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
全世界最集中、最大規模的宋代鳥類繪畫真跡展
首次以宋畫中真實描繪的鳥類為主題的浙江省博物館建館95周年慶大展——“問羽:宋代的自然與藝術世界”開展!
展覽匯聚了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上海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吉林省博物院、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以及美國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等國內外收藏單位15幅宋代繪畫真跡,27幅宋畫高清圖版,并特別推出大型3D動畫、沉浸式影院與XR擴展現實互動場景等專題數字展覽項目。
這樣一場結合自然、藝術、科學、攝影等多重元素的宋畫展,可以說是本年度,杭州最值得期待的宋畫大展!
“問羽:宋代的自然與藝術世界”展覽現場
“問羽:宋代的自然與藝術世界”
展期:2024.11.09—2025.01.09
地點:浙江省博物館(之江館區)2F臨展廳C
15件宋畫真跡,包括
最長、最全面的宋代花鳥畫——
《百花圖》(故宮博物院藏)全長近17米,被稱為“宋代花鳥畫集大成之作”。
首次在國內展出的,藏于美國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的李迪《宿禽激湍圖》和梁楷《秋蘆飛鶩圖》。
首次走出“遼博”,在杭州展出的宋畫珍品——
“北宋三大家”李成(傳)的《寒鴉圖》
“江南絕筆”唐希雅(款)的《花鳥圖》
《問羽:宋代的自然與藝術世界》精彩內頁
15件宋代花鳥畫真跡,其中四件僅展一期,具體展出換展時間如下:
15件宋代花鳥畫真跡 & 換展時間
僅展一期:
2024年11月9日-12月8日
梁楷《疏柳寒鴉圖》故宮博物院藏
佚名《百花圖卷》故宮博物院藏
佚名《繡羽鳴春圖》故宮博物院藏
2024年12月10日-2025年1月9日
李成(傳)《寒鴉圖》遼寧省博物館藏
全程展出:
唐希雅(款)《花鳥圖》 遼寧省博物館藏
李迪《宿禽激湍圖》 美國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藏
梁楷《秋蘆飛鶩圖》 美國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藏
佚名《果熟來禽圖》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佚名《牡丹雙喜圖》 中國美術館藏
佚名《紅果綠鵯圖》上海博物館藏
佚名《錦雉竹雀圖》 上海博物館藏
佚名《瓊花珍珠雞圖》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
佚名《荷塘飛燕圖》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
佚名《鵪鶉圖》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
佚名《春塘禽樂圖》 吉林省博物院藏
同時,還有藝術和自然的大型跨界互動——
浙江省博物館館長、鳥類學博士陳水華精選74幅鳥類攝影作品,從新角度解讀宋畫如何表現自然的真實!
為了與大家共同近距離領略宋畫的藝術魅力,《問羽:宋代的自然與藝術世界》同名圖錄于開展當天,現貨同步首發!珍藏版全網限量188冊,先到先得!
《問羽:宋代的自然與藝術世界》
浙江省博物館 編
上海書畫出版社
2024年11月
41件宋代花鳥畫作
74張對應現代攝影作品
結合自然、藝術、科學、攝影多重元素
還原千年之前宋畫的歷史真實
帶你揭秘宋畫緣何“形理兩全”
8家收藏單位,海內外藏品匯聚
千年珍藏,首次匯聚!
11月12日起發貨
珍藏版
限量188冊
售價:288元
附贈
①陳水華館長簽名
②3張原大宋畫畫片:吳炳《榴開見子圖》;佚名《桑枝黃鳥圖》;惠崇《秋浦雙鴛圖》
普通版
售價:238元
點擊此處,跳轉選購
01
41件宋畫經典、14件稀見宋畫
74件同角度攝影作品
共同再現宋畫的藝術與自然世界
《問羽:宋代的自然與藝術世界》展覽圖錄,與展覽同步,分為“追千古”“訪山野”“入畫境”三個單元,其用意,用陳水華館長的話說就是:
要追尋,通過真跡去一窺千年之前我們的自然和藝術。
要品鑒,結合宋畫高清圖版和現代鳥類攝影作品,探尋藝術和自然間的共通和共鳴。
要體驗,與古代藝術家們產生對話。
《問羽:宋代的自然與藝術世界》精彩內頁
10余件罕見作品,補充對宋代花鳥的認識
此次展覽圖錄的出版,由浙江省博物館編,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首次以宋代鳥類繪畫為專題,其核心線索“宋畫中的真實自然”。
經過兩年的策劃協商,終于借得15件鮮少外借展出的宋代鳥類繪畫原作!
