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醒時代》算是近幾年來最火的歷史題材電視劇了,在劇中作為配角出場的胡適,好像既沒有陳獨秀、李大釗身上的執著精神,也不具備辜鴻銘、黃侃那種狂放的怪人氣質。
就像他給自己取的名字“適之”一樣,生活在這個適者生存的世界當中,一個人要想活得好好的,就不能太激進,也不能太保守。
那胡適在抗日戰爭時期,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1931年:初登政治舞臺的書生
“九一八”事變爆發后,汪精衛屢屢發電要求張學良出兵,可張學良不僅沒聽,甚至在言語中揶揄汪精衛沒資格過問華北的事,氣得汪精衛直接撂挑子不干了。
胡適聽說了這件事后,寫了一篇名叫《汪精衛與張學良》的文章,對汪精衛和張學良各打五十大板:
他認為汪精衛作為政府首腦,下級不聽令完全可以撤職查辦,哪能用自己下野來逼下屬辭職呢?同時他也告誡張學良,既然已經丟了東北,如今倒不如就著臺階下來,還能體面點離開政界。
可以看出,胡適在談論政治問題時,是有些想當然的,某些觀點甚至頗為幼稚。而這種看似一碗水端平,實則雙方都得罪的話術,也為他日后在政界和學界惹一身騷埋下了伏筆…
1933年:軟弱的和平主義者
1933年,熱河戰役爆發,省主席湯玉麟沒開一槍便主動放棄了承德,日軍僅派出128人就兵不血刃占領了熱河省會,之后又只花了12天完全占領了熱河,引得全國上下一片嘩然。
熱河失守后,胡適的態度相當矛盾,他在《全國震驚之后》一文中義正言辭地譴責了熱河守軍不戰而逃的行徑,但同時又在別處說:“此時我們既沒有解決的能力,又毫無解決的辦法,華北的停戰只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救急辦法”。
這番言論引來很多人的不滿,比如傅斯年,他就寫信明確表達了自己的抗議,甚至提出要退出胡適擔任主編的《獨立評論》社。
胡適作為一個改良主義學者,對和平有著過多的幻想。面對日軍占領熱河的既定事實,胡適仍希望用“和談”來避免全面戰爭的爆發,他認為此時中國還不具備和日本全面開戰的能力,而這也與國民政府中許多主和政客的想法不謀而合。
他們都企圖用“國聯”籠子困住狡猾而又貪婪的日本,卻全然不顧日本本身就具備從籠中脫身的能力與動機,于是在1933年3月27日,日本主動退出了國際聯盟后,主和派便再次慘遭打臉。
1935年:“背叛”學生的老師
“一二·九”運動爆發后,學生紛紛上街進行抗日救國的示威游行。
胡適和蔡元培去勸學生不要上街,不要罷課,要他們坐下來好好讀書,蔡元培甚至因此挨了學生一巴掌。胡適倒是沒挨打,但有學生給他寫了長信,罵他喪心病狂,說他是“教育界的蠢賊”。
面對青年學生對自己的評價,胡適的反應顯得很文人,12月22日,胡適在《獨立評論》上發表了《為學生運動進一言》一文,他贊揚了學生的愛國情懷和責任感,并對壓制學生運動的國民黨提出了批評。
之后,胡適的重心漸漸由學界轉往政界,而他本人也選擇南下發展。
1937-1941:蔣介石的駐美大使
1937年,盧溝橋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早期胡適與蔣介石都曾主張對日和談,也因如此,當全面戰爭的號角吹響之后,二人對抗日寇的決心也都不是那么強烈。胡適曾系統地提出了“苦撐待變”的主張,這與蔣介石的想法不謀而合,大敵當前,他們都將最大的希望寄托于外部——尤其是美國。
于是在蔣介石的委托下,胡適于1937年9月前往歐美開展外交工作,第二年正式開始擔任駐美大使。
此時抗戰局面十分艱難,國民政府希望盡快從美國人手中獲得實質性的援助,然而作為一國公使的胡適,主業搞得不怎么樣,副業卻搞得風生水起。
胡適在美國尤其喜歡做演講,據說一共發表了400多場演講,以至于宋子文都提醒他:“你莫怪我直言,國內很多人說你講演太多,太不管事了。你還是多管管正事吧!”
一些人對胡適到處做演講的行為十分反感,認為胡適在美國沽名釣譽,靠著到處做演講來給自己腦袋上增加博士頭銜。
而戰后一些日本學者卻給胡適給予了辯護,他們認為,胡適做的演講并非一無所用,他也在一定程度上讓“美國排日的空氣變得濃厚”。
然而1938-1941年,正是抗日戰爭最艱難的階段。
中國軍民最需要的,并不是美國人的贊揚和同情,而是實打實的軍火援助,演講固然有用,但槍炮的價值往往更高。
1941-1945:胡適對日本未來的預言
文人胡適曾用武士意象形容日本軍國主義,他將深陷戰爭泥潭的日本比作要“全民族切腹”的武士。
在日本的武士文化中,切腹自盡時還需要一個“介錯人”砍下他的頭,以加快死亡的速度,從而減輕切腹者的痛苦。
胡適認為,日本發動戰爭就等同于切腹,雖然終將滅亡,但還能續命良久,而這時候就需要有國家出來做這個“介錯人”,在胡適看來,美國將斬斷日本的頭顱。
現在看來,胡適的這番預言,雖然還是沒能看清這場持久戰爭中的主要矛盾,但仍頗有道理,至少同十年前那個初登政壇的書生相比,他的戰略眼光已然有了很大的進步。
胡適的角色是什么?
那么回到最初的問題,胡適在抗戰中,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1938年,他在去美國前曾寫過這么一句詩——“做了過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
就像他自己說的,他只是個過河卒子。也許他這個卒子是在為自己拼命,又也許是在為國家拼命,或者二者皆有。
在中國象棋的規則體系中,卒子是不能后退的,如果我們從這個角度看胡適,就能發現,雖然朝左走的人不喜歡他,朝右走的人也不喜歡他,但是在他來看,他至少從沒往后退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