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數千年以來,一直都是中華民族很多傳統美德的空間載體。但除了田園牧歌的浪漫之外,鄉村的治理和發展更關系到國家和社會的穩定,它是國家治理的重中之重。
現在,我們找到鑰匙,中國的鄉村治理和發展真正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11月9日,“2024潞村論壇”在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世界鄉村旅游小鎮開幕,論壇既包含對湖州“潞村實踐”“形神兼備”的經驗總結,也包含對中國鄉村振興的新思考:中國的支農資源持續投入,政府與農民、工業與農業、商業與農業之間的良性互動不斷拓展,一個“人人參與”“人人盡力”和“人人享有”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正在全球關注下徐徐展開。
用好市場機制,建設“高市值”鄉村
湖州的鄉村振興“形神兼備”,“高顏值”和“高市值”兼具。
高顏值指的是湖州“美麗鄉村”的面貌。湖州鄉村以宜居聞名。走在德清縣莫干山鎮的五四村村道上,繁花似錦,綠樹成蔭,空氣清新,路邊是造型優雅的別墅和花園。在安吉縣天荒坪鎮橫路村,村民足不出村就可以去“智慧健康站”問診買藥。2021年,數字惠民工程“鄉村大腦”建成,湖州所有區縣連續3年被評為“縣域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水平先進縣”。
位于湖州德清莫干山的山間民宿
高市值指的是湖州鄉村產業發達,囊括兩項制度性創新:一是以“標準地”改革促進和推動錢、地、人三要素的充分發展;二是以強村公司為基礎,創新企業、村、農戶新型合作模式。
從“地”的方面看,2019年,湖州在全國首創農業“標準地”改革,解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建設用地難題,實現農業經營主體、農民、村集體多方共贏。
鄉村供地難、用地貴、拿地慢,湖州“標準地”改革以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為契機,統籌調配新增指標,用好增量,盤活存量,每年落實150畝左右的用地指標用于農業“標準地”。同時,突出“標準地”政策姓農、惠農、助農的宗旨,明確出讓價格參照同級別集體建設用地基準地價的70%,減輕農業主體的資金壓力。另外,簡化手續辦理落成,參照農民建房審批“一件事”標準審批,為農業主體節省三分之一的辦理時間。
位于安吉的浙江宋茗白茶有限公司就受益于“標準地”,2019年該公司獲批10.6畝“標準地”,隨后便在新批準的地塊上建起數字化生產線。5條數字化生產線每小時可處理鮮葉600公斤至700公斤,預計全年收入達1.5億元左右。
高山之顛的杰作——湖州安吉天荒坪蓄能電站
從“錢”的方面看,湖州于2017年落地中國首個地方性綠色金融綜合統計制度,并深化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開發了有關綠色信貸、綠色保險、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綠色擔保等一系列綠色金融產品。
而且,開發綠色金融產品的主體多樣化。目前,湖州綠色金融專營機構已經有53家,其中有24家綠色支行、26家綠色金融事業部、2家綠色保險創新實驗室、1家綠色保險創新研究院。
在人的方面,培育鄉村“五類英才”,強化“人”的支撐。湖州目前累計培育英才3.9萬余名,遴選“南太湖特支計劃”鄉村振興領軍人才61名,培養鄉村創客7330名。還在全國首創“1+1+N”農技推廣聯盟、全國首個“農民學院”,服務農業主體1400余家,累計培訓農民大學生1.5萬余人、高素質農民2.2萬余人次。
強村公司以“強帶弱、弱抱團”為發展模式,有機組織村、企業和農戶,包括單村組建、多村聯建、多村參股等模式,目前已經有390多家。
隨著實際需求的變化,區縣級“強村富民集團”也先后成立。吳興區強村富民集團,推動了一大批空野療愈基地、清野休閑營地等項目;還帶動了一批青年入鄉就業,為青年提供鄉村CEO、職業經理人、鄉村運營師等崗位120余個,帶動250余名青年返鄉就業;也拉動了一批青年返鄉創業,推動“一間房子”向“一間民宿”“一間咖啡屋”的轉變。