其中亦有極少出現在出版物中罕見宋畫,如佚名《百花圖》(故宮博物院藏)、唐希雅(款)《花鳥圖》(遼寧省博物館藏)、佚名《春塘禽樂圖》(吉林省博物院藏)等。
唐希雅(款)《花鳥圖》
李迪《宿禽激湍圖》
梁楷《疏柳寒鴉圖》
梁楷《秋蘆飛鶩圖》
佚名 《繡羽鳴春圖》
佚名《果熟來禽圖》
佚名《牡丹雙喜圖》
佚名《紅果綠鵯圖》
佚名《錦雉竹雀圖》
佚名《荷塘飛燕圖》
佚名《瓊花真珠雞圖》
佚名《鵪鶉圖》
佚名《春塘禽樂圖》
· 佚名《百花圖》(故宮博物院藏)
《百花圖》全卷長近17米,宋代花鳥畫的集大成之作。點綴描繪了鵲鴝、黃雀、八哥、金翅雀、普通翠鳥、大山雀、暗綠繡眼鳥和麻雀8種鳥類。
“在《百花圖》上可以看到宋代花鳥畫求真務實到了強迫癥的地步,我測量了《百花圖》中每只鳥的大小,發現和現實中幾乎接近。”陳水華說。
鵲鴝
黃雀
金翅雀
麻雀
在繪畫技巧方面,更是吸收了工筆、沒骨、白描、寫意等各種表現手法。
· 唐希雅(款)《花鳥圖》(遼寧省博物館藏)
米芾曾說:“凡藏名畫,必先收唐希雅、徐熙。”
宋人口中“極乎神而盡乎微,資于假而迫于真”的唐希雅,終于可窺一二。
一株遒曲的老柳,但枝葉正綠,一只黑枕黃鸝攀緣其上,隨風搖曳。黑枕黃鸝特征明確,描繪十分精細。
· 佚名《春塘禽樂圖》(吉林省博物院藏)
《春塘禽樂圖》,一幅罕見的2米長卷。
作品描繪的是濃春時節一處水汀場景,山石竹木,淺灘野渚,牡丹花盛開,有一些鳥類在其中棲息嬉戲。包括林間的灰喜鵲,水中的鴛鴦、野鴨,堤岸邊一對紅腹錦雞、四只綠孔雀,還有一群呆頭白鵝。
41件花鳥名家的代表名作,構建宋畫花鳥風格譜系
除了前面提到的罕見展出、鮮少出版的展出宋畫真跡,《問羽:宋畫的自然與藝術世界》還收錄了美術史上的重要花鳥名家的經典名作,在宋代花鳥風格的發展譜系上構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框架。
15件兩宋花鳥名家的代表名作有:
黃筌《寫生珍禽圖》(故宮博物院藏)
黃居寀《山鷓棘雀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徐崇嗣《枇杷綬帶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惠崇《秋浦雙鴛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崔白《雙喜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趙佶《瑞鶴圖》(遼寧省博物館藏)
趙佶《芙蓉錦雞圖》(故宮博物院藏)
趙佶《竹禽圖》(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
趙佶《五色鸚鵡圖》(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
趙佶《桃鳩圖》(款)(日本私人藏)
李迪《楓鷹雉雞圖》(故宮博物院藏)
李迪《雪樹寒禽圖》(上海博物館藏)
林椿《枇杷山鳥圖》(故宮博物院藏)
梁楷《疏柳寒鴉圖》(故宮博物院藏)
牧溪《叭叭鳥圖》(日本MOA美術館藏)
涵蓋了從北宋初年到南宋末的幾乎全部鳥類畫作類型。北宋初年,翰林圖畫院成立,彼時的花鳥畫主要繼承了五代的傳統,多宗徐熙、黃筌二體。其中細致工整、富麗精巧的“黃家富貴”畫風確立了宋初院體花鳥畫的風格基調。
黃筌是一位技藝全面的畫家,所畫禽鳥造型正確,骨肉兼備,賦色濃麗,勾勒精細。
· 黃筌《寫生珍禽圖》(故宮博物院藏)
· 黃居寀《山鷓棘雀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 徐崇嗣《枇杷綬帶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 惠崇《秋浦雙鴛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北宋中后期,畫院畫家開始逐漸擺脫“黃家”畫風的束縛,轉向了清新淡雅的畫風,并且注重體驗生活、對景寫生。
崔白是這一時期的代表畫家,承襲了黃筌、徐熙兩派的繪畫技法,筆墨和著色并重,且他的作品更強調故事性。
· 崔白《雙喜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北宋末,花鳥畫的發展到了鼎盛時期。宋徽宗趙佶改造畫院,組建畫學。畫院畫風雖仍以“黃家”為主,卻也允許其他風格自由發展。在趙佶的影響下,宋代院體花鳥畫被推向了一個歷史高峰。
