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道理是差不多的,無論波黑戰爭還是后面的科索沃戰爭,路子都是按照柳條湖的方法辦的。雖然早期階段北約沒有介入,但是介入與否都不是塞族能決定的,實力擺在那,這就是弱肉強食的結果。雖然俄羅斯假模假樣空降了點兵力到機場去,但是他們也沒有真正大規模介入,只是在敘利亞這個階段,毛子才大規模出動。而且在敘利亞出兵,本質上也是為了緩解在2014年廣場葛明后對烏克蘭沒有及時干預而失控的亡羊補牢,同時也是開辟第二戰場來與西方周旋,并非主動作為。
直到今天,俄羅斯仍然沒有真正有效投入到烏克蘭戰場上,動員的兵力僅夠一場集團軍規模的消耗,而且因為戰爭模式的轉變,俄軍的很多武器制式已經跟不上現代軍事技術發展的節奏,特別是制空權、信息權和制電磁權的不足,導致本應取得碾壓性優勢的俄軍在戰場上為了幾個小村莊而泥足不前,這才給了西方介入的機會與空間。連俄國這種體量的選手在戰爭中尚且表現如此,南斯拉夫的表現只會更加拉胯得多,這也是為什么1992年后到1999年間達爾馬提亞紛爭不斷、炮火連天,而貝爾格萊德卻無力做任何有效反抗。
首先就是鐵托拋下的爛攤子,令南人民軍腹背受敵,給予各地方特別是克羅地亞人過多的權利,尤其是準軍事和邊界管理權,使得德奧等國得以滲透并公開參與到南內戰之中。其次是南長期以遺世獨立、孑然一身沾沾自喜,是的去在并無足夠實力抵御外敵的情況下搞所謂的“中立”,實際上中而不立,導致最后不僅被打臉,而且被徹底打爛、打垮、打散。中立國需要滿足的條件很多,不是你自己主動宣布中立,它就真的能夠中立的,目前為止,只有瑞士真正實現了中立,而這個中立,背后還是和國際幾大金融財團分不開關系。
一戰后國聯的駐地就選在了日內瓦,而二戰后國聯解散,但聯合國仍然將部分組織駐地留在了瑞士,瑞士也是一戰后成立的國際清算行的駐地,今天國際清算行雖然沒有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那么重要的地位,但也是金融監督領域的權威機構,巴塞爾銀行監理委員會就是其下屬機構。前已有述,在深度:西方經濟史500年里面,我們已經說過,英格蘭銀行財團為了防止地中海財團做大,促成了英法結盟,實際上這個盟更接近于春秋戰國時期的那個盟會,防止任何一方做出不利于對方的措施的。
但是隨著美國財團的建立,英法協約也就被迫真的轉化為同盟關系,盡管這個同盟不是那么和諧,充滿了不滿意和勾心斗角。瑞士就成了兩者妥協的國聯駐地。在倫敦地中海財團不樂意,在巴黎英格蘭銀行財團不樂意,所以說來歸去,就成了瑞士。瑞士的作用是這么定下來的。而戰后對德國的宰割,賠款結算與貸款扶助都是從國際清算行出去的。所以美國也在這里有一定的利權,美國財團當然也是要和地中海財團競爭的,但是英格蘭銀行的勢力顯然更強,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所以偏袒一點地中海財團也沒有太大問題。二戰爆發后,美國和德國的關系實際上也沒有斷,包括爆發前對德國軍備擴張的綏靖、妥協與支持,都和美國財團對德國的扶持,以及美國財團對英格蘭銀行的威逼利誘有密切關系。
實際上德國雖然是殺了很多羅斯柴爾德家在法國、奧地利的成員,撈了很多金,但是他們并沒有和地中海財團撕破臉,相反,除了貝亞恩號運輸了一批法國黃金到美洲加勒比海的法國島嶼外,大部分的資產其實還是留在歐洲的,在英德交火的時期,更安全的其實是瑞士,瑞士充當了間接替德國洗錢的交易場所,從德國“買入”黃金,再賣給其他國家黃金,黃金的來源就不用說了,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實,另一方面,瑞士的黃金都賣給誰了呢?而外面誰能給德國洗錢呢,是英格蘭銀行財團嗎?英格蘭銀行財團在1939-1941年的空檔已經因為破交戰和美德暗線的戰略威脅而幾乎耗盡了所有黃金儲備,吃老本的路子走不下去了,山窮水盡,以至于要用百慕大等英國戰略島嶼換美國的老舊驅逐艦。
