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已經問世70年的電動牙刷,還是屢遭質疑。
中國口腔清潔護理用品工業協會2024年1月至8月網格零售走勢顯示,電動牙刷品類市場份額為21.4%,在口腔用品中排在第二,同比增長1.2%。國產品牌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占據網絡零售額排名前十中的七個席位。
但另一方面,針對電動牙刷的質疑聲卻一直此起彼伏。記者在小紅書、知乎等平臺注意到,有不少用戶發布關于“電動牙刷導致牙齦萎縮”的帖子。有觀點認為“掌握好了巴氏刷牙法,根本不需要電動牙刷”。
電動牙刷真的與牙齦萎縮存在相關性嗎?我們要不要拋棄電動牙刷,回歸普通牙刷?
01.
電動牙刷的發展史
1954年,瑞典醫生Philippe-Guy Woog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支電動牙刷——Broxodent。實際上,電動牙刷最初是專為活動能力有限的患者和正畸患者(如帶牙套)而設計。直到1959年,Philippe-Guy Woog的電動牙刷開始在美國出售,標志著電動牙刷邁入商業化階段。
1991年,歐樂B首創第一支圓形刷頭及左右旋轉振動設計的電動牙刷。1992年,在牙醫醫療服務聲波技術的啟發下,Optiva公司(后被飛利浦收購)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支聲波電動牙刷——Sonicare。借助高頻振動技術,聲波電動牙刷能更高效清潔牙齒表面和牙縫中的食物殘渣和細菌。自此,電動牙刷的發展走上了快車道。
所以,電動牙刷并不是新興產物。它已經問世70年,是有65年商業化歷史和32年高頻振動技術發展史的產品。
02.
電動牙刷PK普通牙刷,孰優孰劣?
美國口腔醫學會推薦每天刷牙兩次,早晚各一次。雖然在正確刷牙的情況下,普通牙刷可以達到很好的清潔效果,但是大部分人使用普通牙刷通常十分隨意。原因在于牙醫推薦使用的改良巴氏刷牙法有諸多細節要求,包括“45度”、“刷毛輕壓牙齒”、“覆蓋一點牙齦”、“水平短距離運動”等。
《Oral Health & Preventive Dentistry》刊發的學術論文“A strategy for encouraging young adults' adoption of a preferred oral hygiene technique”指出,學會該方法后,只有不超過30%的成年人可以堅持超過1周時間,能長期堅持的更是鳳毛麟角。
電動牙刷除了清潔模式多、清潔效果好,還具有不少體驗上的優勢。如在早上睡意惺忪時刷牙輕松不費力。部分電動牙刷能“監督”用戶的刷牙時間,連接上手機App,還能將口腔分成多個區域,記錄用戶在不同區間的刷牙模式和習慣,從而幫助用戶規劃正確的刷牙方式,帶來有趣的刷牙體驗。
所以,電動牙刷和普通牙刷的清潔效果都能滿足用戶的需要。如果用戶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并且能夠長期堅持,使用普通牙刷的性價比會更高;而如果用戶沒有信心做到長期堅持,想要體驗更高階的刷牙樂趣,選用電動牙刷會更加合適。
03.
多名專家學者認為電動牙刷“無害”
《American Journal Of Dentistry》刊發的學術論文“Safety of three toothbrushes”指出,研究證明對于電動牙刷傷害牙齒和牙齦的憂慮是沒有必要的。規范使用電動牙刷對于牙齒和軟組織都不會有傷害。
學術期刊《廣東牙病防治》刊發的“電動牙刷的改進對牙齒疾病的影響”指出,電動牙刷造成較少的牙體和牙齦的損害,主要是因為較輕的刷牙力量或者減少了刷牙的動作。
結合臨床研究來看,電動牙刷非但“無害”,還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我們的口腔問題。
早在1986年,國際口腔衛生研討會得出結論:電動牙刷比普通牙刷能更有效清除牙菌斑。許多比較普通牙刷和電動牙刷的研究表明:電動牙刷有輕微優勢,可能到達某些長而寬的普通牙刷所不能到達的鄰間隙。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刊發的學術論文“Powered versus manual toothbrushing for oral health”指出,研究發現使用三個月后,用旋轉振動式牙刷者比用普通牙刷者牙菌斑少21%、牙齦炎少11%。
原第四軍醫大學口腔醫學院教授李剛在其編著的《口腔護理用品》中指出:電動牙刷的效率遠高于普通牙刷。臨床試驗顯示電動牙刷可以更徹底清除牙菌斑(比普通牙刷多清除38%)、減輕牙齦出血和牙齦炎。而且實驗證明,電動牙刷能夠減少6成左右的刷牙力度,令牙齦炎與牙齦出血的發生頻率下降62%,讓刷牙過程更加安全有效。
學術期刊《實用口腔醫學雜志》刊發的“電動牙刷的臨床應用”指出,過去數十年的研究表明電動牙刷能夠取得至少不低于普通牙刷的清潔效果。在眾多不同設計的電動牙刷中,左右移動的電動牙刷能更有效地去除菌斑、減少牙齦炎癥,其效果優于直線往復運動模式的電動牙刷。電動牙刷與普通牙刷一樣安全,不會增加軟、硬組織損傷的機會。
04.
