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社交媒體上出現了一組朝鮮73式輕機槍的特寫照片,拍攝地點位于俄羅斯的庫爾斯克地區。有相互矛盾的報道稱,朝鮮軍隊可能隨身攜帶了這些輕機槍,或者朝鮮向俄羅斯軍隊提供了這些輕機槍作為軍事援助。這種武器使用7.62x54mmR步槍彈,獨特地融合了冷戰時期蘇聯和捷克的設計。
無論這些照片的出處在哪,它們都清晰地展示了73式輕機槍,這種機槍在很多方面都顯得與眾不同。朝鮮的73式結合了至少三種不同輕機槍的設計元素,包括捷克的Vz.52/57(7.62x39mmR)和蘇聯的RP-46以及PK系列(7.62x54mmR)。
Vz.52輕機槍
RP-46輕機槍
PK輕機槍
73式輕機槍重約10公斤(空槍),全長1190毫米。該槍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可以通過頂部安裝的彈匣供彈,也可以從右側使用彈鏈供彈。使用彈匣供彈時,該槍的外觀非常古老,讓人聯想到二戰前的捷克ZB-26和英國布倫輕機槍。布倫和Vz.52/57本身都是從ZB-26衍生而來。
73式輕機槍的獨特之處還包括可以發射槍榴彈的槍口裝置。當不使用這種功能時,可以將一個帶有槍口制退器的蓋子擰到槍管前端。據信73式輕機槍于1973年開始在朝鮮服役,但有關輕機槍及其發展的確切細節仍然很少。
這種設計背后有一定的邏輯。對于正在執行任務甚至進行局部巡邏的部隊來說,彈鏈可能會很笨重。彈匣雖然提供的即時彈藥容量較少,但在移動中更容易操作,包括從肩部射擊時。73式輕機槍比同期的前蘇聯PKM重了差不多1公斤,但比美國陸軍的M240B輕機槍輕得多,后者的空槍狀態就已經接近12.5公斤。
頂部安裝的彈匣還能讓槍手在俯臥射擊時更貼近地面,而不影響射擊能力。經營《被遺忘的武器》網站的槍械專家伊恩·麥科勒姆在2022年一段關于73式輕機槍的視頻中說道:“所以這里的概念是,你可以隨身攜帶一個彈匣,以便在巡邏或其他情況下采用必要的快速行動。如果你處于必須使用槍支進行持續射擊的位置,那么你就需要開始給它裝彈鏈了”。
同樣,雖然信息有限,但73式輕機槍在朝鮮服役期間似乎并不太受歡迎。麥科勒姆補充道:“坦率地說,捷克的Vz.52/57也不是那么成功。彈鏈或彈匣雙供彈系統的概念從未真正流行起來。據我所知,紙上談兵比實際操作要好。人們總是想使用彈鏈,因此,彈匣供彈對輕機槍來說是一種多余的麻煩。這使得制造成本更高。它為灰塵提供了額外的開口,如果制造工藝達不到頂尖水平會導致許多故障”。
82式輕機槍
到了20世紀80年代,朝鮮開發了新型82式輕機槍,這是PK系列的仿制版本。此后,73式輕機槍僅以相對較少的數量出現在朝鮮境外,這主要歸功于伊朗,伊朗在20世紀80年代的兩伊戰爭期間獲得了一定數量的73式輕機槍。此后,這種步槍出現在伊拉克、敘利亞、也門以及非洲的武裝組織手中。
2016年至2017年間,澳大利亞和法國軍隊在阿拉伯海及其附近海域的海上攔截行動中繳獲了一批73式輕機槍。當時,一些官方和其他專家消息來源稱,它們是蘇聯RPD輕機槍設計的衍生品,反映了它們在朝鮮以外的地區是多么罕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