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爾斯克發生的事情其實還是沒有征收足夠兵力的結果,對于烏克蘭這樣大的一個區域,在蘇聯時期,根據二戰的經驗,準備的兵力絕對要超過一百萬,達到好幾百萬的規模,這還只是說戰場前線的態勢,而在庫爾斯克等看似是后方的地方,也應該有足夠的預備隊,但遺憾的是,從目前烏軍在庫爾斯克如入無人之境的情況看,俄羅斯在這里做的準備顯然是不充分的,而且俄羅斯現在相對于烏軍并沒有太大的技術優勢,所以想要減少人員數量,搞謝爾久科夫改革,還有后來紹伊古的戰術營的計劃,對付敘利亞反恐的特種戰爭夠用,但想要打烏克蘭這種體量的 ,60萬平方公里的,還是不行的,對付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這種量級的倒可以。
有趣的是,在俄羅斯西化改革逐步廢除蘇式動員體系的同時,烏克蘭雖然極力親西方,但在動員體系上仍然基本沿襲了蘇聯時期的結構,因此在兵力上反而相對有一些局部的優勢,最近奧切列季涅戰線上俄軍打得比較好,但也僅僅是相對于長期的僵持和蝸牛式推進的情況,相對于幾十年前的巴格拉季昂行動等還是差遠了。
前幾天寫了想當瑞士的南斯拉夫,心比天高,命比紙薄,最后反誤了卿卿性命俄烏沖突兩年祭:無人機、秩序與金融等篇,實際上還都是討論東歐這片兒的事情,東歐在世界上,無論是增量還是存量,實際上都不高,只能說中低,相比于中亞這種地方有規模和質量優勢,相對于南亞有質量優勢,和拉美半斤八兩,稍微強一點,因為這里有奧匈、沙俄和蘇聯打下的工業底子,而拉美則純粹是初級產品,巴西有一些工業,但工業水平也僅限于組裝裝配,連近程空空導彈都是要從南非進口的,也就是說,巴西的工業底蘊,實際上還不如從1990年后基本陷入停滯乃至去工業化的南非留下的老底兒。
而南非比起一般的東歐國家要強,但比起同樣去工業化嚴重的俄羅斯來說還是差得遠,畢竟能造點石茶隼武裝直升機和空空導彈的國家,當然也造過核武器,和能全譜系生產的國家相比,技術還是差的不是一星半點兒。除了俄羅斯,烏克蘭也有一點底子,不然海王星反艦導彈也造不出來,狐步級潛艇也不可能試航,當然,烏克蘭的去工業化已經接近南非的程度了,畢竟這些年的人才、資源流失,早就讓他們七零八落了。此外就是捷克,捷克的防空雷達比較好,重工業底子也不錯,還是從奧匈那個時期來的,后來蘇聯時期也大搞特搞重工業,所以即便為了融入西方、加入北約和歐盟而自廢武功,但基礎雄厚,而且有歐元區養著,也還能維持一定的產能,不過代價是很多企業被德奧收購了,斯柯達已經成為大眾旗下的小弟了。東歐的內能不足,planned economy是需要外部融資環境友好的,但偏偏趕上冷戰,所以很倒霉,但是和西歐天然的接壤以及蘇聯利用他們與西方打交道的需要,使得這些地方也不是太困難。
另外,蘇聯也會勻一部分飯給他們吃,例如出口低價原油,當然,在1973年后猛然抬價了,但是承受這些的不是東歐買家,因為他們同時也是西歐的石油賣家。但是,總的情況肯定是限制他們發展經濟了,這是沒啥好說的,但是蘇聯逼著他們勒緊褲腰帶攢下來的大量工業和優質資產這些在后面的發展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同樣是搞休克療法和金融自由化,但其他地方的效果就沒有東歐這些地方好,原因何在?還是因為資本雖然想要殖民撈好處,但是前提你也得有能賺錢的地方啊,不然光收購土地有啥用,那些東西都種上可可、大豆、甘蔗、玉米和咖啡,賺的錢還是不如工業多,而且因為秾閔幾乎不處于倒灌的分配體系之中,所以他們的工資收入還是要低于城市的勞工的,雖然他們掙得都是名義工資,有產的反而不如無産的,這就很難受的。有了一定的收入,搞消費信貸繁榮,其最終規模也才可能足夠大,量足夠多。
