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馬鴻逵出生于甘肅臨夏,西北軍閥“三馬”之一。先依附于馮玉祥,后投靠蔣介石,任寧夏省主席長達十七年,集軍政大權于一身,被人稱為寧夏的“土皇帝”。
1933年初,馬鴻逵正式就任寧夏省主席。他擺出一副勵精圖治的姿態,提出“實行三民主義”、“消滅煙毒土匪”兩大施政目標,制定公務員行為準則的八項要求,甚至連官吏、職員的著裝都有明確規定。其實他真正的信條是他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有兵就有權,有權就有錢。”他的一切活動都是圍繞“抓兵、抓權、刮錢”而展開的。
馬鴻逵
馬鴻逵泰安大肆挖寶,喜得唐玄宗封禪玉冊
1930年,蔣介石派遣馬鴻逵前往山東作戰。經過一個多月的苦戰,終于打敗閻錫山的晉綏軍,取得了泰安戰役的勝利。戰后馬鴻逵在泰安城西南的嵩里山到處挖溝刨坑,面對滿臉疑惑的士兵,軍官們只是說要為戰死的馬家軍修建紀念碑和烈士祠。馬鴻逵可是早就知道這個海拔只有193米,面積也只有0.2平方公里的嵩里山是歷史上久負盛名的帝王禪地之所,他堅信這里一定埋藏著好東西。
1931年5月6日,馬鴻逵的特務營工兵連在清理山上寶塔塔基舊址時發現地表下的土壤竟然呈現五種顏色,四周為青白赤黑四色,黃色居中。工兵先是在青白赤黑四色土壤中挖出了各式金玉寶器,之后他們在中間的黃色土壤下挖到3米深后,發現了一個巨大的石板,在石板之下又是一個巨大的石箱,士兵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其用鐵鏈拖出。石箱內又是一個密封得極其牢固,十分沉重的金盒。金盒之內還藏著一個白玉盒,白玉盒里面有很多塊精美的玉片被金釘嵌在一起,上面雕刻著非常精細的龍紋。
馬鴻逵在密室里小心翼翼地將玉盒上的金釘一一取下,一卷由金絲連接的長條白玉片出現在他面前。面對此等奇珍異寶,馬鴻逵為了搞清它的價值,秘密從北平城請來一位老古董商進行鑒定。當古董商用雙手捧起玉片時便激動不已,他看出這正是古代帝王用于祭祀的御用祭器“玉冊”。當他看到“開元”“隆基”四個字時,更是驚喜地大呼“了不得!了不得!馬將軍您得到的可不是尋常物件,乃是大唐皇帝唐玄宗的封禪玉冊啊!”馬鴻逵得知此乃是絕世的無價之寶后,深信這是天降祥瑞于己,當即下令任何人決不可泄露寶物的半點消息,更是將唐玉冊層層包裹好,珍重地收藏起來。
唐玉冊
雖然馬鴻逵層層設防,但一年后傳世國寶唐玉冊在泰安出土的消息還是不脛而走。各色人物紛紛打聽,不斷對馬鴻逵施加壓力,既有希望高價購買玉冊的各路豪強,也有要求將玉冊上交國家的愛國人士,各方人士都想逼迫馬鴻逵交出玉冊。馬鴻逵竟然一口否認,聲稱玉冊出土純屬謠傳。不久馬鴻逵部遷離泰安駐軍河南,后又接管寧夏。無論走到哪里,馬鴻逵身邊總有一個巨大的箱子,里面便是他藏匿的泰山封禪玉冊。
扳倒馬步芳逃往臺灣,受到蔣介石冷遇計劃逃跑
1949年8月人民解放軍合圍蘭州,馬步芳無奈求援馬鴻逵。馬鴻逵作出馳援蘭州的姿態,其實只是駐扎在寧夏坐觀成敗。8月26日,蘭州解放。消息傳到寧夏,馬鴻逵估計寧夏遲早會步入蘭州的前塵,便開始轉移大量財產,在臺北、香港和美國購買房產,作流亡的安排。據說馬鴻逵轉移出來的黃金有7噸半,還有大量的珍貴珠寶存入美國銀行。
