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要聊的山靈TINO可以說有點特別。
從名字可以看出它屬于一個新的序列,跟SONO類似,獨立于ME,MG這兩大主流產品線。
因為ME主打動鐵單元,MG主打動圈單元,SONO是圈鐵,到了TINO則是非常少見的雙動圈,低頻動圈單元+中高頻動圈單元配置。說實在的,大象也是第一次接觸到雙動圈單元的耳機。在拿到產品之前,大象還是蠻期待這款產品的聽音效果。
直接用官方產品圖來展示一下這兩個單元的布置方式,10mm PU懸邊液晶高分子振膜+8mm DLC類鉆碳振膜,至于N52磁路系統+進口大黑音圈技術在其他動圈單元里也使用,可以說也是旗艦技術的下放了。這個雙動圈單元的設計,跟我們常見的音箱一樣——一個中高音單元和一個中低音單元組合,所以TINO在一定程度上帶點“音箱味”。
跟SONO一樣在耳機端采用2PIN可換插頭,方便后面升級線材,不過大象覺得這次在TINO上山靈給的實在太足了,耳機本身就配備49芯5N無氧銅鍍銀屏蔽線材,外層同軸結構包裹,采用19*7共133芯銅鍍銀。用戶可以直接選擇Type-C口版本,或者后期自行升級Type-C和4.4mm平衡口。在入門級耳機就這樣重視線材的,真的非常難得,估計單買這個線也不便宜了。
需要說一下就是TINO的這個Type-C接頭已經內置DAC解碼芯片,不論是iPhone還是安卓設備都可以即插即用,16歐姆的阻抗可以說是不挑設備,都能獲得不錯聲音。
相信不少燒友都會記得之前山靈在MG600上玩了一把婉如藝術品的楓木,這次在TINO上也加入了強烈的藝術元素——TINO面板采用了銅箔制作,經燒箔工藝加工后,呈現出如同火燒云一般的璀璨色澤與層次感,且由于一定的制造隨機性,每只耳機面板上的紋路都會有一定的差異,一定程度上也是“盲盒”。賊好看,賊好看!在不同的光線下能營造出完全不一樣的光影效果!
配件上山靈也是誠意足足,耳機收納盒是金屬的,配了不同的大小和材質的耳機塞,滿足挑剔的耳朵。
在調音上TINO具有符合HRTF特性的高頻響應,以及適應性的中低頻調校,使得其音質表現可與專業監聽耳機相媲美。按照官方的宣傳比較有意思,TINO對標的是監聽風格,那么理所當然屬于“淡味”耳機了。
實際聽感中,山靈TINO的聲音基本偏軟偏淡,可以說是做到高音不刺耳,低音不轟頭,聲音渲染上做到基本可以忽略,流行男聲、女聲表現都可圈可點,林一峰的低吟歌聲就顯得特別有韻味。如果跟大象一樣喜歡Roy Orbison,麥子杰這些老男人聲音的,真的非常推薦,什么是“假音震音早已很熟練”,可以通過TINO娓娓道來。
但是大編制的交響樂在分離上有點乏力,雖然聲場很足,如果喜歡大提琴獨奏的非常推薦,重低音的反饋非常讓人滿意——所以山靈強調TINO有一種“箱味”也是合理的。喜歡偏暖,偏低音的聽友可以嘗嘗鮮,而且還是那么特別的雙動圈單元設計。畢竟堆料足,價格實惠,買不了上當買不了吃虧!在一些牌子,這個價格只能買個線呢,這個耳機就是送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