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消息說美國要求臺積電停止供應大陸地區人工智能領域7nm的芯片,這個消息公布之后,寒武紀的股價跳水。
看到這個消息,我真是感覺美國人現在特別焦慮。
為什么不直接斷供大陸地區所有的7nm供應呢?因為斷供就會極大的利好華為,而損害其他手機廠商,特別是依賴高通的那個。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高通供應國內手機芯片,既可以賺錢,也可以打壓華為。
看著某些手機廠商和華為在國內輿論上不斷對立,對美國的好處太多了。
制裁人工智能領域的算力芯片,這樣做的效果遠遠沒有當年制裁華為那么大,但是可以給美國資本市場一點支撐。現在美股就是靠著人工智能支撐。除了人工智能以外,好像找不到亮點。
如果寧德時代是美國公司,那現在的市值就不是1.1萬億人民幣,而是20萬億人民幣。很簡單啊,英偉達都值20多萬億,寧德時代,比亞迪這種為什么不可以。
就是從產業的角度,中國可以在好幾個行業推出類似英偉達這樣的公司,手機也好,汽車,新能源,通訊,互聯網,電商,交通等領域都應該可以。而美國現在就只能炒作人工智能。
工具箱里沒有工具,來來回回就是一個半導體,這幾年,我們一會聽到阿斯麥不許賣給我們先進制程的光刻機,一會聽到英偉達不能賣AI芯片,現在又是對臺積電下達禁令。
除了這個以外,制裁新能源,制裁中國汽車,這些都是邊角料,形成不了大的傷害。還有制裁藥明康德,結果美國醫藥公司扛不住了,其他的領域更是不敢制裁。
今天凌晨,美聯儲降息了25個基點,下個月應該還要降息25個基點,同時,縮表繼續。這是美聯儲的慣性,把今年這兩個月混完,到1月份一股腦交給特朗普,大家都解脫了。
特朗普有雄心壯志,要干一番大的事情,那就讓他再試試。
我中學那會讀到唐朝的歷史,安史之亂讓唐朝走向衰敗,覺得是唐玄宗用人不當導致的,后來發現是我想得幼稚了,因為安史之亂被平定以后,節度使制度不但沒有改革,反而更加尾大不掉。
唐朝的強大是表面的強大,是靠著李世民這樣的強人支撐的,整個唐朝的官僚制度不好,對地方的管理非常薄弱。
打個比方,清朝大部分縣令是見過皇帝的,吏部考核之后,皇帝要親自見一面,簡單的聊幾句還是要的。像這種小事做多了,清朝的皇帝就非常累。但是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清朝對地方的掌控力度遠遠大于其他朝代。
唐朝則不同,縣令直接在吏部過了就算了,甚至是小州的刺史,都不一定能見到皇帝。吏部尚書是一個分量非常重的職位,任免了什么人,有時候皇帝都不曉得。
為了這個事,從唐太宗李世民一直斗爭到唐玄宗李隆基,也沒有真正完全搞定。皇帝的意思是要把這些事抓一抓,朝中大臣的意思是皇帝不要過問細節,三公垂拱而已,具體的事情交給職能部門,說白了就是讓皇帝成擺設。
所以有李世民這樣的皇帝,天下太平,一旦皇帝不行,整個權力系統就成了脫韁的野馬。當李世民在位的時候,民眾就感覺權力被關進了籠子,其他皇帝在位,無法約束官僚體系,民眾的感覺就是權力到處釋放。
現在的特朗普就面臨同樣的問題。
中國的權力體系自上而下,這幾年改革以后,已經削弱了很多地方勢力,從中央一直到縣,可以完全貫通。所以建立統一大市場不是簡單的經濟手段。
但是美國的權力體系層層都是堵點,總統無法管理各州,各州無法統籌各縣。當美國強大的時候,就好像唐初,一旦衰弱,就好像經歷了安史之亂。
說到這里,岔開說一個事情,盧麒元說李林甫改革金融體系是大唐走向衰敗的開始,改革之前的農民交糧食,改革以后的農民交錢替代糧食,這就導致金融集團崛起,所以唐朝衰敗了。
其實我對這個觀點持保留意見,因為張居正后來也這么干了,結果明朝續命成功。
李林甫的改革是迫于無奈的做法,因為唐朝的體制有很大的弊端。
唐朝外患很多,吐蕃最強大,還有突厥,契丹也不弱,這就導致在西北,東北和對蒙古方向連續作戰,可是這種戰爭只是苦了北方人,對南方人沒多大影響。
開元14年,唐玄宗讓戶部點查全國人口,總計4100多萬人,按說這么龐大的人口規模,應該可以維持幾十萬軍隊。可是事實并非如此,連年征戰,讓很多人當兵到60歲才能回家,但是南方的糧食又無法北征,導致很多士兵逃散,因為他們又要當兵,又要納糧。
所以說,唐朝的滅亡是由李林甫的金融改革造成,這個觀點其實不對,如果從把《資治通鑒》從北周那段歷史開始讀,就會理解為什么當時會發明府兵制,以及后來為什么要改成募兵制。
