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珠海航展,俄羅斯的蘇-57戰機可謂是火爆全網,很多人都對俄飛行員所呈現出來的“落葉飄”技術拍手叫好,甚至有人拿俄羅斯的蘇57跟我們的殲20比較。
事實上,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們一直都是俄羅斯軍工業的“金主”。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我們就開始引進蘇27戰機,同時在國內搭建生產線。21世紀初,我們購買蘇-30多用途戰機。2013年,我們購買蘇35戰機……
所以在2010年俄羅斯剛推出蘇57的時候,美西方媒體曾炒作:中國將會是俄羅斯這款戰機的潛在客戶。
但如今過去已經十多年,為何我們一直沒看上俄羅斯的蘇57?反而還大批量服役殲20?
難道殲20性能真的超越蘇57了嗎?
并不然。
這一次珠海航展就可以看到,蘇57 的短距離起飛,起落架全部離地僅需9秒。
殲20加力起飛,起落架全部離地需要20秒。
其實,我們看不上俄羅斯的蘇57,并不是因為我們擁有殲20,而是殲35A的亮相,告訴了所有人,我國今天的軍工業水平,已經超過了俄羅斯。
直到今日,珠海航展最大的亮點,并不是俄羅斯的蘇57,而是我們的殲35A亮相。
這是我國最新的五代中型多用途隱身戰機。
光是從外觀來看,就已經比蘇57更加“簡潔”,同時發動機噴口還做了鋸齒化的隱身處理,在性能上自然會更有優勢。
此外,殲35A是繼承了殲20的優秀航電能力,不僅能搭配了有源相控陣記載雷達,同時還擁有光電分布式孔徑系統、電傳操作系統等。
如果你不知道殲20的性能,就無法感受到殲35A有多強大。
很早之前美空軍就爆料過,F35曾與殲20進行了近距離的交手。
F35在空中徘徊了很久,直到殲20靠近,F35飛行員甚至可以肉眼看到,雷達上才顯示出來。
反觀,殲20早已經探測并且鎖定了F35,也就是說,這要是在實戰當中,F35早已不復存在了,連發現殲20的機會都沒有。
這足以證明,殲20的隱身性能以及雷達能力是非常強大的。
那今天殲35A既然在殲20強大的性能基礎上進行研制,那背后的隱身性能有多強大,恐怕目前還沒人知道。
而值得一提的是,殲35A雖然性能強,但它的體量卻沒有殲20大。
也就是說,殲35A可以算得上是“縮小版”的殲20,這意味著在大批量生產成本上是要低于殲20的,所以非常適合大批量生產。
回過頭來,蘇57本該是與殲20都同屬五代機,但為何我們沒看上它呢?
兩個原因:
第一,經濟效益問題。據了解蘇57至今才生產了6架左右,因為俄羅斯對于這款戰機并不重視,甚至給蘇57項目的撥款,還不如中美對三代機投入的經費。
事實上,蘇57是采用了大量三代機的技術,同時俄航空還外購了很多子系統,最終搞了一個“虛胖”的三代半戰機給俄羅斯國防部交差。
這也是為何當初俄羅斯國防部計劃是采購76架蘇57服役的,結果只買了6架。要不是當時普京點名要五代戰機,恐怕這6架都不會出現。
反觀與蘇57同一時期的殲20,首飛是2011年,進行了一系列的密集測試后,在2012年首次大改,然后在2016年生產定型,最終在2019年大批量生產。
有專家預測,2022年底已經完成生產了超過160架殲20。2023年生產了估計有70架。
所以啊,這對比下來可以說是高判立下了。
可能很多人不解,為何我們能夠“快狠準”生產殲20,反而俄羅斯不行?
這背后就要提及到俄羅斯內部體制的“漏洞”了。
這也是為何去年普京一口氣捉了這么多貪官的原因,甚至連紹伊古都調職了。
據了解,當時的俄羅斯國防部用低成本價格向航空工業采購飛機,然后逼迫航空工業向銀行貸款,結果俄高層再把銀行重組……
簡單來說就是俄羅斯的國防部與航空工業之間也是相互不信任,雙方扯皮愈演愈烈,普京也是有心無力,只能下命令,最終航空工業才交出了6架蘇57。
第二,蘇57性能已經跟不上我們的需求。蘇57作為一款重型五代機,那在這個級別里,我們的殲20完全足夠先進了,再加上殲20之后我們又推出了雙座無人指揮型號的殲20,其他后續的型號仍然在研制,所以蘇57自然是在解放軍戰術體系中失去了“用武之地”。
再說了,我們引進俄羅斯的戰機,并不是單純的為了購買然后使用,而是要進行“參考學習”的。那我們看不上,自然是認為蘇57沒有太多可參考的價值了。
在隱身性能上,蘇57就已經很遜色了。有網友調侃,蘇57就是拍扁的蘇27,進氣道突兀,全身都是鉚釘,起落架、彈倉更是接縫明顯,甚至還沒有采用鋸齒狀封口……
其次在航電系統上,蘇57顯然就落后于殲20。
你想想,一臺高性能的五代戰機,居然沒有裝備光電分布式孔徑系統,這意味著沒有高分辨率動態成像,無法把成像細節最大化,體型小巧。
這個系統用途是什么?
就相當于給指揮官觀察手提供了瞄準的功能,可以起到一個自動識別防御來襲目標并且提供一個高分辨率動態成像。
說白了,這個系統可以讓一架戰機大大提升了在戰場上的態勢感知能力。而且這個系統不僅僅是用于航空,在裝甲車輛以及艦船上同樣可以裝備。
因此,蘇57作為俄羅斯當下軍工業的“看門利劍”,連核心的光電分布式孔徑系統都沒有,這就說明了它的性能真的落后于殲20。
因為衡量一架五代戰機的性能高與低,最重要的核心就是隱身能力和態勢感知能力。
再說了,今天殲35A的出現,就更能說明我們已經不再需要蘇57了。
或許這次來參加珠海航展的蘇57雖然不是量產版,只是當年的原型機之一,但目前來看,俄羅斯并沒有大規模量產蘇57,這背后也反映出,俄羅斯本身也不太看好這款戰機。
最后不得不感慨一番,遙想30年前,我們跟在俄羅斯本行不斷模仿學習,默默低頭追趕。
如今一晃30年過去了,抬起頭來發現,眼前的“老師傅”已經落后了。
還是那句話,綜合國力才是決定軍事技術發展的根本推動力,沒有經濟發展,軍工業很難穩步向前發展!
不知道當今的俄羅斯,是否明白這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