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日《南方周末》截圖
今年上半年,隨著遼寧省和吉林省2023年人口數據的公布,不少媒體認為2023年東北人口回流了。例如,今年4月1日《南方周末》刊登一篇題為《總被唱衰的東北,人口開始回流了》的報道說:【這個熱梗在2023年變為現實。不僅“爾濱”一炮而紅,遼寧、吉林還實現了人口凈流入。其中,遼寧人口結束長達12年的凈流出局面,實現凈流入8.6萬人。吉林人口則是近13年首次止跌回升,凈流入4.3萬人。過去,吉林一年人口動輒凈流出三四十萬,雖然 2021 年以來流出規模下降,但也在15萬以上。】
一個地區的人口變動(增加或減少),有兩種原因:一是自然變動(出生人口減去死亡人口,正數表示人口自然增加,負數表示人口自然減少);二是遷移變動(流入人口減去流出人口,正數表示凈流入,負數表示凈流出)。
《遼寧省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3年末常住人口4182萬人。人口省際凈流入8.6萬人,扭轉了自2012年以來連續11年人口省際凈流出的局面。全年出生人口17.0萬人,出生率為4.06‰;死亡人口40.6萬人,死亡率為9.69‰;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63‰。
根據遼寧省統計局數據,遼寧2022年末常住人口4197萬人,2023年末常住人口4182萬人,可知遼寧2023年常住人口比上一年減少15萬人。但2023年遼寧人口自然減少23.6萬人(出生人口減去死亡人口為-23.6萬人),可見,2023年遼寧人口凈流入確實是8.6萬人(即23.6萬人減去15萬人)。
《吉林省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3年末全省常住人口為2339.41萬人,人口減少數量由上年的27.68萬人下降至8.28萬人,人口跨省凈流入4.34萬人。全年出生人口8.84萬人,出生率為3.77‰;死亡人口21.46萬人,死亡率為9.16‰;自然增長率為-5.39‰。
根據吉林省統計局數據,吉林2022年末常住人口2347.69萬人,2023年末常住人口2339.41萬人,可知吉林2023年人口比上一年減少8.28萬人。但2023年吉林人口自然減少12.62萬人,可見,2023年吉林人口凈流入確實是4.34萬人(即 12.62萬人減去8.28萬人)。
這樣看來,2023年遼寧省和吉林省確實是人口回流了。但除了遼寧省和吉林省以外,東北還包括黑龍江省。由于今年6月發布的《2023年黑龍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沒有公布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長率,所以當時無法判斷2023年黑龍江人口是否回流了。
直到最近出版的《中國統計年鑒2024》才公布2023年黑龍江出生率為2.92‰,死亡率為9.84‰,自然增長率為-6.92‰.
黑龍江2022年末常住人口3099萬人,2023年末常住人口3062萬人,可知2023年常住人口減少37萬人。那么,2023年黑龍江自然減少人口是多少呢?有兩種計算方法:
第一種計算方法是出生人口減去死亡人口。根據2023年黑龍江出生率2.92‰,可計算得出生人口為9.0萬人;根據2023年黑龍江死亡率9.84‰,可計算得死亡人口為30.3萬人。出生人口減去死亡人口為-21.3萬人,可見,2023年黑龍江自然減少21.3萬人。
第二種計算方法是:某年自然減少人口=該年平均人口X自然增長率,而該年平均人口=(該年末人口+上年末人口)/2。根據黑龍江2023年自然增長率-6.92‰,可計算得自然減少人口為21.3萬人。
上述兩種計算方法的結果是相同的,都顯示2023年黑龍江自然減少人口為21.3萬人。
由于2023年黑龍江常住人口減少37萬人,并且自然減少人口為21.3萬人,可見,2023年黑龍江人口凈流出15.7萬人(即37萬減去21.3萬)。
由于2023年遼寧人口凈流入8.6萬人,吉林人口凈流入4.34萬人,所以2023年遼寧和吉林兩省人口凈流入合計為12.94萬人。但2023年黑龍江人口凈流出15.7萬人,可見,遼寧和吉林兩省人口凈流入的合計數量,還比不上黑龍江一省人口凈流出的數量。從整個東北三省來看,2023年東北三省人口凈流出為2.76萬人(即15.7萬減去12.94萬)。
綜上所述,雖然2023年遼寧和吉林確實出現人口凈流入,但同時黑龍江仍然是人口凈流出。從整體來看,2023年東北仍然是人口凈流出。
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24》的數據,2014年東北三省常住人口分別為:遼寧4358萬人,吉林2642萬人,黑龍江3608萬人,三省合計為10608萬人。2023年東北三省常住人口分別為:遼寧4182萬人,吉林2339萬人,黑龍江3062萬人,三省合計為9583萬人。可見,從2014-2023年,東北三省常住人口共減少1025萬人。
有人認為,減少人口有利于提高人均GDP。然而,無論是從國際還是從國內來比較,“減少人口有利于提高人均GDP”這種觀點都不符合事實。
從各國人均GDP排名來看,排名比較靠前的既有挪威、冰島等人口密度較小的國家,也有新加坡、瑞士、荷蘭、德國等人口密度較大的國家。總的來說,一個國家的人口密度與人均GDP并沒有顯著的相關性。
在一個國家的內部,往往是人口密度較大的地區,經濟也較為發達。例如,長三角和珠三角是中國內地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區,同時也是經濟最發達的地區,這符合經濟上的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人口密度大的地區,有利于促進需求和供給的細分和匹配,提高專業化水平以及勞動效率。人口密度增大,有利于降低人均交通成本,因而公共交通比較發達。
認識到人口對經濟發展的意義,就知道人口減少對人均GDP的影響是偏于負面而非正面的。這點能從東北近四十年來的發展得到印證。東北自然資源豐富,人口在全國占比不斷下降,近年更是進入絕對負增長。與此同時,東北人均GDP增速卻大大低于全國人均GDP增速。從1980年到2023年,東北三省人口占全國人口比例從9%降至6.8%;而1980年東北人均GDP比全國平均水平高42%,到2023年,東北人均GDP比全國平均水平低3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