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青年作家豆豆在創作完《遙遠的救世主》的幾年后,改編自這本小說的電視劇《天道》便橫空出世。誰都沒有想到,這部電視劇經過十幾年的歲月洗禮,仍然會在大眾心里留下無法磨滅的印記。
這部劇看似是商海大戰,實則是一場針對“人性、文化、制度、參悟”等的深度。關于劇中和書中的這五句話,看過之后你就會明白:想發財,勤不如修,修不如悟!
一、生存法則很簡單,就是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忍是一條線,能是一條線,兩者的間距就是生存機會。如果咱們忍人所不能忍,能人所不能,咱們就比別人多了一些生存機會。市場的競爭非常殘酷,勝負往往就在毫厘之間,兩敗俱傷你比他多一口氣,你就是贏家。大自然優勝劣汰,適者生存,雖然很殘酷,卻也是萬物生生不息的根本。遵循生存法則,才能走得更遠。
從這部劇中可以看出,幾位主角身上幾乎都有“忍”的品質:男主丁元英不用多說,他從華爾街風投里的“神”到自愿蟄居在小城古鎮里一個看似窮困潦倒,還經常被小攤小販欺負的人,這里面除了有忍耐,還有上帝視角的居高臨下對人性的包容。
其次就是他的好友韓楚風,他想要爭取集團總裁的位置,但是卻不能表現出來,讓別人看出來想去“爭”,雖然這個主意還是丁元英教給他的,但是最起碼他照著去做了,而且獲得了成功。這是一種“以退為進”,這就是一種忍耐。
現實生活中,我們身邊都存在著這類會忍、能忍的人。他們總是會被“及時行樂”的人嘲笑:不懂得生活,不懂得“今朝有酒今朝醉”。其實不然,懂得忍耐的人的欲望往往比“及時行樂”的人的欲望更加高階。
他們知道想要實現自己更加遠大的人生目標,就要承擔眼前看似辛苦的工作,放棄很容易,但是忍下辛苦,堅持下去完成目標,才是更酷的人生。
二、神就是道,道就是規律,規律如來,容不得你思議,按規律辦事的人就是神。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就是遵循天地的規律行事。世間萬物自有其規律,只要能夠發現規律,按規律辦事,一切自然水到渠成。
芮小丹作為一名女刑警在剛開始接觸丁元英的時候,其實是有一點不相信丁元英被“神話”的論調的,所以在自己好友肖雅文讓她幫忙照顧丁元英的時候,她并沒有過多的接觸丁元英。這里的原因一是想向大眾表明:芮小丹是個無神論者,二是為后面芮小丹對丁元英徹底佩服埋下伏筆。
讓芮小丹對丁元英頂禮膜拜前后主要兩件事:一個是丁元英帶領王廟村發家致富,利用的是“強者文化和弱者文化”的文化屬性;另一個就是在丁元英的指導下,芮小丹研究人性,找到了殺人狂魔王明陽的軟肋,最終讓王明陽認罪伏法。至此以后,芮小丹對丁元英的態度徹底改變,也開始經常和丁元英“談經論道”。
有很多人都是“無神論者”,認為只要講和“神”有關的事情就是迷信,其實并不是,你可以不迷信,但總要尊重這個世界存在許多無法解釋的事物,這些事物本身存在就具有合理性,不被我們理解,卻符合它本身的發展規律。我們不僅要尊重,還要順應這些規律去待人接物,這便是一個成年人成熟的標志。
三、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經,一悲一喜一枯榮,哪個前世注定,袈裟本無親近,紅塵不染性空,幽靜古剎千年中,都是癡人說夢。修行勿取真經。真經就是能夠達到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門,可悟不可修,接近于慧能的參禪心法。站在接近佛緣的門檻處無法更進一步,不進不出,亦邪亦正,帶著凡人的嗔怒,終究還是無法得道。
丁元英和好友韓楚風在五臺山為拜見智玄大師,他們先是用十萬元現金當做敲門磚,卻被大師用“非也非也”打發走,最后丁元英寫了一首小詩,就是上面這段,沒成想卻敲開了智玄大師的佛門。