“1944年7月10日,美國戰略情報局長多諾萬告知羅斯福,瑞士每月向德國購買7000萬至1億法郎的黃金,羅斯福讓多諾萬和國務卿赫爾向瑞士施壓。14日,赫爾致電瑞士外交部長布魯格曼,向他暗示說如果繼續與德國交易,將會在戰后遭到嚴厲制裁。盡管英國持反對意見,美國方面還是主張對瑞士給予嚴厲的措施,包括停止向瑞士供應食品和原料?!痹趺刺峁┦称泛驮系??沒有德國允許美國能提供嗎?有人說意大利1943年就投降了,可別忘了意大利投降不意味著意大利全境被盟軍控制,恰恰相反,意大利社會共和國一直控制著意大利北部,直到1945年4月,熱那亞、威尼斯等地才被聯軍攻陷。所以在1944年之前就存在瑞士—美國貿易,事實上是在德國默許下進行的。
至于黃金交易,美國也沒有那么傻,直接和瑞士交易,瑞士、德國與葡萄牙、西班牙之間有一個神奇的黃金三角貿易,西班牙和葡萄牙用得著這么多黃金嗎?而且瑞士是低買高賣,這兩個當時還是農業國的家伙非要這么干嗎?他們在二戰中始終是中立國,1942年日軍進駐葡屬東帝汶后,薩拉查還允許美軍使用亞速爾群島的??哲娀亍?br/>
1946年5月2日,英法美等國與瑞士就德國黃金問題達成協議,主要內容包括:1、瑞士賠償委員會將清算德國在瑞士的資產,2、德國的資產將被公正地以德國貨幣清算;3、瑞士賠償委員會將與盟國聯合委員會的代表合作清算德國資產;4、瑞士境內的德國資產將在瑞士和盟國間五五均分,5、瑞士政府將存于紐約聯邦儲備銀行金庫中價值2.5億瑞士法郎(5810萬美元)的黃金移交給盟國作為賠償;6、美國政府解凍瑞士資產,盟國把瑞士從貿易黑名單中除去。此外,巴塞爾的國際清算銀行也答應向盟國歸還一批納粹掠奪的黃金,包括1607公斤比利時黃金和2093公斤荷蘭黃金,總值約420萬美元??吹搅藳]?瑞士即便在二戰吞的贓物,也存在紐約聯邦儲備銀行金庫里,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還有一個小故事讀者也可以細聽一下,美國戰前在羅馬尼亞有一家石油工廠羅美石油公司,標準石油洛克菲勒具有控股地位,奇怪的是,在羅馬尼亞加入軸心國之后,即便在二戰后撰寫的羅馬尼亞歷史書中,德國人也僅僅是吞并了或者接管了英法比荷等國的石油公司,并沒有提及怎么處置羅美石油公司的記錄。而在同一本書里,竟然寫了該公司繼續向羅馬尼亞和德國提供石油的史實。在今天,所有關于羅美石油的公開資料里,都莫名其妙的避開了二戰期間該公司的情況,只有少數資料對1944年羅馬尼亞即將退出軸心國時段的美國大轟炸進行了記錄,至于二戰時期股權變化等問題,我們一無所知。
說來歸去,就是美國財團在間接通過戰敗的地中海財團這個白手套給德國偷著洗錢。多么有趣的世界歷史!南斯拉夫能幫誰洗錢?芬蘭都幫不了蘇聯在西方暢通無阻的買東西,更別說和莫斯科不痛快的貝爾格萊德了。南斯拉夫沒有瑞士的命,也沒有它的資源,但卻有很大的口氣和欲望。瑞士做的事情,如果按照北約空襲南斯拉夫的“原因”看,早得千刀萬剮了,最后不過是“平分贓物”的結局。這哪是對米洛舍維奇的海牙式審判,完完全全是打麻將胡牌之后哥倆好分分錢的狀態。說到底,是地中海財團與英格蘭銀行財團給他爭的面子。#深度好文計劃#
而且瑞士雖然看似是中立國,實際上仍然是戰后地中海財團的中樞,他們的地位并未減弱,假若真的有歐美之外的力量試圖吞并瑞士,北約照樣會出手,這是毫無疑問的。南斯拉夫被打了,誰會毫無疑問的出手?本來應該是毛子,但是東斯拉夫與南斯拉夫人不對付,結果就象征性空降了點人,灑灑水完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