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我?什么是無我?
我就是自我,就是自己;無我就是無自我、無自己,就是超脫自我、超越自我。
有人常常會問:怎么做才能逐步消除掉“我”,直至“無我”呢?
個人認為:我就是我,為什么要消除掉“我”呢?
如果消除掉了“我”,那么自己還是自己嗎?自己的心靈又將寄托向何方?
迷失了自我的人,就像那水中的浮萍、墻頭的微草,也像那空中的塵埃,還有什么高大偉岸可言呢?
所以,要想做到“無我”,應該根本就不是通過消除“我”來實現的。
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是“我”,一種是“他”。
人活一世,不過就是要學會如何面對天、面對地、面對人、面對事。
在面對各種各樣的人的時候,也只有兩種態度:一種是有我無他,一種是有他無我。
人們要想做到“無我”的至高境界,就必須先做到:眼中有“他”、心中有“他”、行中有“他”。有他才能無我。
然而,在現實之中人們對待眾生的態度,卻大多都是“有我無他”。
也就是說:人們大多都是優先自己的利益與感受,而忽略、無視甚至踐踏他人的利益與感受。
優先自己,就是有“我”;忽視、無視他人,就是無“他”。
假如人們都是依靠此種態度去修行,怎么可能到達“無我”的至高境界呢?
因此,“無我”是通過眼中有他、心中有他、行中有他,所修行得來的;而不是傻乎乎地通過消除掉“自我”實現的。
當你可以逐步做到心中有他、行中有他的時候,慢慢也就可以學會如何與人和諧共贏地相處。
所以,在修行自我這方面不要胡亂聽人瞎忽悠。能夠實現自洽和與人融洽,比什么都重要。
自洽、有“我”,是人類的生存本能,而“無他”卻不是人類的本能。
所以,自我修行,應該從“有我無他”開始,從“有他無我”結束。
那些驕狂、目空一切、得意忘形的人,不都是“有我無他”的人嗎?
古往今來,很多歷史名人都是“有我無他”者。商紂王是這樣的人,趙括是這樣的人,項羽是這樣的人,馬謖也是這樣的人。
其實,從一句話我們也可以看出曹操應該也是這樣的人。
曹操說:寧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
這句話顯然有著很深的“有我無他”的意味存在。所以,曹操雖然很聰明,卻也在自身坐擁中原的情況下,而沒能統一天下。這可能就是因為他的個人修養境界,還沒有達到足夠統一天下的地步,還沒有達到無我的境界。
怎么做才能到達人生的更高境界,到達“無我”的境界呢?
其實,從“有我無他、有他無我”這八個字就可以略略看出應該怎么做。
第一步,人不能太“有我”,也不能太“無他”。
太有我,就是太自私自利;太無他,就是太目空一切。
假如一個人過于自我、過于驕傲自滿、無視他人,他很容易就會變得故步自封、志得意滿,而人的智慧與靈感是需要開放、流動、包容的。
第二步,當心中有他、行中有他的時候,不能太無我。
每一個人都要生存,都要自我養活自己,這就注定了“無我”的境界很難一步到位。但這并不妨礙人們,由一到二、由二到三般地逐步修持自我。
比如:父母對子女的付出,存在著“無我”;偉大高尚的人對待家國的態度,存在著“無我”。“無我”的境界與感悟就是這樣慢慢從他人身上學來的。
第三步,超越自我,實現無我。
人只有先成就小的自我,才能更好地追逐廣大的他我。
無我,不是沒有自我,而是脫離了低級趣味的狀態,投身到了更加偉大、更加高尚、更加有意義的事情中的狀態。
所以,偉大的人可以“無我”,平凡的人也可以“無我”。
無我,不是沒有了自我,而是擁有了更加有意義、更加廣大的自我。
一陰一陽之謂道。一大一小也是道。
萬物皆有大小兩極,“自我”也有大小兩極。
立足小我、追逐大我,方能成就無我。
小我就是自我,大我就是他我。大我也是無我。
有些人即使坐擁天下、或者富可敵國,卻也只是擁有小我,而沒有心懷天下的大我、他我、無我。
小之極,則只有自己;大之極,則心懷天下。
小之極,為自我;大之極,為大我。
要想到達人生至高的“無我”境界,只有“小我”可做不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