馬鴻逵執迷不悟,蠱惑部下作困獸之斗,自己和兒子馬敦靜乘坐飛機逃到重慶。去臺灣之前,馬鴻逵還派部下去廣州國民黨行政院、財政部騙領寧夏軍費。國民黨財政部以寧夏局勢不明而拒付。馬鴻逵又得知寧夏省財政廳科長雷云清從重慶領到一筆行政經費,約現大洋5萬元,折合黃金約1700兩。馬鴻逵立即以省主席名義將其扣留私吞。另外從寧夏帶出的整塊黃金400兩和9000元銀元劵辦公費,也被他中飽私囊。
馬鴻逵一家逃往臺灣
由于馬步芳父子先一步在蔣介石面前告了馬鴻逵一狀,馬鴻逵不僅丟了“中央執行委員”的頭銜,“監察院”還要追究他貽誤軍機、丟失西北的責任。他決定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免得夜長夢多。馬鴻逵先以治病為名,把四姨太劉慕俠送到香港。不久,劉慕俠發來急電,謊稱病危,要馬鴻逵飛往香港見最后一面。馬鴻逵手持電報,親自去找陳誠,談及夫妻情分,老淚縱橫。陳誠還算開通,特批假期一個月。
馬鴻逵這才帶著六姨太趙蘭香趕赴香港,再也不回來“休假”了。馬鴻逵到達香港后,住進早已購買的英皇道輝濃臺繼園1號。次年,五姨太鄒德一和馬敦靜一家人先后以各種借口飛往香港,同在一起生活。后來蔣介石雖然多次來電召他回去,他也不予理睬。鑒于香港有臺灣軍統活動,馬鴻逵覺得香港也不安全,決定到美國去。
馬鴻逵和四姨太劉慕俠
在美生活不盡如人意,立遺囑葬于祖國之地
抵達美國后,馬鴻逵先住在舊金山,后來遷居到洛杉磯郊區,辦了一家“譜馬拿”牧場,以養馬為業。考慮到還有親人生活在臺灣,他不敢在任何場所公開對蔣介石有所抱怨,還得時不時唱幾聲呼吁美國政府援助蔣介石集團的高調。
馬鴻逵雖然是一位殘暴的軍閥,卻仍有一顆愛國之心,抗日戰爭期間他曾堅決拒絕日軍成立“回回國”的引誘,在美國還拒絕加入美國國籍,聲言“生為中國人,死為中國鬼,死后也要埋入祖國土地”。晚年的馬鴻逵更有落葉歸根之心,加上家庭長期不和睦,子孫不孝,他生怕自己一旦離世,子孫很可能因為爭奪財產而將玉冊變賣,他害怕成為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
1970年,彌留之際的馬鴻逵將美國洛杉磯銀行地下保險柜的鑰匙交給了四姨太劉慕俠,并囑托:我死后,你一定取出其中的東西帶回臺灣。
1971年,馬鴻逵去世第二年,劉慕俠遵夫遺囑,將玉冊帶回臺灣。蔣介石十分重視,并請著名考古學家等人一同查驗。“開元”“隆基”等字歷歷在目,這正是出土在泰山嵩里山的唐玄宗禪地玉冊。取出唐冊后,人們驚訝地發現,箱子底部竟還有一個夾層。里面是一套更加完整、更加精美的玉冊,上面分別鐫著“大中祥符”和“臣恒”。大中祥符是北宋真宗的年號,而“恒”則是真宗趙恒的御名。原來,當年出土的玉盒內共藏有唐宋兩份玉冊,但心思細密的馬鴻逵讓人鑒定時只拿出其中的唐玉冊,宋玉冊被他秘密封存起來。
宋玉冊
蔣介石得到唐宋玉冊后,特意舉行了隆重的接收儀式,然后將唐宋玉冊轉贈給了臺北“故宮博物院”。六姨太趙蘭香也將馬鴻逵的遺體埋葬在了臺北縣三張犁回教墓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