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道者 杜一用
廣州民企大佬張勁在被抓540天后第一次過堂。張勁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和集資詐騙兩項罪名,涉及350只違規理財產品和6800名受害者,涉案金額大約200億元。張勁創立了廣州第一民企雪松控股,因為“大躍進”,走到了如今四面楚歌的境地。
張勁去年5月被抓,雪松控股2016年在國內民企五百強中排名廣州第一,2018年第一次挺進世界五百強,以2688億元營收居第361位。雪松控股能夠在短短的三年之內實現規模上的大躍進,秘密就在于并購。
2016年和2017年,雪松控股先后收購了上市公司齊翔騰達和希努爾。齊翔騰達是一家在全球市場都舉足輕重的化工企業,2016年的營收不到60億,成為雪松控股的一分子后,2019年干到了300億。希努爾是國內排名第四的男裝企業,雪松收購后更名為雪松發展,并向文旅轉型,把營收從收購時的不到7億,干到了2018年的17億。
雪松控股還力排眾議買下了“明天系”的中江信托,后更名為雪松國際信托。
收購齊翔騰達,雪松控股花了48億,收購希努爾花了42億,收購中江信托除了要支付60多億元收購款外,還要替“明天系”兌付80億元違約產品。僅這三筆收購,雪松控股掏出去的真金白銀就有230億。
在出手買買買之前,雪松控股的主營是大宗商品供應鏈,2015年的營收593億。在全國供應鏈企業中,這樣的盤子根本就排不上號。廈門三家世界500強國企的主營也都是供應鏈,建發集團的年營收規模超過萬億。
供應鏈企業的一個典型特征是利潤率極低,基本上都在1%以內,廈門建發股份即便還有房地產在貢獻利潤,今年三季度的利潤率也不過0.53%。這就難怪外界納悶,雪松控股怎么會不差錢?
根據媒體報道,雪松控股曾經在2019年從廣州工行和廣東農行獲得400億元授信,但這是在收購之后,銀行的經營邏輯是典型的嫌貧愛富,這屬于情理之中。收購之前,雪松控股在2017-2019年發行過四只公司債,金額38億;2019年還通過地方金交所發行了25.6億元的融資計劃。這也同樣滿足不了雪松控股的資金需求。
《證券時報》最早看出了其中的端倪。2020年,《證券時報》質疑雪松國際信托存在“幕后融資人”和“自融”問題。那意思是,雪松控股利用雪松國際信托這個平臺為自己融資。這是違規的。
在媒體的質疑之下,雪松控股證實了外界的部分猜測。截至2020年6月末,雪松總資產810億,總負債448億,扣除商譽及無形資產后資產負債率55%,受限資產236億,占比29%。
看起來,雪松控股的財務還算健康,問題是,雪松國際信托成立不到兩年時間,但業務規模已經高達百億,這很不正常。按照雪松國際信托的宣傳,公司所發行的信托產品,資金用途都有明確的去向,比如用于受讓長虹電器、中國機械、五礦鋼鐵等一攬子大型國有企業的應收賬款。
然而媒體通過對429筆賬款比對后發現,長虹電器的賬款只有8筆,中國機械只有2筆,五礦鋼鐵甚至一筆都沒有,涉及的金額總共才不到8億元。媒體據此懷疑,雪松國際信托兩年里的近百億融資多數是在為自己“化債”。
媒體的猜測在2021年得到驗證。這一年,雪松控股的部分資產轉讓給了廣州科學城集團,并先后把持有的齊翔騰達和雪松發展大部分股權抵押出去。由于向山東信托的借款還不上,齊翔集團被山東信托推著資產重整。2022年,山東能源集團取代雪松控股成為齊翔騰達的控制人。
現在,雪松發展的控制人雖然還是張勁,但張勁名下的股權已經質押殆盡。
2015年雪松控股重新梳理發展戰略,確定了以資本運作為抓手開始規模擴張,提出了“萬億銷售額、萬億資產和萬億市值”的奮斗目標。今天去看,恰恰就是這波大躍進把本來發展得好好的的廣州第一民企干殘了。如今,張勁身陷囹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