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地產&焦點財經
作者 | 王澤紅
“房子賣了以后,我卻失眠了!”
“失眠不是因為價格的折損,而是我始終覺得房價會再度回升。”李博向搜狐財經說道。
今年7月掛牌后,房價一直下跌,他對賣房已經失去信心。但自9月26日高層提出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到住建部等五部委打出一套“組合拳”,樓市交易活躍度明顯提升。
但出手之后,他又陷入新的憂慮之中。
項麗麗在6月底掛牌,而且是一次性兩套房,一套是89平的自主型商品房(共有產權房的前身),另一套為52平“老破小”,前者因掛牌價低于市場價,在8月份很快以527萬元成交。
但“老破小”卻一直未能出售,掛牌價無奈從428萬一直降到345萬,期間與多位買家經歷多輪商談。10月中下旬,她曾錯失一次更高價的賣房機會,與老公連續吵架三個晚上。
11月6日,在第五輪談判中,她最終以320萬出售,距離掛牌價跌108萬。
“價格沒啥變化,我媳婦一直盯著小區的掛牌房源,但數量有所增加。”位于北京大興區的劉郡說道。他于年初賣掉“老破小”,準備置換一套同小區內更寬敞的戶型,新買家收房后便轉頭將房屋租給他,無縫銜接。
本來準備快出快進,但未曾想到一直租房至今,對此他內心很慶幸。“剛又交了一個季度的租金,準備再觀望觀望。”
房價下跌中苦等“接盤俠”的賣房業主,在這一輪新政中迎來買家的同時,也陷入了新的焦慮中,有的擔憂賣在底部,有的重新篤定房價還會反彈,有的縮窄議價空間、甚至漲價,有的還在繼續割肉出售……
“掛牌價下調83萬,帶看才變多”
但對于二手房業主而言,有一件事是確定的,終于有人來買房了。
據住房城鄉建設部數據,10月份全國商品房成交同比、環比實現“雙增長”,是2007年起首次“銀十”超過“金九”。尤其是一線城市,北上廣深走出了火熱行情,連破多項成交紀錄:
北京二手房成交超2.25萬套,創19個月以來新高,上海成交達2.37萬套,均突破1.5萬套榮枯線;深圳新房認購超1.3萬套,新房網簽量創35個月新高;廣州新房銷售翻番。
此外,杭州、武漢、南京和蘇州等核心城市,成交量也明顯回暖。
掛牌三個多月的李博,李博也感知到看房量增加,意識到賣房時機來臨。10月15日,他以124萬元將房屋成功出售,相比2015年180萬的買入價,虧損56萬元。
他的房子位于南京江北高新區,掛牌以來價格每周下跌,每當他認為跌到底時,底線不斷被擊穿,對于賣房也逐漸失去信心,只想盡早將出手止損,直到9月底政策頻出、市場回暖之際才得償所愿。
李博是一位地產從業者,對于行業的變化感觸更深,但在房子賣出的那一刻,他又患得患失起來,“怕自己判斷失誤,畢竟已經錯過了高峰,如果這次低谷只是暫時性的,那就虧大了。”
“現在市場是好點了,我掛在咸魚上的公寓,現在咨詢的人也多了。”北京朝陽區的一位業主劉先生也如此說道。
項麗麗也是在這一輪市場回暖下,重拾賣房信心,她的“老破小”位于北京海淀八里莊區域,6月底掛牌后帶看寥寥無幾,被迫不斷調低掛牌價,瀏覽量與關注開始有起色,緊接著9月下旬政策頻出,帶看量驟增。
“從428萬降到370萬時,帶看才開始多起來,降價之前帶看少的可憐。后續掛牌價一直下調,直到降至345萬。” 項麗麗說道,從8月29日至11月5日,共有41次帶看,但9月之前僅8次,其余均發生在9月20號之后。
“9月26號就多了起來,平均兩天一次,與新政有關系,也可能是降價的緣故。”她拿起手機,看著近期的看房記錄說道。