不是因為李林甫的貪婪,而是唐朝對地方的管理非常薄弱,整個唐朝的對戰戰爭,就是河北,山西,陜西,甘肅這四個省的事情,這四個省既要出錢,又要出人,而南方省份袖手旁觀,唐朝的名將幾乎全部來自北方以及外族。
所以雖然全國4100萬人,可是戰爭就是北方幾百萬人的事情。這能不衰敗就怪了,這就是府兵制的弊端,不改革不行。
唐朝的衰敗其實唐玄宗也知道,開元13年唐玄宗泰山封禪的時候他對大臣說以往派出去的使臣說大唐盛世,結果他看到完全不同,使臣騙了他。此時距離李林甫進入中樞還有10年時間。
所以說大唐的衰敗是體制決定的,并非是李林甫造成的。只是李世民在位的時候,用他自己的強大能力掩蓋了體制的弊端。
現在的美國也是如此,美國的衰敗是體制決定的,并不是某個人決定的,在以前,中國沒有復興,美國并沒有強力的對手,所以造成了體制優越的假象。現在中國復興了,美國體制的巨大問題暴露無遺。
現在的美國內斗,已經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特朗普的激進政策是爭取選民的關鍵,大家都受不了美國的現狀,所以投票給他,要求改變,因此,特朗普必須要迎合這部分人,這是他的基本盤。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要對非法移民,以及支持民主黨的那些科技巨頭下手。
特朗普需要的不是一個年薪50萬美元的程序員,而是需要5個年薪10萬美元的產業工人。這是特朗普和美國科技企業的分歧,這個分歧無法彌合。
特朗普推出的很多政策,主要就是照顧中產階級中的產業工人,他對于硅谷那些平均年薪17萬美元以上的人沒興趣。所以特朗普勝選之后,美國鋼鐵的股價就大漲8個點。
但是這僅僅只是回光返照。
特朗普要面對的問題不是中國,而是美國自己。
為什么現在的美國想要遏制中國發展,連一個像樣的手段都沒有?來來回回就是半導體,人工智能芯片,7nm芯片,半導體制造設備,除了半導體還是半導體。
而中國一會制裁無人機,一會制裁稀土和稀有元素,還禁止電池,新能源車,工程機械,工業金屬冶煉,火電發電設備,甚至連農業育種技術都要限制出口。
我們的工具多得很。
既然我們工具這么多,那為什么美國好像沒什么反應呢?
一是沒辦法做出反應,比如稀土和稀有金屬的出口限制,美國軍工企業就算很痛苦,也不能說出來。再比如工程機械,美國自己造不出港口起吊機,但是也不好大張旗鼓的說。
二是美國很多行業都消失了,那自然不受影響,比如說工業金屬冶煉,電池。美國制裁我們半導體,我們逆勢而上,我們制裁美國稀土提煉,美國稀土產業還沒開始就結束,這就是現在中美在產業規劃上的區別。
特朗普讓我想起了一個人,就是印度的那個女總理英迪拉甘地,我以前寫了一篇超級長的文章分析印度,其中英迪拉甘地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她的第一任期中規中矩,第二任期激進改革,結果被刺殺身亡,她死之后,她兒子也死了,這是滅種。
美國的內部矛盾比當年的印度更尖銳,要短時間改革,特朗普做不到的。他所說的那些愿景,如果沒有中國配合,他絕對不可能完成。
短期收割盟友是可以給美國帶來一波紅利,但是殺雞取卵只能吃一頓,下一頓,下下一頓呢。
昨天我們開完會了,具體金額有的說是6萬億,有的說是10萬億。
這個數字出來之后,外圍市場覺得是不及預期,怎么說了,我覺得老外也太壞了。釋放10萬億老外覺得不及預期,摩根大通說美國大選陷入僵局利好美股,這都是什么神仙邏輯,美國人的話還能信嗎?
直接說白宮要是被炸了美股會翻倍得了,反正都不要臉了。
現在為了打壓中國的資本市場,真是無所不用其極。很多人確實受到美國人這些言論的影響,其實也挺好的,在分歧中走高。
情緒都推到這里了,不走個幾波,說不過去吧。大家都等著大戲登場呢,不可能就這么草草結束。主菜還沒上,宴席不會散。
中國改革好幾年了,現在要把改革的結果表現出來,這是時代的紅利,是改革的成果,是換擋再踩油門的開始,這個時候魑魅魍魎還在繼續瞎逼逼,那就讓他們看看我們的能量。
真是迫不及待的等待特朗普的上臺,他早點折騰完,我們也好早點結束戰斗,讓那些對美國有期待和恐懼的人清醒過來,讓更多的人對體制有自信,就在這一兩年。
結束
請關注并點贊+在看。你的每一次點贊都是我創作路上的動力來源。
免責聲明:本文由荊棘阿甘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告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