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寫的是在蒙古崛起中最大的受益者是誰?,里面主要談了波蘭的事情,其實原問題是問蒙古崛起最大的受益者是不是西歐,因為蒙古崛起對西歐影響極其有限,所以就沒提,這一篇仔細談談這個問題。一說到蒙古西征歐洲,人們最常想到的就是對匈牙利(馬扎兒)、波蘭(勃烈)與基輔羅斯(斡羅思)等的征戰,還有說打爛德意志騎士軍隊,并且逼近維也納的事情,通過那場騎兵交戰就足以看出蒙古人繼續西征的后果了,那就是西歐徹底被打成荒野。
打萊格尼察戰役的時候是1241年,正好是西歐的“封建社會”剛成型不久,那個時候最能打的就是德意志騎士,法國還在和金雀花王朝纏斗,為了收復沿海領土而艱難作戰;西班牙人則仍然在與阿拉伯人、摩爾人苦戰,尚未取得有效的優勢;至于其他地方則照樣亂成一鍋粥,只有教皇國稍微安穩一些,巴爾干半島也幾乎被蒙古人打穿了,不過有意思的是,蒙古人沒有滅掉拜占庭,只是接受了被擊退的命運。實際上蒙古人在攻城器械等軍械備齊后還是有機會繼續攻擊維也納和君士坦丁堡的。現在已有的研究認為,蒙古人在西征歐洲的過程中雖然驍勇善戰,但也面臨缺乏重型軍事工程機械的支援,為此,德意志國王腓特烈二世下達敕令,要求各地諸侯堅壁清野,把糧食儲存好,在城池周邊建立大量的野戰工事,以阻擋蒙古軍的進攻。
相對于東方國家來說,當時的西歐仍然是窮困閉塞和落后的。這個時候在拜占庭的還是西歐的十字軍盜賊們,他們的“拉丁帝國”從1204年一直持續到1261年,時間非常長,尼西亞帝國則在東岸茍著猥瑣發育,再往東就是一堆突厥蘇丹國,例如塞爾柱、羅姆等等,塞爾柱已經被打垮了,他們扶持的傀儡,阿拉伯帝國的末代哈里發已經被裝進袋子里用馬蹄踩成肉泥了,蒙古人一路西征,深入安納托利亞半島,幾乎徹底滅絕了羅姆蘇丹國,他們中的一個小分支成了后來的奧斯曼帝國的祖先,不過他們似乎是天生害怕東方游牧民族的,后來奧斯曼帝國剛成氣候,就遭到了自稱成吉思汗后裔的跛子帖木兒的無情打擊,所謂的“閃電蘇丹”巴葉濟特也被帖木兒抓回了撒馬爾罕囚禁了起來。
實際上西方的所有游牧民基本上都弱于東方的同行,例如后來車臣人的祖先阿蘭人,他們就先后被北匈奴、突厥、蒙古人等打敗過,而且敗得很慘,最早阿蘭人在東漢史書里是被叫做“奄蔡”的,后來變成了“阿蘭聊”,現在的習慣不太好,老是把正確的古音讀成現在的普通話,非常煞風景。奄這字就念 e。車臣人被一些人當成洪水猛獸,但當他們遭遇被東漢打得潰不成軍的北匈奴的時候照樣吃癟。
蒙古人其實是完全有機會奪占歐洲的,最起碼是能夠滅掉、摧毀所有西歐國家的,即便渡海攻擊英格蘭問題也不大,畢竟英吉利海峽的距離遠小于東海,甚至比起朝鮮海峽也更容易。蒙古人滅掉的匈牙利王國,他們在君士坦丁堡被攻陷之前一直是東羅馬帝國火炮的供應者,而且在德意志向東殖民與波蘭、立陶宛等東歐諸國的征戰過程中,鐵甲打造技術基本上都傳播到了巴爾干地區,更何況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雖然拜占庭帝國遭到了沉重打擊,但是基本的優勢天平還是略微傾向于東地中海而非西地中海的。因此,只要蒙古人有毅力在巴爾干屯兵10-20年,就能夠攢夠摧毀西歐封建軍隊的物質基礎,而且先攻擊西歐,對當時的尼西亞帝國來說也是好事,因為他們也對光復帝都有著不小的執念。所以即便君士坦丁堡的十字軍對蒙古人有一定的威脅,也不足為懼了。但前提 蒙古人擁有類似前期攻擊中亞、西亞與阿富汗城市所需的漢地軍事技術和“漢軍”作戰支持。
從烏拉爾山,經過南俄草原,通過摩拉維亞、瓦拉幾亞到潘諾尼亞平原,這是歷代游牧族群進入歐洲的慣常路線,最早的是匈人、柔然,后來又有佩切涅格人等,再然后就是匈牙利人的祖先馬扎爾人,現在的基因測驗證明他們和烏拉爾山以東的漢西-曼特人有著深厚的親緣關系。其實他們如果再往前溯,就可以和北匈奴、丁零等族群扯上關系了。
討論蒙古人沒能完成征服西歐的計劃,與其說糾結爭奪大汗汗位的“可惜”,不如說看金帳汗國為什么沒有在巴爾干建立前進基地。蒙古西征之前其實有一個很重要的背景,就是以占領的sino北方為基地進行征伐,盡管遭到蒙古兵的蹂躪而赤地千里,但在金朝、西夏等政權的漢文化與物質生產方式積累形成的軍事、經濟與政治組織文化,還是對蒙古軍力提升產生了積極影響,特別是大量服務于軍事的工匠,制造的攻城機械、火器等,都是當時的西歐所不具備的,拔都系很重要的一個缺陷,就是失去了和漢地有效的文化溝通,而其他的伊爾汗國等,則和漢地的關系比較密切,密切了技術支撐就跟得上,后來火藥等技術傳入歐洲,出現了Marx所說的“火藥摧毀了封建騎士的堡壘”“指南針推動了航海”等場景,本來應該是蒙古人去做的,但蒙古人沒做成。
除此之外,蒙古軍在西征和南下滅宋的過程中,都用了大量漢軍,有待考證的四等人制里面,除了蒙古人、色目人和最低的南人之外,還有第三等的漢人,實際上并非純粹的漢人,不少是兩宋時期的地方部族政權的人,例如女真、契丹、黨項等,他們混合在一起,既有蠻族的武功,又有漢人的精細,所以這種混合型的戰爭機器還是很厲害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被蒙古滅掉的西遼,他們在中亞細亞幾乎無敵手,如果不是后期屈出律謀反,把西遼整殘了,西遼在中亞的威勢仍然可以保持下去。漢地的軍事技術與混合型的“漢軍”,在西征過程中是很難補充的,特別是在遠離漢地數萬里的歐洲前線。
拜占庭有一定的軍事技術,但是他們的力量也不太可能被整合進來,因為諸如希臘火之類的武器,更適合防御作戰,而非進攻性戰役,而且在自廢武功幾百年的過程中,拜占庭本地的軍事群體規模已經很小了,否則也不會輕而易舉的就被一群十字軍打敗,這是很偶然的一件事,而且上述情況還是在蒙古人滅掉東羅馬帝國的前提下才有可能發生的事情。啃下君士坦丁堡對于缺乏有效的軍事技術與混合型軍隊支持的蒙古人來說并不容易,這一點幾乎在伊爾汗國的西征過程中也出現了,察合臺汗國的補充尚屬充足,但金帳汗國與伊爾汗國幾乎在同一經線的地方鎩羽而歸了,一個是維也納近郊,一個是阿因扎魯特。其實兩國的軍事擴張止步原因都是差不多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