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不是現在才開放的,他從獨立以來就一直是開放的,只不過有一段時間和蘇聯關系比較好罷了,但他同時也照樣買英國航母,也和美國簽了空軍裝備的相互維修協議,雖然說美國曾經用航母威懾過印度,但是印度照樣買了美國的反潛機,印度還買了很多以色列的武器,例如巴拉克-8防空導彈,配套的相控陣雷達也裝到加爾各答級上面了,所以印度和sino在開放這方面沒有什么可比性。而且印度還有70%的勞動力是佃農甚至農奴的狀態,這樣的經濟體,連勞動力都沒解放出來,從哪來的“人口紅利”呢?
別說印度了,菲律賓,人口一億以上,也早早的就開放了,開放的時間比所有亞洲發展中經濟體都早,人家在獨立后直接就開放的,首先是原宗主國美國,其次是逐步崛起的日本,日本后來一度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他們的投資就不算少了,后來韓國、新加坡還有蛙島經濟騰飛了,也都投資了,但是他們的發展不要說比起其他經濟體了,就和馬來西亞比就不行,泰國和馬來西亞在招商引資方面的情況差不多,東南亞就是純粹的人口紅利示范區,結果呢,挨著這個示范區,而且還邀請新加坡投資的印度干什么了?工業占GDP的比例不僅沒有上升,而且下降了,這就是莫迪搞的工業化。外資來印度一般投資哪里?人家投資印度的金融業,這個占了最大的部分,印度到現在也是貿易逆差國,這個逆差怎么平衡呢?印度外匯又不多,都是靠資本賬戶順差搞到的,每年投資印度資本市場的錢多了去了,幾千億的規模,當然,也有印度本土的弟煮和商業裙帶資本,其次才是平時經常說的醫藥和外包,這兩樣的規模與金融相比極小,只有幾百億的規模,印度金融的存量差不多要到9.8萬億美元了,這還只是其中一個細分市場的情況。
所以說,印度根本不缺外資,只不過,外資根本不去投資印度的工業。印度工業的國際競爭力大概在什么程度呢?東南亞可以對他商品傾銷,懂了嗎?連代工的東南亞都比不過,你天天拿他和sino比,sino用秦暉的低刃拳優勢說來看,那是下了苦功夫的,工業制造標準化、勞動力的義務教育培養,印度能搞起來嗎?魔笛算是對工業最上心的primer了,但是他拗不過底下的邦,邦是不可能允許你這么搞的。sino可以自上而下的推,而印度不可能,因為印度就是一個自下而上的結構,由數百個地方豪強(弟煮及其商業衍生勢力)構成聯邦制,工業需要的不是,或者說在中期階段以前,不能是主要依靠金融的熱錢來搞的,所以魔笛希望從印度的農業里拿錢,當然不是搞剪刀差,但是,就像歐洲國家,不管東歐西歐,他們農奴制改革那樣,從土地里拿錢,這些錢刨去補償給弟煮的,國家也能拿到很多,可以用于工業化投資,而且農奴解放出來,既是勞動力,又是市場,對工業發展很有意義,但是,魔笛搞了一個農業收購的改革,還遠遠沒有觸及到土地改革的深層次問題,就被弟煮鼓動一群秾閔去新德里堵魔笛了,魔笛對此是無能為力的。魔笛想要搞工業化,也就只能淪落到去用金融撬動了,但是金融的熱錢和收割風險,對印度人來說是很危險的,所以他們一直限制外國人的銀行在印度具有控股地位或者市場壟斷地位的。
魔笛很賣力的借債搞基建、從土地拿錢,都失敗了,拿錢直接注入工業的方法,只剩下19世紀下半葉,沙俄央求法國給他工業投資,搞辛迪加的那一套了,今天的法國早就不行了,而日本也沒有那個能力,只有美國能搞,但是,印度一直強調大國自主,這就把美國人惹惱了,所謂的“印太沙皇”坎貝爾直言不諱的表示,印度不可能成為美國的真正盟友,這個定性對印度無疑是當頭一棒,但是,實事求是的說,只要魔笛還有一個工業化的夢,那他就必須要討好美國,并且與美國建立盟友關系,否則美國憑什么養一個未來的敵人呢?印度的工業化,最好的情況就是像沙俄在法國扶持下形成的那套工業情況。但是,印度的工業化如果在過程中時不時遭遇金融收割,那效果必然大打折扣,而且更危險的是,十多億農人會不安分起來。一個因素是魔笛推行的印度教閔租豬衣,這個對一億多慕斯琳來說是不能忍受的,對幾億其他教徒也是不能忍受的,例如錫克教,二個因素是如果出現了天災,大旱,疊加了外部的金融風險,導致城市里一堆失業人口,而農村里也一堆要餓死的人,那新德里就真的危險了,不要以為種姓制真的能束縛住達利特們,他們照樣有小刀會斧頭幫,而且不少專殺婆羅門和剎帝利,一旦活不下的人多了,黃沙會、紅槍會照樣搞得起來,尤其是印度對于新興的鞋窖根本不阻攔,甚至魔笛自己也搞冊封,他自己雖然不是達利特,但也絕對跟婆羅門不搭邊。
弟煮分子冊封神的活動加上餓得難受的農人與失了業的雇工,他們合起來想要搞亂印度教社會就很容易了,再加上一億慕斯琳,還有旁邊的巴基斯坦,孟加拉,說印度厝火積薪完全不過分,甚至是低估了,因此,與其搞工業化,還不如維持目前的狀況,減少風險,一旦真的搞了工業化,被西方盯上了,來幾波金融危機,印度就是系統性的危機,現在,印度的大多數雇工生活在不足10人的小作坊里,但他們的失業與否和工業化無關,而且只要沒有太嚴重的過錯,在這種種姓與職業合一的社會里,他們基本上都不會失業,而印度農業精英(弟煮)也沒有受到工業化的裹挾與打擊,即便有亂子,他們自己也會參與彈壓,如果真的工業化了,導致弟煮在城市的資產受沖擊了,而且農區被迫搞農奴解放了,那么弟煮根本不會管你亂不亂,甚至還會趁機揩油,跟著亂,歷代的亂,如果僅僅是農人自己,是搞不起來的,非得有一些專業的官吏和有錢有勢的人摻和進來,才能成事。魔笛面臨的是一個兩難情形,要么冒著風險高工業化,要么為了安穩和腦袋維持現狀,繼續“歲月靜好”,印度正在十字路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