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這本書之前,我以為我的飲食習慣還算健康。遇見這本書之后,我發現我做錯了很多。
當今時代,“以瘦為美”的觀念隨著媒體傳播不斷蔓延。據調查,我國至少有六成的人有身材焦慮,于是引發了他們的各種節食減肥行為,而節食是進食障礙的高危因素,在東西方文化中均如此。面對西方流行的各種極端節食文化以及節食行為帶來的負面影響,包括飲食失調相關的健康問題,1995年由兩位美國注冊營養師——伊芙琳·特里波爾和伊麗絲·雷施(Elyse Resch)首次提出了“直覺性進食”這一概念。
直覺性進食是一種基于個人內在需求的進食方式,無論這些需求是生理的、情感的,還是其他影響因素所引發的,這種進食方式更加注重我們當下的身體需求,而不是執著于某些特定食物、卡路里的攝入量,甚至也不強調固定的進食時間。這一概念在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認可,尤其在健康、營養和心理學領域,它幫助人們擺脫節食困境,修復與食物的關系,進而促進身體與心理的整體健康。直覺性進食是一種對抗節食文化的方式,它提倡人們放下對完美身材的追求,其核心在于傾聽身體當下的真實需求(一種內感意識),盡力擺脫那些來自節食文化的干擾聲音。
在這個過程中,你會學習如何覺察自己的饑餓感與飽腹感,覺察自己對于食物的錯誤認知,識別自己在進食時的情緒……生活不應當只花在準備飯菜、計算卡路里或者稱重、計算不同營養比例上,享受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受困于熱量、體重和身材。本書詳細闡述了直覺性進食的十大原則,并介紹了分階段的持續365天的練習過程。
這不僅為讀者提供了理論基礎,還給出了每周具體的目標和實踐技巧,以幫助他們擁抱更尊重自我需求的進食方式,逐漸學會呵護和關懷自己的身體。
在這本譯作中,譯者不僅嚴謹地傳達了原書的核心思想,更以她精妙的筆觸賦予了這部作品新的生命。如果你也曾或正在遭受節食文化的困擾,那么也許我們可以共同期待,在本書的幫助下,找到一種更健康的進食方式。
在練習直覺性進食的過程中,你也許會重新找回對身體的掌控感,而不是成為食物的奴隸。最重要的是,你將在自我和食物之間找到一個新的平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