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獨聯體國家最后繞來繞去,還是無法逃避一個問題,那就是荷蘭病怎么治,治不了,經濟也就卡在那里了,而且雖然石油仍然是最重要的能源之一,但是石油在未來的作用顯然是削弱了,這么多新能源車跑著,未來總有一天會大量取代的。有人說現在的新能源車就是偽新能源,但你要知道,已經被大家冷落繞開的氫能源技術路線已經悄咪咪重啟了,而且隨著新能源車需求的擴大,未來未嘗不會出現類似于核電站的充能裝置,亦或者其他形式的新能源,當然,想要商業化,過程是很漫長的,甚至需要一二百年,但總的趨勢是這樣的。
只有一個門類,也就是軟件設計與開發,幾乎無一例外的都出現了相對活躍和成功的情形,即便在“大老粗”哈薩克斯坦也是這樣,不過挪威的研究者表示,阿斯塔納并不能為此感到驕傲,因為他們的IT出口是摩爾多瓦的七分之一,白俄羅斯的幾十分之一和烏克蘭的一百四十五分之一,而上述幾個國家的經濟明顯不咋地,哈薩克斯坦作為依靠油氣仍能保持高于他們增長的經濟體,IT出口體量卻遠遜于他們,實在是“不應該”。當然考慮到它“大老粗”的一面,這也并不十分稀奇。摩爾多瓦之前只是一個農業區,而白俄羅斯因為盧卡申科的漸進式改革手法發展的不溫不火,但體量明顯小于其應當達到的規模;烏克蘭的腐敗和重工業衰退舉世聞名,人口下降、經濟經常下滑,偶爾有恢復性增長,這就是三個在這一領域領先于它的經濟體的情況。總的來說,三者的教育投資可能都是優于哈薩克斯坦的,而制造業相關的發展也略優于哈薩克斯坦(在考慮到摩爾多瓦這個弱雞的情況下,單論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其工業水準肯定是高于哈薩克斯坦的)。
其實這就說明,印度一直引以為傲的那些東西,復制起來很容易,特別是過去被吹爆了的軟件外包,一個是獨聯體國家比較重視俄語和英語教育,二個是他們的計算機底子并不差,只是囿于蘇聯時期的封閉而沒有得到有效發展,蘇聯也搞過計算機,只是因為經濟上屬于軍事體制,所以民品基本上沒發展起來,也就不了了之了,澤咧諾格勒就是一個例子,當然,kgb主要是負責偷技術。另外一點就是成本比較低,連“苦哈哈”摩爾多瓦、“緊巴巴”白俄羅斯和“很差錢”烏克蘭都能搞得很像樣,所以印度能搞起來也就沒有什么可大驚小怪的了,這個門檻是很低的。哈薩克斯坦現在1/4的軟件都是他們自己本土產的,這就足以說明問題了,在十多年前,2007年左右,他們還是主要從IBM、微軟和其他海外企業那里買呢。
印度的“競爭優勢”與“發展模式”是很容易被模仿乃至超越的。當然,也要看人口規模,印度能比較有效參與到金融、商業流轉的人口規模也不小,至少有個幾千萬,這個量就比較大,剩下的城市人口極限估計能輻射2-3億左右。但是印度模式也有一些致命的弱點。一是增長模式仍然屬于外生類型,外部金融周期仍然會嚴重影響印度經濟;二是印度的工業化停滯不前,甚至有所倒退,經常賬戶盈余是檢驗一個國家制造業水平的試金石,但不幸的是,即便在與東南亞的貿易中,印度也占不到便宜,制成品仍然是逆差,印度的工業化既缺技術又缺資本還沒有良好的經商環境,所以印度工業化很難發展起來;
#深度好文計劃#三是印度的經濟仍然以犧牲大多數居民的福祉為代價,七成以上的農人仍然遭受封建弟煮的壓/迫,大部分城市居民居住環境惡劣,最要命的是想打工也沒有成千上萬的富士康給你打。
軟件外包當然需要你至少是一個計算機專業的本科生,但在印度,上學的難度仍然是遠高于獨聯體國家的,所以在印度,很長一段時間,這種工作都是留給婆羅門種姓當小資情調用的,所以對于就業來說,規模小門檻高,能干這份工作的,本身已經是天龍人了,不需要為工作發愁,但其他人就不一樣了。
然而,在外包這個堂口,實際上這些第三世界國家仍然要仰人鼻息,如果沒有先發國家的外包需求,他們也就沒啥飯可吃,而有效的競爭不可避免的要依賴體系,而能建構自身網絡體系的經濟體又有幾個?一個巴掌都能數得過來,所以本質上還都是五指山里的猴子,只不過他們是數字民工罷了。而且數字民工都有一定的學歷限制,這個限制使得社會上大約三分之二的人都不大可能參與其中,因此這種行當對充分就業的意義也不大。而且隨著人工智能的水平的不斷提高,這些飯碗也面臨著消失的威脅。未來不要說這些海外經濟體,超級經濟大國內部的就業都會出現差不多30-50年的震蕩,直到股份收益徹底買斷或取代原有的工薪模式為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