丁元英的骨子里應該是個悲觀主義者,因此這里他口中的“天命”具有宿命的成份。而他認為,如果天命早就被提前分割成“苦”和“樂”這兩種了,那還悟什么道,還有必要悟嗎?不是已經擺在眼前了。
對于人來說,人是有富貴貧賤的分別,自然中也有興衰枯榮的更替,這些是前世注定的嗎?從丁元英的自問自答中我們能看出,他是傾向于不相信前世注定這個說法的,所以才有“袈裟本無清凈”,不是說穿上袈裟就能清凈,一切還都要看自己的內心。
有的人就喜歡到寺廟里拜佛,都想去求點什么,而這個求點什么,就是貪念作祟,佛法卻教我們不要有“貪嗔癡”,這不是又和修行相違背了?甚至可以說,我們去寺廟里“求”,是難為了佛,那只是我們自己為自己在內心求得的一份寄托。
四、出賣與背叛是兩個概念,如果你是背叛惡,上帝都會加冕這種背叛。如果你的老大對一個將死之人清洗一下靈魂都不能理解,這種老大不評價也罷?,F在擺在你面前的一個是無視江湖意氣,一個是無視人性的尊嚴,你自己權衡。拿根稻草當柱子去支撐靈魂,至少讓我覺得你對你的學識和智商不夠。
罪大惡極的罪犯王明陽落網后,警方卻陷入審訊的瓶頸,王明陽拒不配合,一點實際價值的信息都不向警方透露。這時候芮小丹在丁元英的幫助下,重新整理審訊思路,最終在長達八小時的非常規審訊后,終于讓王明陽放下執念。
上面這段話便是王明陽自認為自己不出賣同伙就是講義氣時,芮小丹回懟王明陽的話,這段話說完,王明陽便回答了警方所有的提問。
對于在和正義站在對立面的那部分人中,我們也經常聽到和看到他們關于“道德”和“正義”的曲解,給強盜講義氣而損害別人的合法利益,便是“強盜邏輯”,強盜邏輯即使講的再大義凜然,依然是站不住腳的。他們是自欺欺人的邏輯,是不敢和真正的強者公平競爭為自己找的借口,本質上這些人是最懦弱的人。
其實這部分人在現實生活中,不在少數。工作中用非法手段獲取利益的同事,生活中想方設法欺騙別人感情的人,他們往往都有一大堆的理由說服自己,說服別人,其實本質上都是不敢公平競爭的“強盜”,我們懂得這些之后,就能看清這些人的真正面目,從而遠離。
五、透視社會依次有三個層面,技術制度和文化。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任何一種命運,歸根到底都是那種文化屬性的產物。強勢文化造就強者,弱勢文化造就弱者,這是規律,也可以理解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強勢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規律的文化,弱勢文化就是依賴強者的道德,期望破格獲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強勢文化在武學上被稱為秘籍,而弱勢文化由于易學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種。每個人似乎都能從中找到一些自己的影子。
丁元英帶領王廟村發家致富,讓他們利用低廉的勞動力成本,用市場上受歡迎的樂圣集團的音箱打版,做出價格低于樂圣音響但是質量又高于樂圣的產品,以此打“價格戰”。
在這場商戰中,樂圣必定會受到影響,最終選擇和王廟村的格律詩音響公司合作,創造出“殺富濟貧”的神話。在這場商業大戰后,芮小丹卻陷入沉思,是她讓丁元英幫助王廟村,但是她卻被這場商戰震撼。
這也是她第一次去思考關于強者文化和弱者文化的概念。而芮小丹和丁元英之所以會被相互吸引,也正說明兩人都具有強者意識,都是真正意義上的強者。
而以弱者文化為代表的人物就是劉冰。強者和弱者之所以被分為強和弱,其本質就是由各自的心性所決定。強者看得懂弱者,但弱者卻無法成為強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