切忌“過度清潔”
既然專家學者紛紛認為電動牙刷不會傷害我們的牙齒和牙齦,為什么還有聲音質疑電動牙刷是智商稅,會傷害口腔健康呢?
其一在于部分消費者盲目追求振動/轉動頻率高的電動牙刷,執著于產品參數。
當下,電動牙刷市場不乏馬達轉速高、振動幅度大的產品,但這些產品并不能和刷好牙劃上等號。usmile笑容加技術團隊相關負責人曾向《消費者報道》記者表示:“9.9元、99元、999元的電動牙刷都能提供不俗的動力和清潔力,關鍵在于產品怎樣用才能把牙齒刷好,如何在刷好的基礎上給到消費者舒適安心的刷牙體驗。”
舉個簡單的例子,使用普通牙刷的振動頻率只有10次/秒,同樣能完成清潔任務。
其二在于部分人盲目追求“大力出奇跡”,覺得加大刷牙力度才能體驗電動牙刷的優勢,把牙齒刷干凈。但最終效果可能是“過度清潔”。
原第四軍醫大學口腔醫學院教授李剛認為,使用普通牙刷刷牙時,使用的力度由使用者自己控制,有時候難免刷牙力度過大,或者采用不正確的拉鋸式橫刷法,這些都會對牙齒及牙齦造成損傷。
天津市口腔醫院頜面外科副主任醫師許振起認為,只要選擇合適并正確使用電動牙刷,一般不會對牙齒、牙齦等造成傷害。如果使用不當,會損傷牙齒以及牙周組織。比如振動頻率過高或者在某一部分停留時間過長,可能會對牙齒硬組織(如牙釉質)和牙齦軟組織造成損傷,引發牙齒敏感和牙齦潰瘍。
所以,電動牙刷對牙齒牙齦造成傷害是一個片面的說法。因為電動牙刷本身是沒有問題的,劣質的產品和不恰當的使用方法才是罪魁禍首。
目前市面上已經有商家推出針對包括新手、兒童等細分人群使用的電動牙刷。如舒客專門針對兒童群體開發的電動牙刷,該品牌在部分成人電動牙刷產品上也增加了輕松上手、敏感呵護等不同檔位功能選擇。
在今年進博會上,歐樂-B展示了一款專為敏感牙和電動牙刷新手設計的新品,產品的一大賣點是可以在確保清潔效果的同時實現溫和體驗,工作人員還在現場演示了刷泡泡的實驗。
(進博會現場工作人員演示實驗,《消費者報道》記者攝)
05.
正確選購和使用電動牙刷
對于電動牙刷的選購,《消費者報道》建議大家盡量挑選大品牌,選擇毛細毛軟的小刷頭,并提前了解心儀電動牙刷的清潔模式、振動/轉動頻率、檔位選擇、刷頭大小/類型等。如果條件允許,最好到現場體驗或下單可以試用的產品。注重個性化體驗的消費者可以優先選購配套App使用的電動牙刷,它們能針對多個牙齒區域進行刷牙力度的定制。
在電動牙刷的使用上,建議消費者使用前最好閱讀使用說明或者觀看操作視頻,掌握好正確的力度和方向,按標準使用流程使用。切勿按壓過重,損傷牙齦和牙齒。
李剛教授認為,使用電動牙刷時,只需要將刷頭輕放在牙齒上,輕按開關,刷頭便會自動按照正確的角度轉動,只需輕輕移動刷頭即可。
Impress首席牙醫Khaled Kasem敦促電動牙刷使用者,永遠不應該以與使用普通牙刷相同的刷牙方式去使用電動牙刷。使用電動牙刷時,我們應該將牙刷以45度角放在每顆牙齒上,保持3到5秒鐘,然后繼續處理下一顆牙齒。每三到四個月更換一次牙刷頭非常重要。因為刷毛會磨損,從而降低效率,并可能對牙齦造成損害。刷牙后也要徹底沖洗頭部,因為細菌會積聚。
作者:張徳榮
微信編輯:彭騰歡
責任編輯:覃碩
制圖:Judy Chen、Julia
轉載授權、投稿、合作請聯系消道長:
消道長微信:ccrzhushou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