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編輯:楠楠
就在昨天,神舟十八號載人航天飛船成功落地。
三位航天員凱旋,結束了為期6個月的太空之旅。
出艙之后,三位航天員滿臉的自豪。
但是,細心的網友發現航天員的臉出現了很明顯的浮腫現象。
航天員出艙后,不僅不能自己走路,還面部浮腫。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今天,我們就來嘮嘮那些鮮為人知的航空知識。
面部浮腫
11月4日01時24分,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
載人飛行任務取得了圓滿成功,三位飛行員也安全著陸。
10月30日凌晨4點,神舟十九號發射。
中午12點,神州十九號乘組人員與神州十八號乘組人員在太空相聚。
七零后,八零后,九零后三代航天員齊聚“天宮”。
他們在太空艙里拍下了“全家福”,交接了工作。
完成任務之后,指令長葉光富和其他兩位航天員乘坐神十八載人飛船返回了東風著陸場。
搜救分隊趕赴現場,迎接三位航天員回家。
順利著陸出艙之后,三位航天員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自豪的神情。
可他們的臉,與出發之前有著截然不同的感覺。
葉光富領命出征時,面部狀態一切正常。
在天上待了半年回來,竟然浮腫了。
其實,這不是個例。
早在神州十三,十四團隊中,已經出現了浮腫現象。
尤其是神州十四航天員劉洋回來時,面部浮腫現象非常明顯。
這主要是因為太空失重,改變了航天員的生理機制。
在地球上,人類的血液由于重力的牽引主要集中在下半身。
但在太空中,航天員重心不穩,幾乎都是飄著的,血液也開始往上半身跑。
當血液集中在頭部時,就會造成面部浮腫的情況。
航天員長期處在微失重的環境中,大腦稍微也會有點膨脹。
這跟腦脊液的流動有關系。
在地球上,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腦脊液是正常循環的。
但在太空中,失重的環境會打破這種平衡。
腦脊液在顱腔內聚集,會產生腦部充盈的現象。
目前,科學家還沒有發現這種現象會對航天員的身體健康造成危害。
但是,長期待在天空中,骨骼的強度和密度會顯著下降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骨骼
俗話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動植物在不同的生存環境中,不斷地改變自己,從而去適應環境,以求得更好的生存。
人類骨骼在地球上由于重力原因,需要不斷地承受壓力,以此維持強度和密度。
但在太空中,失重的情況下,骨骼不需要再承受壓力。
長此以往,骨骼的密度會不斷地下降,鈣質會加速流失。
據研究,航天員在太空中每個月會失去2%的骨密度。
長期待在太空中,航天員的骨骼會變得越來越脆。
骨折和骨質疏松的風險都會加大。
沒有重力,沒有壓力,不僅鈣質會流失,肌肉組織也會逐漸萎縮。
尤其是小腿,受到的影響非常明顯。
肌肉萎縮可不是一件好事。
肌肉的健康狀態和航天員的力量和耐力息息相關。
如果肌肉萎縮,航天員的運動協調能力和反應能力都會受影響。
為了防止出現這些問題,航天員會服用特殊的藥物。
但有句老話說:“是藥三分毒”。
除了服藥之外,航天員也會定期進行鍛煉,以減緩肌肉萎縮的速度。
這也是為什么航天員在出倉時不能自己下地走,需要人抬的原因。
出倉要人抬
評論區很多人拿中國的航天員和美國的航天員做比較。
“人家美國人出倉后活蹦亂跳,怎么中國人就要抬著走”?
其實,這跟航天員在太空中待的時間長短有很大的關聯。
航天員在太空中,沒有地心引力的影響,全身肌肉都會出現萎縮的情況,包括心臟肌肉。
因此,航天員在返回地球的時候,心臟負荷明顯加重。
出倉時,心血管很有可能出現不適。
返回地球之后,肌肉萎縮也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恢復到正常狀態。
所以,航天員在出倉后都是坐在椅子上,被人抬著走。
美國航天員之所以出倉后能直立行走,是因為他們執行任務時間短。
如果他們也在太空中待上半年,出倉后也是需要人抬的。
美國女航天員,待在太空回不來,已經瘦成皮包骨了。
不僅是生理不適,精神壓力也相當大。
剛出倉的航天員被抬著走,是在保護航天員的身體。
真的不知道著有什么好杠的。
我國的科學家一直在研究更加先進的航天服,盡可能的減少太空環境對人體的影響。
“腫臉”和“肌肉萎縮”雖然不危及航天員的生命,但不代表沒有任何危害。
體液在太空中重新分布,對心血管都會造成壓力。
太空科學和醫學如果能解決這一問題,說不定人類就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太空中生活。
除了航天員的身體健康問題,還有一個問題值得大家探索。
我國北斗定位十分精確,為何神州號返回陸地的時候還要靠人工搜索呢?
北斗定位&人工搜索
神州號的返回方案多次使用“5圈快速返回”方案。
繞地球飛行5圈,著陸的過程中離軌,滑行,進入大氣層,開傘,著陸。
雖然步驟和路線是制定好的,但航天員們要確保每一個步驟是百分百的完美,才能保證安全落地。
在返回地面的過程中,返回艙和大氣層之間的巨大摩擦。
這個階段稱為“黑障區”。
飛船不僅要經歷高溫烘烤,還會出現信號中斷,導致地面和艙體失去聯系。
這時,即使北斗再好使,也會失靈。
在通訊中斷時,地面主要利用雷達密切監視飛船的運行情況。
在風速和風向的影響下,飛船落到哪個地方并不是固定的。
地面要以最快的速度跟蹤搜索飛船的路線和情況,確保航天員的安全。
當飛船落地時,搜救人員一定是以最快的速度到達現場,保護航天員順利出倉。
結語
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離不開航天員的努力和無私奉獻。
更離不開航天事業背后的科研人員。
為航天事業臺前幕后的科研人員點贊,為祖國點贊。
正是因為他們的無私奉獻,才會有我們今天的和平幸福的生活。
免責聲明
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參考文獻
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光明網
現場回顧!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