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很難走東亞的道路,東歐也一樣。中東即便是伊朗那樣,也就是軍火能用上本國的機械設備,其他的照樣要進口。他們和東歐有一個共性,那就是消費社會,這種情況很難扳回去,倒不是說他們的消費能力有多高,而是說他們的社會通脹啊,物價水平啊,都很難支撐起工業化所必須的勞動力條件,這就很尷尬了。由于他們在金融上、政治上的特殊性,意味著他們不可能依靠相對獨立的金融環境來實現內源性的資本積累,也不存在出口加工區的資本積累轉化成內源性資本積累的可能性,這些錢基本上都變成投向外部資本市場牟利的工具了。
這些國家都是外貿伊克塔,之前的文章里面都講過,其實中亞諸國也基本上都是這樣,只不過烏茲別克有了一個基層的競爭性政治生態,所以他們很久都沒有能力亂起來。但中東不一樣,他們沒有“類札薩克”體制,所以亂起來很容易的。而且雖然不少國家有石油,也有一定的社會福利制度,但也不是所有石油國家都能相對均富的,你像也門、埃及和阿塞拜疆,他們也都有石油,但貧富差距很大,沙特雖然能覆蓋,但是他們很久都沒有對居民征稅了,最近幾年國際石油行情不好,所以都開始準備征稅了。再比如哈薩克斯坦這種國家,雖然天然氣和石油出口很多,但是國內貧富差距還是大,甚至石油產地都有工資抗議,這都是不爭的事實。所以內部雖然人口多,但是購買力極差,因此即便建了廠在中東,在投資目的地基本上也沒有多大的市場。像在埃及辦的蘇伊士工業園,里面的家電有幾個埃及人能買得起?格魯吉亞人買個家電都得貸款分期付款,更別說經濟條件更差的埃及了。
所以無論市場還是勞動力,中東都不占優勢,東歐好歹工資相對西歐還有一定的低優勢,工業體系在蘇聯時期也有建設,因此承接產業相對容易一些,所以雖然幾乎都是外國工業,但也算有,中東是真的完全沒有。石油資本能運用起來發展出完整的工業體系的,到目前為止只有蘇聯辦到了,但又被俄羅斯敗了不少,現在俄羅斯的工業幾乎完全吃蘇聯老本。中東沒有老本可吃。于是乎中東幾乎不可能走這條制造業之路了,那么就搞金融和消費吧,但是這也有一定問題,那就是實體經濟都不怎么強,怎么可能支持強勢金融呢?支撐不起來的,除非你變成澳新加那樣的金融財團的物價平衡器,期貨杠桿園,否則是不可能起來的。
到目前為止,石油杠桿也就沙特一個,其他的都是跟著沙特喝湯的,而煤鐵麥等資源都是在澳新加完成的,當然,四大糧商也在拼命的去各地收購資產。但是基本格局已經確定了,沒啥好疑問的了。所以他們發展經濟的目的,也不在于真的塑造經濟強國,進而成為最好的那一檔了,因為永遠無緣了,所以退而求其次,做經濟富國,富國又受到新能源平替、大宗商品價格波動等因素的影響,所以他們玩主權基金,去投資,搞金融,金融就涉及到經濟實力和政治權力,而前者無法改變,只能搞后者,所以他們拼命配合金融大國、強國們的需求去搞事情,當然,他們有時候也會有求于土耳其等很垃圾的“中等強國”,幫助他們實現某些中短期目標。也只有金融資本長期流入,才有可能搞消費信貸,不然就是金融危機。所以你會看到很多中東北非乃至中亞的經濟體令人瞠目結舌的買辦和跪舔國際金融寡頭的政策優惠和買辦紅利。
對于他們來說,國際政治才是最根本的經濟,其他的都可以往后稍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