宋徽宗趙佶,在繪畫創作上極有建樹,尤其擅長花鳥畫,為后世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
· 趙佶《五色鸚鵡圖》(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
南宋時期,花鳥畫大體還是傳承北宋傳統,卻也出現了一下新的變化。在布局上,更多地注重空間的靈活,在技法上運用工、粗筆法的結合。代表人物有李迪、林椿,二人都是南宋的畫院畫家。
· 李迪《楓鷹雉雞圖》(故宮博物院藏)
· 林椿《枇杷山鳥圖》(故宮博物院藏)
南宋中期出現了梁楷、牧溪的簡筆花鳥畫,開創了寫意花鳥畫風。牧溪繼承發揚了石恪、梁楷的水墨簡筆法,成為了后世文士禪僧墨戲之先河。
· 梁楷《疏柳寒鴉圖》(故宮博物院藏)
· 牧溪《叭叭鳥圖》(日本MOA美術館藏)
通過與百頁鳥類局部放大圖版、相似角度的當代攝影作品對比參看,足可快速拉近和這些宋畫經典名作的距離。
《問羽:宋代的自然與藝術世界》
浙江省博物館 編
上海書畫出版社
2024年11月
11月12日起發貨
珍藏版
限量188冊
售價:288元
普通版
售價:238元
點擊此處,跳轉選購
02
嶄新角度
宋畫花鳥大量來襲
首次宋代鳥類的專題“集郵”
《問羽:宋代的自然與藝術世界》,結合自然、藝術、科學、攝影等多重元素,涵蓋宋代畫家筆下的鳥類50余種,姿態豐富、技法多變。
在宋畫與當代攝影作品的對照中,你可以尋找宋畫背后的故事,作者到底畫了什么?是怎樣畫的?為什么這樣畫?
畫了什么?形態多樣的67種鳥類
高度寫實的宋畫,為我們提供了中國早期博物學的基礎圖像,其中包括了67種鳥類!
《問羽》所錄作品共包含了其中50余種,站立、行走、奔跑、飛翔、游水、啄食、狩獵等各種姿態應有盡有,亦為宋畫鳥類臨摹和相關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站立:
棕頭鴉雀——佚名《果熟來禽圖》
行走:
綠孔雀——佚名《紅梅孔雀圖》
奔跑:
環頸雉——李迪《楓鷹雉雞圖》
飛翔:
丹頂鶴——趙佶《瑞鶴圖》
啄食:
白頭鵯——王定國《雪景寒禽圖》
狩獵:
蒼鷹——李迪《楓鷹雉雞圖》
同種鳥,亦可對比參看不同姿態的表現。
例如佚名《錦雉竹雀圖》中的兩只環頸雉安詳靜立,李迪《楓鷹雉雞圖》中的環頸雉則在蒼鷹虎視眈眈地注視下倉皇逃竄。
上圖:佚名《錦雉竹雀圖》VS下圖:李迪《楓鷹雉雞圖》
如黃筌《寫生珍禽圖》雖未描繪背景,卻將飛翔的大山雀表現地十分生動;佚名《百花圖》中的大山雀則立于花枝之上,低頭伸展著雙翅。
上圖:黃筌《寫生珍禽圖》VS下圖:佚名《百花圖》
如佚名《百花圖》中的八哥伸長脖頸,似正在高聲啼鳴;牧溪《叭叭鳥圖》(日本MOA美術館藏)中的八哥則已于枝上酣眠。
上圖:佚名《百花圖》VS下圖:牧溪《叭叭鳥圖》
怎樣畫的?多種繪畫技法
宋畫鳥類畫法多樣白描、設色、水墨雙鉤設色、兼工帶寫、簡筆寫意,皆栩栩如生。宋人通過對自然時間的細心觀察,用意描繪,讓我們穿越千年,看到了相對真實的宋代自然世界。
《問羽》通過局部放大、對照鳥類攝影,有助于習畫者更好地理解宋畫的寫實方式,包括如何觀察鳥類、如何表現鳥類的特征等。
在描繪同種鳥時,不同的畫家也會運用不同的繪畫手法。
如描繪喜鵲時,佚名《牡丹雙喜圖》細致地表現出其身體結構,梁楷《秋蘆飛鶩圖》則僅用寥寥數筆就表現出了喜鵲身體上的深色部分,淺色部分以留白處理。
上圖:佚名《牡丹雙喜圖》VS下圖:梁楷《秋蘆飛鶩圖》
如佚名《繡羽鳴春圖》中的白鹡鸰以精細的筆法描繪,傳為牧溪的《翡翠鹡鸰圖》則用筆大膽率意,以濃墨數筆寫出鳥的喙、爪和尾羽,又以較淡的墨色皴擦、暈染出鳥的背部,腹部作留白處理。
上圖:佚名《繡羽鳴春圖》VS下圖:牧溪(傳)《翡翠鹡鸰圖》
03
宋代鳥類繪畫大事記
宋畫鳥類出現頻次表
帶你快速走進宋畫中的自然世界
得到各家館藏單位的大力支持,浙江省博物館提供高清宋畫圖像資料,并面向社會公開征集當代鳥類攝影照片,在《問羽:宋代的藝術與自然世界》中對比呈現,實現了古與今的對話。
圖錄與展覽同步,分為三個單元:追千古、訪山野、入畫境。
《問羽:宋代的自然與藝術世界》精彩內頁
“追千古”,收錄除《百花圖卷》之外,本次展覽展出及即將展出的14件宋代鳥類繪畫作品!
