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名低學歷95后女干部被提拔,晉升的秘籍是什么?
文|清哲木
近日,江西吉安市萬安縣委組織部發布一則干部任前公示,其中包括3名“95后”年輕女干部,擬提名鄉鎮人大副職,均為在職大專學歷,引發廣泛關注。9日,萬安縣委組織部對此發布情況說明,稱以上3名同志為我縣面向農村戶籍定向招生、定向培養、定向就業的鄉鎮事業編制人員,第一學歷為全日制中專,工作后通過繼續教育獲得在職大專學歷,目前在鄉鎮工作超過5年,均符合此次選拔條件。
11月4日,江西吉安市萬安縣委組織部發布一則干部任前公示。其中包括3名“95后”年輕干部,分別是:
邱玉瑩,女,漢族,1999年2月出生,中共黨員,在職大專學歷,現任萬安縣彈前鄉便民服務中心干部,擬提名為鄉鎮人大副職人選;
邱招連,女,漢族,1998年6月出生,中共黨員,在職大專學歷,現任萬安縣夏造鎮便民服務中心干部,擬提名為鄉鎮人大副職人選;
劉冬平,女,漢族,1997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在職大專學歷,現任萬安縣沙坪鎮便民服務中心干部,擬提名為鄉鎮人大副職人選。
上述公示信息顯示,3名“95后”女干部均為在職大專學歷,目前在基層便民服務中心任職,此番公示提名為鄉鎮人大副職人選。
據萬安縣政府官網介紹,萬安縣地處江西省中南部,吉安市南緣,與泰和、遂川、興國、贛縣四縣毗鄰。全縣國土面積2051平方公里,轄9鎮7鄉1個墾殖場,總人口31.87萬,是原中央蘇區縣、羅霄山特困片區縣、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西部大開發政策延伸縣。
哲木觀察一直認為,在干部提拔過程中,既要相信組織考核決定,又要兼顧群眾的反映和訴求,因為現實中組織也有考慮不周的地方。公眾的“噓聲”,是對干部選任的“監督之哨”,相關部門和地方應該引以為戒,多看看公眾反映的問題是否存在著不可忽視的瑕疵。群眾的質疑、輿論的熱議,有可能說中要害,也有可能懷疑錯了、讓當事人受到一時的委屈,這些都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關鍵還在于組織人事部門在干部選任中,能否把守規矩、講程序作為第一標準。消除公眾的質疑在于地方組織部門是否守住了底線、把住了關,又能及時以事實為依據予以澄清。
三個95后在職女大專生,說白了就是高中生甚至可能是初中生,就被提拔成了副科,這樣合規嗎?我不知道!但筆者感覺這事非同小可,假設相關人員連高中都考不上的人還能定向培養,這是憑什么定向?當真就是農村戶籍或者是符合條件的定向培養人員?哲木觀察大膽的猜測,定向培養在江西省萬安縣這種不發達的農業大縣沒有一定的關系很難被定向。在社會上很多本科畢業找不到工作的語境下,在職大專這種人還能提拔,只能說是奇葩,只能說“江西特色”,當然,我這里是參照此前萬年縣暴露的現象用上這個詞,絕無貶低之意。
當一個地方頻繁的暴露官員問題和用人問題,那只能說明這個地方真有問題。據筆者所知事業單位人員進入也要逢進必考,難道江西與國家政策有不同之處嗎?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沒有比他們更好的人員提拔嗎,非他莫屬。
筆者也相信萬安縣組織程序上沒問題,所以我也無法寫出《江西官場現形記》的深層原因。但是,通過這些膚淺的表象,選人用人關系到公眾的切身利益,公眾有知情、參與和監督的權利。通過正常渠道提出問題、要求萬安縣解答,是既是對年輕干部選任的正當態度,也是回應輿論監督的應有之義,一句程序沒問題,顯然很難消弭公眾的質疑。干部的選任,離不開群眾的參與和支持,這是我們做好選人用人工作的基礎。三個年輕的女性在職大專生一躍成為鄉鎮人大副職人選,這事兒你說能不讓人議論紛紛嗎?萬年縣的縣委書記毛奇和女下屬李佩霞的“桃色新聞”已經沸沸揚揚,要知道,現在鄉鎮公務員事業編可都是全日制本科學歷的門檻了,她們“在職大專”的學歷,屬實讓人有點摸不著頭腦。就像暢銷書《原則》里說的:“成功的人總是找方法,失敗的人總是找借口。”而這三個女干部,是找了什么“方法”呢?
這三名個女干部,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被提拔為副科級干部,是組織部門慧眼識珠還是
她們有什么“獨門秘籍”?還是說,這體制內的“游戲規則”,咱根本就不懂?不懂,就向各位看官請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