在東西方爭奪的前沿,而疾風驟雨式完成工業化的東歐國家們,他們實際上是迷茫的,而在保守主義的文化背后,是更濃烈的religion情結,他們也更閔悴,更容易貪圖享樂,但在精神上卻是老保的。另一方面,他們也將新自由主義與保守精神結合在一起視作自己過去幾十年“成功”的根源。因此,在面對西歐、美國自卑的同時,他們也對第三世界、全球南方倨傲不已,認為自己是領導者。這就能解釋為什么波蘭和哈薩克斯坦不接壤,也沒有多大的直接利害關系,但卻有很多波蘭人研究哈薩克斯坦的“轉型”“市場轉軌”問題,他們將我在全球南方為什么不可能團結?多虧西方塞給他們的三樣法寶里面提到的東西無時無刻不停歇的輸出到這些他們認為可以當別人老師的地方去。
在這樣一個逼仄、自卑又自負的地方,“想象的共同體”更容易激發沉默氣氛中不語的大多數人,而在歷史上,這些小國也一直喜好互相兼并征戰,但有趣的是,幾乎沒有誰能完成在東亞看起來很正常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邏輯,他們在歷史的大多數時間內,都是四分五裂的,而這背后仍然透露出他們缺乏集權歷史與制度文明熏陶的根性,仍然停留在“開疆拓土”的野蠻幻想之中,而俄羅斯看似是他們之中最大號的那一個,但他們的邏輯還是不一樣的,在東歐這里,能被視作一個個王國的只有俄國系列、波蘭系列、塞爾維亞系列、保加利亞系列和匈牙利系列,但是這里面有誰真正實現中央集權制度了呢?只有俄國,但是,俄國的政治集權是在犧牲經濟發展的豪強向上空間的前提下實現的,因此,俄國的經濟并沒有發展到十分細膩的階段,為了阻遏外部的入侵和滿足歐洲爭霸的欲望,他們將大量資源用于朝廷掌握的軍事力量和軍事領域去,這樣,俄國看似成了東歐這種兼并惡習的集大成者,但他們的根源是不一樣的。這一點要清楚。
#圖文動態同步大賽#
另外就是東正教的理想給東歐國家帶來的稱王稱霸的急迫性。這一點在1054年東西基督教大分裂中就體現出來了,當然,本質上說,仍然是東正教是正統性更高的一方,但天主教的情況則不能給王權以徹底的至高性,這就是有文化上的抑制在,但是,在想象的共同體閔租鍋架建立后,暗含的動員體制實際上已經在各國建立起來了,religion只是起到一個促進和稍微抑制的作用,并不起到根本作用,而且東歐還有幾個反例,例如匈牙利、波蘭,都是天主教國家,但同樣對外侵略擴張的興趣很高。當然,波蘭和立陶宛合并了是一個原因,立陶宛信東正教的多,然后侵占羅斯的土地也更多,但是波蘭同樣占了很多啊,尤其是在羅斯南部,今天的烏克蘭,幾乎一直占到頓涅茨克的地界,要越過頓涅茨河了。
這里面有一些歷史的共性,例如弟煮精英在聯合剝奪王權到一定程度后一般會互相爭斗,發展成紅白玫瑰戰爭的情況,但是如果周邊有一個可以作為轉移矛盾的工具的,有利可圖的侵略對象,那么他們也是可以轉移注意力的,這才有了英格蘭的貴族們渡海入侵法國的百年戰爭,而波蘭和立陶宛建立邦聯后,他們兩撥人都互相忌憚,所以反而導致各自貴族內部形成一種被迫的團結來反制對方圈子的訴求,而在這種情況下,貴族想要獲得更多利權,唯一的辦法也就是對外侵略了,這就是波蘭外侵烏克蘭地區的現實原因。
而在其他地方,沒有掀翻國王桌子而建立貴族妥協的雙圈子的東歐地方,他們的精力也就用在了一邊內亂,一邊外侵的情況,這些貴物聚到一起,就成了東歐“黑豬撒泡尿照照自己,別看不見自己黑”的不光彩歷史。正是這種空虛的歷史內核,導致他們在進入現代后內心極度虛弱,只能不斷吸收西歐的,后來是美國的制度和文明成分改造自身,在這種自卑內核的外面,他們那種被抑制的精神能量得不到排解,那就只能以居高臨下的姿態去釋放自身的精神戾氣了。
烏克蘭成功繼承了波蘭的一部分根性,但更多是奴性,被波蘭曾經武力殖民過的神秘“自豪感”,以及吸取歐美發展制度內核的自卑性,還有就是與俄羅斯爭奪羅斯文化主導權、一定要干碎莫斯科發展模式的欲望。庫爾斯克偷襲當然主要是為了緩解在奧切列季涅的劣勢而分散俄軍注意力,但從歷史的長波看,這完全符合烏克蘭在內的“小東歐人”的心態。過去烏克蘭人被稱作 “小俄羅斯人”,他們一邊接受著俄羅斯的內核,一邊在亞洲充當俄國擴張的馬前卒,意思是一樣的,精神和文化就像液體和氣體,一定是有流入和流出兩個方向的,不可能堵住,堵住就會炸,更別說這些在歷史上沒有獲得自我文明與制度解脫的小東歐人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