方面,在進博會上,公布其新業務在中國市場的成績單,備受關注;另一方面,于“日本松下電器集團承認造假 44年,獲利8萬億,董事長90°鞠躬道歉”的新聞在商業界引起軒然大波。
一、松下WS業務銷售額同比大增159%
相關資料顯示,在此次進博會上,松下占據了1000平方米的展區,帶來了涉及生活方面的家電和最新的住宅設備一體化解決方案,以及貼合于綠色發展的車載產品和涉及智能制造的軟硬件產品。
除了松下首次展出的在廣州研發、生產的電動車空調系統關鍵部件 —— 車載電動壓縮機,尤為引人注目之外,其在進博會上公布的WS事業數據令人振奮。
松下智感健康(Wellness Smart,簡稱 WS)事業在2024財年預期已經較2023財年實現了銷售額同比增長159%。WS 事業作為松下在中國市場重點推進的新業務,基于其在日本積累的 20 余年建設可持續發展智慧城(SST)的經驗,充分結合中國市場的需求特點,致力于為中國消費者提供更加智能化、健康化的生活解決方案。
該事業涵蓋了兩大核心內容:一是以 B2B 模式為主,與房地產開發商緊密合作,從城市規劃階段就深度參與,提供集空間規劃、商品和服務于一體的 WST(Wellness Smart Town 智感健康生活)事業。二是面向翻新、裝修市場,松下推出了提供一站式居住空間提案和裝修體驗的 WSH(Wellness Smart House 松下智感健康空間)事業。
伴隨著中國政府一攬子新增量政策的落實,松下判斷中國房地產行業有望迎來止跌回穩,基于此設定了 2025 財年較 2024 財年實現同期比 382%、訂單戶數累計約 1.4 萬戶的目標。
二、走出失落的十年,松下中國46年坎坷前行
松下于 1979 年正式踏入中國市場,是最早一批進入中國的外資企業之一。在早期階段,憑借其領先的技術優勢和卓越的產品質量,松下迅速在中國市場站穩腳跟,并成績優秀。
彼時,松下家電產品如彩電、冰箱、洗衣機等憑借其出色的性能和可靠的質量,深受中國消費者的喜愛,市場份額一度超過 20%,成為中國家電市場的領軍品牌之一。全國各地的松下零售店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松下品牌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
然而,市場環境瞬息萬變,2008-2018年期間,松下在中國市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經歷了“失落十年”。在這期間,盡管松下的產品研發和制造均在中國本土進行,但公司的經營決策權卻高度集中在日本總部,導致決策過程冗長,無法及時響應中國市場的快速變化。
在產品戰略方面,松下也經歷了兩次重大轉型,但均未取得預期效果。2008 年,松下從以彩電為主的黑色家電市場向以冰箱、空調、洗衣機為主的白色家電市場轉型。然而,由于對市場需求的洞察不夠精準,以及在產品創新和營銷策略上的不足,松下在與國內品牌的競爭中逐漸處于劣勢。
數據顯示,2016年松下空調、冰箱、洗衣機等產品的零售量和零售額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市場份額也逐年萎縮。2017年,松下再次調整戰略,轉向以小家電為主的市場,但此時中國小家電市場已經形成了較為穩定的競爭格局,美的、九陽、飛利浦等品牌占據了大部分市場份額。松下由于進入市場較晚,且產品創新未能跟上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再次遭遇挫折。
面對困境,松下深刻反思并積極調整戰略。2019年,松下集團毅然成立了中國東北亞公司,這是其首次在日本以外成立事業和地域統括職能合二為一的公司,具有里程碑意義。
公司將經營決策權下放至中國市場,實現了“在中國為中國”的本土化運營模式。這一舉措使得松下能夠更加迅速地響應中國市場的變化,根據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和喜好進行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
近年來,松下在中國市場的策略調整取得了顯著成效。通過加大在智慧住宅解決方案、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和智能制造等領域的投入,松下實現了業務的多元化發展,降低了對傳統家電業務的依賴,提升了整體競爭力。
據松下控股株式會社全球副總裁、集團中國東北亞總代表本間哲朗介紹,松下在大連的產品軟件研發團隊有1050人,是其在日本之外最大的軟件研發團隊;空調、新風團隊在廣東省,個人美容、個護產品研發中心位于廣州。
三、內卷之下堅定本土化,松下家電力爭倍增
在經歷了一系列戰略調整后,盡管面臨中國本土品牌的崛起與壯大,松下家電業務在中國市場依然逐步呈現出積極的發展態勢。
根據公開數據,2023財年,松下在中國家電市場的營收預計同比增長 2%,雖然增速相對較慢,但這一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連續4年間,松下在華銷售業績共計增長了65%,這一數據充分顯示出松下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潛力和增長韌性。
然而,松下在家電市場面臨的競爭壓力依然巨大。在空調市場,盡管松下空調具有一定的技術優勢,但其市場占有率相對較低。
奧維云網數據顯示,2024年1-4月,松下空調在線上、線下市場的銷量市占率僅為0.24%,在TOP20品牌中排名靠后。在洗衣機市場,雖然松下洗衣機線下銷量市占率達到 8.51%,位居前列,但與第一名海爾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且線上市占率僅為2.09%,有待進一步提升。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松下積極采取了一系列針對性的市場策略。在產品策略上,松下注重產品創新和差異化競爭,根據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和偏好,推出了多樣化的產品系列。
針對年輕消費群體,松下推出了“Panasonic Xtra 系列”白電套系,該系列產品在功能設計上更加注重個性化和時尚化,滿足了年輕人對品質生活的追求。同時,該系列產品在價格上更加親民,與行業均價持平,提高了產品的性價比和市場競爭力。針對中高端消費群體,松下繼續鞏固其品牌優勢,推出了一系列高端智能家電產品,如搭載 AI 技術的洗衣機、具有健康管理功能的冰箱等,提升了產品附加值和用戶體驗。
在渠道策略上,松下進行了全面優化和拓展。線上方面,松下加強與京東、天貓等電商平臺的深度合作,加大在電商渠道的資源投入,通過推出定制化產品、舉辦線上促銷活動等方式,提高產品的線上銷量和市場份額。線下方面,松下深耕專業連鎖及地域性Top渠道,加強與家電賣場、專賣店等線下渠道的合作,提升產品展示和銷售服務水平。同時,松下積極拓展下沉市場,借助京東專賣店、蘇寧零售云等平臺,將產品和服務覆蓋到更廣泛的消費群體。
松下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歷程可以說充滿曲折與挑戰,但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從早期的輝煌到“失落十年”的困境,再到如今通過戰略調整實現新業務的快速增長和家電業務的逐步復蘇,松下的經歷充分證明了企業在面對市場變化時,必須具備敏銳的洞察力、果斷的決策力和強大的執行力。
展望未來,面對中國本土品牌的強勢崛起與激烈競爭,松下能否進一步深化本土化戰略持續鞏固其在中國市場的地位,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為《廚電新觀察》原創文,轉載需授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