“訪山野”,收錄宋代花鳥畫經典作品20幅,包括黃筌、黃居宷、徐崇嗣、崔白、惠崇、李迪、林椿、牧溪等10余位名家名作,以及6幅沒有署名的經典宋畫作品。
“入畫境”,以宋徽宗趙佶傳世繪畫為主,7幅宋畫再現了千年前宋徽宗的后花園。
每件作品著錄基本信息,并作簡要評介:
佚名 《繡羽鳴春圖》
絹本設色
縱25.7厘米,橫24.1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攝影:孫志遠、冷含章
玲瓏的湖石之上,站著一只白鹡鸰,目視前方,張喙作啼鳴狀。鹡鸰身系細線,顯示為非自然環境中自在的飛鳥,畫中太湖石的皴染較為粗疏,和白鹡鸰的精細描繪的翎毛形成對比,主次分明。周圍不設襯景,更顯鳥之孤獨。
畫家在畫中有意無意留下了一根細線,為我們提供了古代畫家寫生奧秘的線索:畫家們很可能是活捕這些鳥類,然后用一根細線綁在其出沒的生境中,或地面,或樹枝上。任由跳躍,任由觀察,形和神都兼顧到了。
白鹡鸰的形象,自黃筌的《寫生珍禽圖》以來,是中國歷代花鳥畫的常客,在宋畫中就出現了9次之多。除了《繡羽鳴春圖》,其他還見于故宮博物院藏佚名《鹡鸰荷葉圖》、佚名《疏荷沙鳥圖》、上海博物館藏佚名《荷塘鹡鸰圖》等。
同時,作為鳥類專家,陳水華教授還對辨識出的宋畫鳥類作了簡要介紹:
領雀嘴鵯
Spizixos semitorques
雀形目鵯科鳥類,和白頭鵯屬于近親,在黃河以南地區為常見鳥類,主要棲息在山地丘陵和城郊一帶。在城市區域,不如白頭鵯那么隨處可見。平時以種子、漿果為食,兼吃昆蟲。
為了讓大家更快速、更清晰地了解宋代的鳥類繪畫,陳水華館長特意撰寫了導讀,整理了《宋代繪事年表》,簡明扼要地梳理了宋代鳥類繪畫大事記。
導讀:宋畫拼圖再現消失的自然與藝術世界
宋代繪事年表
此外,還有《宋畫中的鳥類及其出現頻次表》可快速一覽宋畫中常見的鳥類類型,可作為相關研究的基礎資料。
宋畫中的鳥類及其出現頻次表
41件宋畫,把展覽全部帶回家!
兩個版本可供選擇
普通版僅售238元
圖錄采用小8開,四色印刷,共有普通版、珍藏版兩種版本可供選擇。
普通版
普通版
定價288元,售價238元
珍藏版
珍藏版
售價288元(限量188冊)
浙江省博物館館長陳水華親筆簽名、鈐印
原大印刷
宋代花鳥作品3幅
吳炳《榴開見子圖》
佚名《桑枝黃鳥圖》
惠崇《秋浦雙鴛圖》
《問羽:宋代的自然與藝術世界》
浙江省博物館 編
上海書畫出版社
2024年11月
11月12日起發貨
珍藏版
限量188冊
售價:288元
普通版
售價:238元
點擊此處,跳轉選購
你可能還喜歡:
民國畫事,專業藝術自媒體,
歡迎各藝術機構,展覽拍賣聯系合作
有任何問題 請掃碼添加畫事君微信
民國畫事,深情講述藝術家,專業解讀藝術品,直接深入藝術市場。致力于做最好的藝術自媒體,寫最好看的藝術文章。——人生不長,你需要讀點好東西。關注我們,持續接收好文章。
民國畫事評論區,我們來聊聊藝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