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組委會正式官宣,上次預賽中獲得全球第12名,漣水中專“天才少女”姜萍,預賽成績是其老師王閏秋違規提供幫助所造成的。
然后漣水中專同步官宣,對老師王閏秋做出處理,誡勉談話一次,今年取消評優評先資格。
這件事情怎么說,
首先呼吁大家不要網暴未成年人,這次錯誤完全是幾個成年人造成的。
老師違規提供幫助,老師是成年人吧,
然后競賽組委會還派出專家去了趟漣水中專,專家是成年人吧,怎么就沒看出來嗎?
再然后,就是各級媒體的跟進宣傳,這些人是成年人吧,怎么就沒想到會翻車呢?
其實,姜萍獲獎之后,確實引發了爭議,有人篤定姜萍造假,甚至提出用500萬對賭,
現在看來,這種懷疑是對的。
這種懷疑的依據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我國應試教育發展至今雖然飽受詬病,但可能會淘汰文學天才,可能會淘汰足球天才,卻絕對不可能淘汰數理天才!
甚至可以說,我國的應試教育的核心,就是通過試卷從一群學生中選拔出數理思維更強的學生來。
不信的話,去問問小學、初中、高中的老師就懂了。但凡班級中存在數理天才,特別是數學方面的苗子,基本不存在發現不了的問題,因為應試教育本身就涵蓋不同的難易程度,還有競賽題做輔助。
一位數理天才,在這種高強度的應試模式下,想不脫穎而出都不可能!
現實就是,數理天賦極高的孩子,特別是數學競賽全球第12名這樣的天才,不可能中考考不上重點高中!
不用說全球了,一位省隊奧數教練就說過,對省級奧數苗子而言,提高中考成績就和玩一樣簡單,甚至比玩還要簡單。
即便是有偏科情況,能進省隊的孩子,考試時去掉一科最低分,總分依然靠前,真是專治各種不服。
為什么,剛剛說了,應試教育的核心,就是選拔出數理思維更強的學生來,對于數理天賦高的孩子來說,中考高考試卷就和抄答案一樣簡單。只有上到競賽難度了,才能更好的把他們的等級區分出來。
所以,我國的應試教育體制,至少在選拔數理人才方面,是非常成功的。
那么,為什么輿論對姜萍初賽獲獎能這么關注?
根本原因,也許在于廣大普通人更需要一種共情。
“底層天才逆襲”是故事的爽點之一,
而天才少女只能讀中專,影射應試教育出了問題,埋沒了天才,是故事的爽點之二。
特別是埋沒天才這個爽點,流量太大!
因為多數普通人都算是應試教育的失敗者,所以普通人最希望出現姜萍這樣的中專天才,來證明現代教育選拔體制的失敗,同時再共鳴一下自己的懷才不遇。
反過來,那些應試教育的成功者,也就是數量天賦好的那批人,開始就表達了對姜萍的質疑。
為什么,自己怎么過來的,自己最清楚啊。
懷才和懷孕一樣,肯定是能看出來的!
而姜萍之前參加數學競賽的成績是一片空白,特別是中考數學卷沒有答完,這不能不引發質疑。
比如說,2024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獲獎名單中,來自上海華育中學的鄧樂言在組合與概率賽道獲得全球第5名(銅獎)
小鄧參加比賽時,還是一名初三學生,他是該競賽自開辦以來首位獲得獎牌的中學生,但是,沒有人質疑他的成績。
因為他的數學天賦早就展露無遺。
小鄧在初中階段曾多次獲得全國高中數學聯賽一等獎,東南地區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一等獎,北大夏令營未名獎,北大金秋營博雅獎,劉徽杯數學競賽一等獎等等。由于在學業上的優異表現,還連續四年獲得華育中學特長生一等獎學金,連續三年獲得華育中學校長獎。
所以小鄧獲獎,無人懷疑。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對小鄧這樣的天才少年,應試教育是厚愛有加的,
華育中學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就表示:
華育中學在了解到鄧樂言的數學特長后,給了他獨立的時間,在一些非中考科目的時間段和自修時間段,會讓鄧樂言單獨去圖書館自修,并適當減免日常的一些作業,給他專注于數學競賽的時間和空間。
說白了,就是對于數理天才,應試教育可以做到一路綠燈!
如果姜萍真有極高的數學天賦,她在初中階段早就被發現并保護起來了,絕不會讓她去讀中專的。
姜萍事件,錯不在姜萍,錯在幾個急功近利的成年人。
同時,想借機詬病應試教育的,也不得不失望了,
應試教育依然是目前最公平最有效的教育模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