南潯區也將“強村公司”迭代升級為“強村富民集團”,推行“集團化實施、共享化運營”模式,打造新型農村開發模式、新型農業產業模式、新型農民致富模式。2019年,西堡村等23個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投資組建了湖州練美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引入區屬國有企業南潯強村富民發展集團,采取“投建返租”模式,依靠“共富工坊+村集體+農創客+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吸納周邊11個家庭農場參與。
如今,練市“紅美人”柑橘可持續發展園區向周邊村擴展到5000畝,依托“紅美人”柑橘特色產業,為周邊閑散農戶提供了100多個就業崗位,結對幫扶20戶低收入農戶。香甜多汁的“紅美人”柑橘,不僅成為水果產業的一張新名片,而且也成為了強村富民的“共富果”。
湖州南潯,果農正在采摘“紅美人”柑橘
從傳統中尋寶, 鑄就“文化靈魂”
文化振興既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也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活力。重塑鄉土文化、涵養鄉風文明、繁榮文化產業,才能為鄉村振興注入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和產業振興力。
文化元素相互交織形構了樸素的鄉村價值觀和認知體系,進而構建了鄉村社會的行為規范。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傳統鄉土文化蘊含的禮俗秩序開始在鄉村社會中崩解,鄉村出現了內核“空心”。重塑鄉土文化,建設鄉村精神家園,對筑牢鄉村振興之根,確保鄉村社會的持續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022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大型文化節目典籍里的中國陳列館在湖州潞村這座承載著千年歷史文化底蘊的古老村落開館。該陳列館以“在湖州,沉浸中國,大閱典籍”為主題,結合文化陳列、沉浸科技、互動體驗、美學傳播等前沿創意,讓典籍里的文字活起來,讓中華文化薪火相傳。
典籍里的中國陳列館中正在舉辦游學活動
湖州是一座擁有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底蘊的江南古城。
波瀾壯闊的“吳越”歷史,閃爍于《史記》《越絕書》等多部典籍。千百年來,湖州的宋詞文化、絲綢文化、書畫文化等都在華夏文明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湖州也是中國最早生產和利用茶葉的地區之一,是世界茶文化發祥地之一。一千多年前,“茶圣”陸羽寓居湖州,與著名書法家、大文豪顏真卿在此書寫了一段震爍古今的文人情義。陸羽遍走名山秀水,遍嘗名品佳茗,傾盡畢生所學著成《茶經》,開創了中國茶文化的先河,鑄就“精行儉德”之品格。
在湖州典籍里的中國陳列館,穿行于時空甬道,游覽者以“時空旅行者”和“現代讀書人”的雙重視角與先賢相遇。鏡鑒空間,依靠“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為靈感,以鏡面為主元素,包含“典耀千秋”“又見先賢”“AR換裝”“古今對照一起拍”“我PICK的典籍”等豐富展項,囊括了與過去對話、與未來對話、與自己對話、與展館及節目對話等意涵。
湖州典籍里的中國陳列館
“傳承”院落以藝術構筑物打造半通透的造型裝置與曲回案幾。上空懸掛著印有典籍金句的模擬“錢山漾”絲綢質感的金屬紗簾,院落中央擺放曲回案幾,陳列有一些典籍拓本,一路蜿蜒至品讀閣,寓意“中華典籍,生生不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
東西兩側“回”字走廊將典籍里的中國節目內容以銅版剪影結合燈光的樣式,串聯成長卷“典亮華夏”,既是對節目的回顧,也是對歷史的回首。
未來,該陳列館將繼續發揮以古鑒今、以文化人、傳播人文價值的獨特作用,打造中華古籍的科普中心、展示中心、研學中心、交流中心,成為湖州鄉村振興的“文化靈魂”。
