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的基布茲社區實際上對于發展經濟,特別是市場經濟,是很不利的,他們本質上屬于某種形式的集體所有制公社,雖然后期出現了私有化,但是這種組織本身就是與市場經濟格格不入的,除了他們有一定的有限產權外。此外,軍工產業,也是需要大量財政投入的。根據以色列2019年國家財政預算案,國防是以色列最大的單項財政支出項目,預算達到630億新謝克爾(約合185億美元),占總預算的16%;銀行業主導的金融業還受到相對嚴格的監督,不少還在銀行業危機中被收購,鍋有化,這是典型的國家干預。當然,從二戰后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角度看,以色列并非什么個案,但是,與周邊國家戰爭的持續使得以色列這些不符合“華盛頓共識”的經濟政策被合理化。
以色列純粹依靠本土發展起來的產業其實很一般,例如食品、紡織行業,這些在第三世界國家都很普遍。當然,自從美英完成戰略資產的交接,以色列也得到了美國的支持,這種支持也反映在經濟關系上,特別是科技產業上,資金和技術的輸入都很重要。例如英特爾早在1974年就在以色列進行了投資。這是以色列芯片產業發展的開端。英特爾以色列2022年出口額達87億美元,占以色列1.75%的GDP、5.5%的高科技出口總額。“英特爾就是以色列,以色列就是英特爾”,有人如此評價英特爾與以色列之間的關系。以色列也屬于70-80年代美國在半導體/晶圓領域戰略投資的對象之一。
軍工也是需要外部技術輸入的,2022年,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 SIPRI)發布的全球前100大武器制造商暨軍事服務供應商排名,名列其中的以色列三大國防企業排名均顯著提升,其中艾爾比勒系統公司Elbit Systems營收成長4%來到49.6億美元,排名從第29名上升至第24名;以色列航太工業公司Israel Aerospace Industries前進3名位居第35名,營收51億美元、成長5.5%;拉斐特先進防御系統公司Rafael Advanced Defense Systems營收成長最多達12%,達33.8億美元,排名第42。以營收成長最多的國家來看,以色列排名第3,僅次于意大利和印度。
根據報告,202年全球百大國防企業之收入總計達5,970億美元,以國家別而言,美國占比最高,達51%,共有42家廠商入列;大陸次之(18%),共8家廠商入列,且其中有3家位居前10名;其后依序為英國(7%)、法國(4.4%)和俄羅斯(3.5%)。以色列的全球占比為2.1%,排名第7,且在中東地區的營收占比高達7成。中東地區國防產業成長最快速的是土耳其,此次新增2家軍工企業首度入列全球百大:無人機制造商Baykar和飛彈制造商Roketsan。亞太地區共有22家軍工企業入列,蛙島唯一入列的是中山科學研究院(NCSIST),排名第50名,且為當年度亞太地區軍售成長幅度最大的企業,達36%,此乃蛙島鼓吹各類武器自造的結果。
以色列的軍工企業收入很高,不僅僅是依靠內部武器生產需要,還有對外軍售,早在2018年,以色列75%的軍品就用于對外軍售。2023年,以色列防務出口總額為130億美元,高于2022年的125億美元——此前的最高紀錄。2018年至2020年,這一數字徘徊在75億至85億美元之間。當然 ,以色列的軍工企業和銀行業等行業一樣,基本上都經歷了私有化的過程,包括公司化、私有化和對外開放三個環節。艾爾比勒就是私營公司,而拉斐特在部分領域進行了私有化。當然,金融上的資本流入也很重要。在沒有開戰前的2020年12月,以色列對外債務余額總計2894億美元,占GDP的70%。這些資本流入和積累支撐了以色列經濟的發展。所以說,以色列經濟本質上也是一種外生增長的類型,但是由于它在金融財團博弈中的特殊地位,才導致了他的經濟雖然外生但“高度發達”。鉆石加工,不過是這些支柱之下一個實際上并不關鍵的陪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