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一部浙東運河宏偉史詩,一篇越地文化璀璨華章,一幅寧紹山水風物畫圖。2024年9月,紹興市社科聯主編,紹興市鑒湖研究會承編的“浙東運河文化研究”叢書10部,已由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約450萬字。“叢書”是浙東運河第一部以水環境、水歷史、水文化為基礎的百科全書。現將叢書逐一介紹,以供讀者參考。
《浙東運河與海上絲綢之路》
徐淑華著
本書梳理了浙東運河與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歷史,明晰了二者的發展脈絡和變遷軌跡,在考察各自發展歷程的基礎上,研究不同歷史時期浙東運河與海上絲綢之路間的互通關聯,動態地探尋浙東運河與海上絲綢之路上港口的變遷,交通航線的發展,由浙東運河與海上絲綢之路連通的區域和國際商貿網絡以及浙東運河與海上絲綢之路和浙江地方社會之間的互動影響。在此基礎上,進而探究浙東運河與海上絲綢之路的互通關聯在歷史上應有的地位及影響。
本書嘗試通過上述內容的研究,對新時代優化河海聯運、通江達海的水上運輸系統以及21世紀的“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提供歷史的借鑒和參照。
本書主要運用文獻分析法、歷史計量法及實地調研法等研究方法。其創新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選題的創新。以往的研究多從浙東運河或海上絲綢之路的單一視角展開,對于二者的專題研究雖有涉及彼此關系的論述和探討,但并沒有就二者之間的互通關聯展開系統的研究。因此,本課題選取浙東運河與海上絲綢之路作為研究的視角,將其置于歷史發展的長河中予以系統的考察探討,具有一定的新意。
二是學術內容創新。以往的研究偶有將浙東運河與海上絲綢之路放在一起展開,一般僅作為一個局部性的內容為整體研究服務,或者從港口等角度切入展開研究,因此,未能對浙東運河與海上絲綢之路展開綜合性的研究。本課題將不同歷史時期浙東運河與海上絲綢之路置于系統、全面研究的框架下,動態地展現浙東運河與海上絲綢之路在不同時期的互通關聯,既闡述浙東運河在海上絲綢之路上發揮的作用,也研究海上絲綢之路對浙東運河及地方社會產生的深遠影響。
三是學術觀點創新。觀點一,浙東運河不僅是溝通浙東海上絲綢之路的貿易線,而且也是浙東地區經濟和生活的生命線,并在不同歷史時期發揮著超區域的影響力。觀點二,浙東運河雖然是浙東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在浙東海上絲綢之路上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在一個以農為本、重農抑商的國家,終究難以獲得自如的發展。
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程雪婷
審核:戴秀麗
總期:799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