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是人類歷史上最慘烈的一次戰(zhàn)爭,簡稱二戰(zhàn)。戰(zhàn)爭從1939年9月1日開始,到1945年9月2日結束。
丘吉爾建議的戰(zhàn)略方針
那次戰(zhàn)爭中的中國人民團結一心,加上盟軍的共同戰(zhàn)斗,歷經八年拼命抵抗,才徹底把侵略者趕出中國 。二戰(zhàn)時期,美國曾聯合英國與中國一起進行反法西斯戰(zhàn)斗,但作為美、英、中三方的立場和利益上,英國曾出現了很大的分歧和不同。
溫斯頓·丘吉爾向美國提出一個建議:讓中國“自生自滅”的戰(zhàn)略方針。
當時,中國處于貧窮和落后的時期,武器和人力方面都有很大不足,所以很難在戰(zhàn)場上有很大優(yōu)勢,并且隨時被侵占的危險。所以,溫斯頓·丘吉爾才毅然決然地提出這個建議。
珍珠港事件讓美軍加入二戰(zhàn)
1941年12月7日,當時的日本缺乏石油資源,畢竟很多的軍艦、戰(zhàn)機都需要石油的補充。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進行了偷襲珍珠港行動,而這次行動,也算是為日本獲得了幾年喘息機會。本來美國作為一旁觀戰(zhàn)方,并不想參與到此次戰(zhàn)爭中,但沒想到珍珠港計劃徹底讓美國大發(fā)雷霆,激怒后的美國迅速加入反法西斯的陣營當中,并且揚言要全部殲滅日軍。
丘吉爾的建議也不無道理
當時的歐洲戰(zhàn)場,德國已經進行了大規(guī)模侵占行動,那時的英國已經有些招架不住。所以看到美國加入戰(zhàn)爭后都看到了勝利的希望,畢竟美軍的實力不容小覷,滅掉法西斯也就是時間問題。本應是三國聯盟一同抵抗法西斯才對,但丘吉爾卻向美國提出這種建議。
溫斯頓·丘吉爾提議要美國放緩對于中國的協助,還奉勸英美應該集齊所有戰(zhàn)斗力量,解決歐洲戰(zhàn)場后再轉入亞洲戰(zhàn)場。可大家都明白,平定歐洲戰(zhàn)場可不是一年兩年就能夠完成,再加上現在的中國對這場侵略戰(zhàn)爭已經招架不住。如果美國不幫助中國的話,日本就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占領中國。
畢竟一個人的想法和角度不同,丘吉爾當時認為德國是個強勢的國家,如果得到了中國的這個盟友而失去了英國首都,那是不是得不償失。從一位軍事家的角度看,這個建議似乎有那么一點道理。
羅斯福對丘吉爾的建議一口拒絕
在羅斯福的角度考慮,假如中國被侵占,中國的100多萬關東軍勢必會全部轉入太平洋戰(zhàn)場,而這時美國的后路就會徹底暴露出來,到時候遠水救不了近火,有可能美國也會被敵軍所侵占。
聰明的羅斯福作為美國總統(tǒng),畢竟要考慮自己美國生存的問題,不能因為丘吉爾這樣的建議而斷送了美國的后路。羅斯福在深思熟慮后,也看出丘吉爾的考慮不夠長遠,所以就拒絕了丘吉爾的這個建議。
結語
作為一個國家的領導人,必須要長遠地思考問題,丘吉爾是為了自己的國家提出的建議,實話說也是為了保命,但美國又何嘗不是呢!羅斯福堅持了統(tǒng)一戰(zhàn)線,最后才獲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勝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