湖州吳興璐村
與典藏中的中國陳列館相互呼應,潞村深入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共同打造一系列特色旅游項目。在潞村,你可以參觀古宅,了解當地民俗風情;可以漫步古街,感受歲月沉淀;也可以感受民俗表演、非遺展示等各類傳統文化活動,參觀現代藝術展覽,領略傳統與現代相融合的雙重魅力。
此外,潞村也正用湖州特色的絲瓷筆茶為主體,拉動“研學經濟”,以古風夜市為主體,拉動“月光經濟”,已引進多種業態,包括餐飲、民宿、研學、文創、茶飲等商企共計35家。以新業態傳播舊經典,用新場景包裝傳統文化,農文旅相融合,千年古村落煥發出新活力。
“造血式”振興,通往共同富裕
水口鄉顧渚村“造血式”振興鄉村的鮮活奮斗史,反映的是湖州鄉村振興下共同富裕的迭代發展歷程。
顧渚村,人口不到3000人,聚集了486家農家樂,90%的村民都在從事農家樂產業,每年接待上海中老年游客大約400萬人次,全年沒有淡季,打破了傳統旅游“旺季太短、淡季太慘”的經營魔咒。
在“從無到有”的階段,水口鄉黨委基于本地村民發展農家樂的強烈意愿,研究確立了“生態立鄉、旅游興鄉”的發展戰略,大力鼓勵發展農家樂產業,為此鄉政府專門成立了農家樂管理辦公室,村里從事農家樂的村民在政府的支持下又自發組建了水口鄉農家樂行業協會,負責協調組織農家樂的統一管理,逐步根據客群需求形成水口農家樂“包吃住”和“包接送”的特色模式。
湖州長興水口鄉顧渚村
在“從小到大”的階段,政府和市場對農家樂規范經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2年縣政府出臺了《長興縣農家樂管理辦法》,對農家樂的部門職責、審核報批、服務質量、星級評定、動態管理等方面進行了明確規范,農家樂按照要求辦理了執照,并全部安裝公安住宿登記系統,這一階段農家樂得到規范提升。
在“從點到面”的階段,“鄉村度假”模式開啟,游客的旅游體驗更豐富、停留時間更長,農家樂擴張到558家,2015年啟動全省鄉村旅游集聚示范區創建。2017年創新建立農家樂積分制管理,以季度普查、月度抽查、隨機檢查的方式進行常態化檢查評分,并將結果納入積分式誠信管理體系,與星級評定掛鉤,推動農家樂的提檔升級,村莊環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改善。
在“從有到優”的2018年至今,也叫“鄉村生活”階段,顧渚村注重營造一種有別于都市快節奏的生活方式,沉浸式全方位的鄉村生活體驗,更關注內涵的提升和產業鏈、供應鏈、服務鏈的體系建設,農家樂已近600家。2017年政府提出“控量提質”,大力推進農家樂轉型升級,2023年鄉政府在相關部門支持下結合前期管理的經驗做法,起草發布了農家樂垃圾分類和綠色低碳鄉村民宿兩個縣級地方標準,為全國首創,從制度層面提供了農家樂綠色發展的經驗和樣本,并運用數字化技術將農家樂行為轉化為碳積分,輔以獎懲激勵措施,比如說金融授信等,確保標準得到落地。
湖州長興八都岕十里銀杏長廊
另外像住宿、餐飲、車費等,協會也都制定了相應標準,并且推行網格化管理,讓有威望、有公益心的農家樂老板擔任網格長,管理好各自轄區。
“十四五”期間,湖州將打造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示范區?!?湖州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沈國忠介紹,計劃到2025年底,和美鄉村覆蓋率達到60%以上,村集體經濟年經營性收入80萬元以上的行政村比重預計將達到10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3萬元,省歷史文化(傳統)村落保護利用率達到100%。
從歷史中走來,有泥土的芬芳,更有一脈相承的千年書卷氣息,綠水青山一步一景,這是美麗的鄉村。在市場中磨煉,用市場機制和現代管理技術,打造金山銀山,這是共同富裕的鄉村。在中國浙江的湖州,一幅美麗的立體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南風窗長三角研究院 出品
作者 |涂 渡
編輯|譚保羅
統籌 | 查一鳴
排版 |拼 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