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這個國家,現在看起來人畜無害,也沒有什么能夠問鼎中原的實力,但是我要再三警告一下,這個爛慫以后很可能成為美國金融集權階層在美國衰退后新的宿主。
巴西的戰略位置是其他大國沒法比的,sino周圍一圈豺狼虎豹,而印度的國運被sino從北邊壓著,還有美國從海上對它構成實質性的威懾,而就像俄羅斯的國運在歐洲方向一直被英國和德國,分別從海洋和陸地上壓著,威脅著。其他的大國,俄羅斯已經不需要說了,而美國的處境從地理上看還是可以的,但是美國以及成了第二個英國,所以他不可避免的要參與到全球事務之中,這既是好事又是壞事,就像西班牙,好事是強盛的時候可以到處掏別人的鳥窩豬圈,燒殺搶掠,壞事就是你把路子蹚熟了,但是你的實力衰弱了,就會被別人輕車熟路的上來打你,這就是英國打加的斯上癮,乃至最終強占直布羅陀的背景。西班牙的航路和殖民地還在,但是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已經悠悠而逝了,那么別人的堅船利炮就可以開進來,打過去,炸你的塞維利亞,轟你的陽光海岸了。米爾斯海默說世界上只有三個具有超級大國體量的國家,sino,俄羅斯和美國,而印度主持人追問他有沒有印度,印度在幫助美國遏制sino的過程中可以發揮什么樣的作用,老頭完全忽略,因為被問得不耐煩了,最后直接說印度人多,但是財富和國力完全不夠格,印度小姐才閉嘴了。
印度所處的那個位置就不行,四戰之地,古代被人一直從西北攆進去,印度河平原都快成游牧樂園了,什么德里蘇丹國、瞿折羅-普羅迪哈拉王朝、莫臥兒帝國等等等等,幾乎被人家掏爛了,打秋草都不帶這樣的。近代開始,被各種西歐列強像非洲鬣狗咬角馬一樣,你一臀我一足的咬,馬德拉斯、本地治理、果阿、孟買、加爾各答、孟加拉,這些今天非常有名的地點或特別行政區劃,其實都是當年英法荷葡等殖民列強占據的大小不一的殖民據點或大片的宗主藩屬。到了冷戰,好不容易獨立,美國還支持巴基斯坦,后來還有sino支持。第三次印巴戰爭期間,美國還開航母過來威懾印度,把新德里嚇尿了,如果不是蘇聯艦隊過來和美國對峙,印度真就被嚇回去了。所以時至今日,即便造的完全不像樣子,印度也一直執著于造航母,造不出來就買,最早買英國的退役航母維克蘭特,后來買俄羅斯用蘇聯載機巡洋艦改的超日王號(俄克拉馬蒂亞號),反正印度就是要保持雙航母,而且印度也用航母艦載機和其他艦艇配合擊沉過巴基斯坦的潛艇,也轟炸過卡拉奇附近的目標,所以印度也認為自己有能力用好航母。
但是,就印度南部還有迪戈加西亞存在,東邊還有樟宜海軍基地,西邊的波斯灣和阿拉伯海,美軍艦隊幾乎無處不在,怎么可能真正稱霸呢?澳大利亞、新加坡、泰國、中東的阿曼、卡塔爾、阿聯酋、沙特,東非的肯尼亞乃至莫桑比克,這些完全都是美國可資利用的海岸線,假使印度未來因為某種情況,失去了參與遏制sino的作用或意愿,轉而真正實施他嘴里一直當做口頭禪的“印度洋是印度人的大洋”這句話,那么美軍完全可以聯合這十多個國家一起圍堵印度,甚至他們會打起來,其結果就只有一個,那就是印度的萬國造海軍被全殲于“北印度湖”(洋)。這是毫無疑問的。這種環境如果沒有內在的強大經濟變革與內生增長,怎么崛起?崛起不了的。印度的陸上戰略環境也同樣糟糕,巴基斯坦就不用說了,關鍵是巴基斯坦和sino還合作搞印度。
