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后,全世界各國都在抓緊時間的休養生息,并盡最大程度的努力來減少戰后損失,恢復戰后人口更是各個國家都在努力的事情。以日本上世紀人口總數變化情況為例(見下圖):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在1940年日本的人口約為7300萬,按照常理經過二戰下半段的殘酷消耗,日本的人口會有明顯的減少才對,至少也會影響人口增加的數量,一方面戰爭會消耗大量的社會資源,導致國內居民生活水平的下降,另一方面,戰爭還會影響人口基數,尤其是男性在人口中的比例。但1950年日本的人口數量卻達到了約8300萬,足足比十年前增加了約1000人口。
是什么導致日本人口的逆勢增加?
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下,是哪些原因刺激了日本的戰后人口恢復。
戰后全部裁軍
二戰時期,作為軍國主義的日本實行全民皆兵,以彈丸之地的島國為基礎,硬是擴充到了可以匹敵西方列強在遠東整體兵力的規模。即使在戰爭末期日本軍隊已經發生了大量死亡,其軍隊總數仍然高達700多萬人(其中絕大部分為男性)。
二戰結束后,作為戰敗國且是無條件投降的日本,軍隊被全部解散,相關的軍事機構也基本被撤銷,開始接受美國軍隊的占領管理,直到1950年半島戰爭爆發,美國軍隊奉命被抽調,日本才開始組建我們在新聞中聽到過了日本自衛隊。
換言之,在1945年戰敗后,到1950年半島戰爭爆發,這五年間日本沒有本國人在當兵,甚至連本國警察都不多。治安和國防都交給了美國大兵,男人們都回去老婆孩子熱炕頭了(剛開始生活難免艱苦些),這就自然有助于日本的人口恢復。
后來日本先后成立了警察預備隊和海上警備隊(后統稱自衛隊),并在1954年7月頒布了《和平憲法》和《防衛廳設置法》。此時的自衛隊的人數要遠低于戰前日本的軍隊規模,與數千萬的人口基數相比甚至可以忽略不計,即使半個世紀過去,日本自衛隊的現役人數也只有區區25.5萬人(數據來自中國軍網)。二戰結束后的大裁軍,為日本的人口恢復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前期移民回流
眾所周知,日本作為一個土地有限的島國,為了緩解內部的人口壓力,在近代史中一直是一個人口輸出國,由于輸出數量過多且文化認同率不高,在20世紀初日本移民還一度被美國拒絕接收。美國去不了了,還有替代國巴西,所以如今巴西是世界上除了美國以外,擁有日本移民最多的國家,保守估計超過140萬人。
除了美國和巴西,在20世初期,還有很多日本移民到了中國東北。1905年日俄戰爭結束以后,沙俄與日本瓜分了中國東北,此后便開始從本國動員百姓移民中國東北。截至1945年日本戰敗后的數據統計,日本前后移民到中國東北的"開拓團"多達800個,共計31.8萬人。此外還有伴隨日本關東軍僑居東北的大量家屬和后勤人員,這些人員與“開拓團”加起來共計145萬人。(數據來源《齊魯周刊》2015年 第27期《日本僑俘遣返前后》)
日本無條件投降后不到一年,1946年5月至11月,滯留中國東北的日本僑民在遼寧省葫蘆島市乘坐輪船返回日本,人數高達105萬,如此大規模的遣返所花費的人力物力,對于剛剛結束抗戰的中國來說是多么珍貴,要知道此時此刻的中國有多少百姓正忍受饑荒之苦。(見注釋1)
此外,還包括滯留在中國其余地區的日本僑俘(如中國臺灣等地區)總計多達200萬,以及東南亞等地區也有近三百萬日本僑俘(見注釋2)都陸續被遣返回日本,這部分人中婦孺占了很大比例,極大地促進了日本戰后的人口恢復。
政府對特殊行業默許
前文說過,二戰結束后的日本一下子沒有了軍隊和警察,全國都進入了由美國占領軍管理的時期。曾經在中國大肆縱容軍隊奸淫擄掠的日本政府,很快就將心比心的去“理解”美國占領軍,為了滿足他們想象出來的美軍“需求”,便在官方默許下將曾經的非法營業場所改為那種“接待所”,其實就是變相的慰安所。
日本政府的這一行為很快導致性病蔓延,駐日美軍也風氣日下,于是當時駐日盟軍最高司令麥克阿瑟曾向日本政府發出“在日本廢止公娼”的備忘錄,但效果卻很不盡如人意,該法案被日本政府有意無意的拖在了國會漫長的討論中,直到1958年才公布實施,此時此刻距離日本戰敗投降已經過去了十多年。
正是在日本政府這樣的默許下,戰后日本未婚先孕的婦女數量大比例增加,一位男性同時有多位女性伴侶的情況也逐漸增多,這在某種程度上增加了新生兒的數量,對日本戰后人口的恢復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這毫無疑問是弊大于利的。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如今那段戰爭歲月已經離我們遠去,日本的人口數量也早已經突破億人大關,并且在戰后幾十年便步入了發達國家行列。但歷史教訓不應該被遺忘,它不僅僅告訴我們落后就要挨打,也告訴我們在戰爭面前,沒有真正的贏家,有的只是百姓的苦難悲慘。
注釋1:剩余的幾十萬日僑一部分因為無法接受日本戰敗的現實而選擇集體自殺,還有一部分因饑餓和疾病沒有熬過來,但大部分仍然在中國政府的照顧下生活了下來,甚至結婚生子。70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后,絕大部分通過日本大使館返回了祖國。
注釋2:這部分僑俘不包括被蘇聯押回西伯利亞接受勞動改造的59.4萬余人,數據來源《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獲獎成果匯編[2009-2010年度]》
【歷史長河,溯流而上,怎么能沒有船夫】
作者:船夫聊歷史
原創首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