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雷鋒網的一篇文章中,頭部游戲公司米哈游正在大幅削減用云量,在此方面預算減少,網友也是坦言:
“開始省錢了。”“降本增效的做法。”
其實,也不知道做出這樣的調整后,外界是要看這家游戲公司怎么縮減成本呢,還是更想知道他們是如何管理經營的。
畢竟,當下裁員、內部變動,對任何一家企業來說,都應該是常規操作。
并不知道如何從“下云”這個點聊點什么,但我還是去翻了其它的一些故事。分享一下。
(圖源網絡,侵刪)
1.創業故事
米哈游在做出爆款游戲后,早就不止把業務鎖定在游戲范圍了。
從公開的信息中可以了解到,他們也開始做風投了。曾經拒絕風投的一家獨角獸公司,做起了風投。
投的領域:航天火箭、腦接口、人造太陽,這是網上可以查到的投資版圖。
未來不可預知,但把米哈游的創業過程往前翻:一個瘋狂長出血肉的故事。
蔡浩宇和校友劉偉、羅宇皓畢業后,拿著拿到上海科技創業中心提供的10萬元無息貸款,創立公司做游戲。
因為決定做的是二次元的國產動漫,后來幾位找遍了投資人,也是沒人愿意投。覺得做這款游戲不賺錢,沒市場。
投錢可以,得做類似于三國的那種武俠類游戲,這有違他們做游戲的初心。于是,大佬的投資沒拿到,他們也不是很想拿。
但是呢,有個叫宋濤的人出現了,也是早期做移動互聯網的。拿出100萬投了什么還沒有的米哈游,這時米哈游唯一的一筆投資,截止目前,是再也沒接收過投資。
即便是在《原神》爆火后,騰訊和字節先后都有入股的想法,但蔡浩宇都是一一拒絕。畢竟,確實已經不需要了。
而且,此前米哈游是有上市計劃的,但排隊排了三年,后來碰上YQ,在2020年就主動撤回上市的申請。
或許,不是不能,只是不想。
2.自由度
也是在今年,米哈游的創始人蔡浩宇罕見發言說,做游戲開發,有了AI后,只適合一小部分做了,建議普通從業者轉行。
我當時覺得他這么說,是不是想做大爆款搞壟斷,給對手放煙霧彈呢?現在看法依然如舊,只是多了一些了解,他很牛,但還是把話說得太滿了。
可以再討論的一點是:米哈游自己做決定的自由度還是挺大的。
畢竟,自創立以來,投資人就一個。
少了些被建議的聲音。
也不是認為沒建議就好,只是:如果做游戲的幾位,被不會做游戲的人提要求,還是游戲方面的要求的話,就很像接受各方建議的普通編劇一樣,誰都可以要求你修改劇本,就是編劇本人的意見一點都不重要,最后改得面目全非,早就不像原來的劇本了。
結果好的話,商業價值會提升,但也有很大的概率,市場反饋撲街。
就像米哈游走上正軌后,拒絕投資一樣,或許也有這樣的考慮。如果就想單純融資,也許創業之初就去做武俠類游戲了,現在我們看到的又會是怎樣的一家公司呢?
不過,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成長路徑。
重要的一點,有自我造血功能是不可或缺的。那樣,即便是很小的力量,也能一點一點擴大版圖,坐擁別人不可侵占的領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