東邊的緬甸雖然口頭上說和印度哥倆好,但是實際上身體還很誠實,靠近印度安達曼的科科群島上有警戒雷達,一直被印度看做是sino的(實際上也差不多),另一方面,還在皎漂港修了一條一路連到昆明的管線,就這種環境,印度可以說是欲哭無淚。
所以印度命運的上限是俄蘇系,下限就不用說了,可以讀者自行想象了,那就是“回歸歷史”“找回千年傳統”了。
其他的稍微大一點的國家,印尼、剛果金、阿爾及利亞、沙特、阿根廷,基本上都在面積或人口上達不到印度那個量級,于是乎,在這一堆神仙弱國里,只有巴西還可以。巴西所在的南大西洋在幾百年前是熱鬧的菜市場,現在幾乎無人問津都可以說毫不夸張。南大西洋沒有強國啊,唯一一個南非還被搞散架了,而阿根廷和巴西那點走過場的競爭,在被美蘇捅破核研發后就基本銷聲匿跡了。阿根廷在馬島戰爭之后徹底擺爛,當時阿根廷的經濟實際上就已經接近于無藥可救了,現在上去的米萊,基本上是寅吃卯糧、截斷陽壽的方式來續命,打出來一個好看的經濟數據表格給IMF看,乞求更多的援助和低息乃至無息貸款,已經破功了。巴西雖然也是慘淡經營,但是好歹沒有出現阿根廷那么混亂的情況。1994-2004年,阿根廷的比索和巴西的雷亞爾走勢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2004年之后他的匯率就開始崩壞了,哥倆的節奏就不同頻了,命運把他們帶到了分岔路口。2003-2015年在一些人眼里還算是阿根廷經濟的復蘇期,但是2014年后,阿根廷基本上就一直面臨各種危機,以及貨幣對外匯率與對內購買力的反復劇烈波動,這種波動令人膽戰心驚。
阿根廷的失敗和它經濟增長的重構失范有著分不開的關系。在70-90年代的債務危機我們可以把它和拉丁美洲債務危機放到一起,但新世紀以來阿根廷表現的差強人意就不能完全怪大環境了。沒有內生增長,連外生增長搞得都很差勁,這就是你的不對了。關于這個問題,我們放到其他篇里面講,現在主要談發展潛力。總的來說,在阿根廷和巴西的經濟治理能力都很一般的情況下,顯然阿根廷人搞得更糟、更爛。從這個角度看,米萊一頓咔咔亂殺確實能起到一定作用,但至于是好作用還是壞作用,那就不需要評論了。
外生增長的經濟體需要啥,大家一目了然。因為除了自己的貿易、貨幣制度要穩定、開放不瞎搞外,外資能否長期穩定注入也是關鍵。范希文指出,米萊改革能否成功,將受制于兩個因素:阿根廷現行制度賦予米萊改革政策的空間,以及阿根廷選民對“休克療法”短期帶來的陣痛的容忍程度。同時,國際社會對阿根廷在資金和貿易上的支持同樣至關重要,否則惡性通脹和貨幣貶值將難以扭轉。
巴西的治理雖然一般,但和19世紀70年代之前的美國比也大差不差,在沒有金融集權階層錨定的情況下,巴西的發展空間還是很廣闊的,特別是在貿易和投資上與sino掛鉤,為他帶來了相對持續和穩定的金流,而阿根廷反復橫跳,導致本就不好的經濟更加惡劣。巴西與阿根廷相比,僅就貿易和投資來說,錨定外部金流的情況就做的更好,而且經濟上朝令夕改的事情少,亂花錢的事情也不多,市場預期也就因此更穩定。巴西的南大西洋與世無爭,而它相對真空的背景和基本上保持資本賬戶開放的環境,也有利于新的金融資本財團落地生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