“十一之后很明顯,中介打電話口徑也變了,不再是一打電話就說姐該降價了,而是變成姐你有變化嗎?就這樣問了,他們也開始小心、怕業主漲價的那種感覺。”
“與丈夫吵架接受現狀,看房變多卻不敢加價”
由此,項麗麗才開啟與買家的五輪商談,而前兩次最讓她印象深刻。
“第一次發生于掛牌價調至385萬后,時間是9月5日,那位買家直接開口300萬,然后一直探我的底,問310萬、320萬行不行,然后一直磨,我一聽價格差這么多,就沒必要聊了,不到一個小時就走了。”
“我甚至都懷疑是中介找的假客戶,過來忽悠我,就是為了讓我們降價。” 項麗麗氣憤地說道。“我當時的心理價是350萬。”
第二次商談已是“十一”期間,也是她最遺憾的一次。“那一次買家想325萬簽約,但我不想割肉那么多,沒有同意。未曾想到10月下旬,同小區同戶型有業主313萬便出售,成交底線再次被拉低。”
“那次是我老公和中介談的價格,由于在出差,他讓我去簽約。當時是晚上八點,我當時心里還在繃著340、350那個勁兒,就不想簽。他已經分析了周邊的市場價,認為325萬可以簽,符合市場價,但我心里很不舒服。”
“然后我想加價5萬,但對方沒有同意,最后沒有談攏。因為虧太多,我買的時候成本投入380萬,相當于虧了50萬。”項麗麗分析道。
“前年最高點時漲到470萬,我當時候還挺興奮,漲了近100萬。現在一下子跌到虧,我心里特別不能接受,割肉一樣。”
就在此后幾天,同小區同戶型三樓的一套房子,以313.8萬元成交后,她意識到錯過了一次賣房好時機,一種不好的預感油然而生,想賣320萬也很難了。
“老公很生氣,覺得那次差點就成了,為什么就錯過了這個機會。當時他出差一個禮拜沒回家,我倆電話里吵了三個晚上,他就是為了讓我接受這個現實,認清當下的市場現狀。然后我就哭的不行,50萬相當于好幾年的收入,誰不難受。”
也正是這一次,她將心理預期價位降至320萬,接下來的第三次與第四次,也正如其預感,賣家出價基本是從300萬開始談,最高能加到310萬,項麗麗最終還是沒有妥協。
“看房量變多之后,有一陣想過漲價,但我們是為了置換,明年就要上學用、想趕緊成交,所以不敢加,怕漲價后把客戶嚇跑。因為上一個成交才314萬不到,我們的底價已經比人家高,漲也漲不了多少。”
“租金收益難抵房貸利率,手握850萬欲置換”
之所以愿意虧損賣房,項麗麗是計劃“賣舊換新”,他認為當下是置換的好時機。
兩套房戶型均偏小,“老破小”長久出租,一家人此前居住在那套已售的89平自主型商品房,但隨著結婚生子和父母到來幫忙照看,如今已略顯局促,所以想置換一套大戶型,而且必須在2024年5月之前完成。
“孩子明年上學,5月份開始報名,要在3月活4月前落戶,所以在年前想趕緊買。” 她說道,反正降了一起降,漲了一起漲。
“我們想要海淀區置換一套面積更大的二手房,如果房價下降,大面積的降幅肯定比我們小面積降幅更大,這也是置換的另一個好處。”
她的預算是1500萬,沒有選擇新房因新樓盤配套的學區屬性弱。
項麗麗算過一筆賬,自住型商品房已售527萬,如果“老破小”售價320萬,兩套房子能回流現金850萬左右,然后自己再添點,可以支付900萬的首付款,貸款額度為600萬,按照目前的房貸利率,月供不到3萬元。
自住型商品房是政策房,當初購買時比周邊商品住房低30%左右,所以如今即便以低于市場價出售,項麗麗依舊是賺,但“老破小”按照目前行情注定要虧。
項麗麗也曾思考過不出售“老破小“,隨著北京首付比例的降低,500多萬的本金足夠支付。但再買卻屬于二套房,房貸利率為3.55%,相比首套的3.15%高出不少;而”老破小“的每月租金為5700元,每年還有一個月空置期,年租金收益率不到2%,遠低于二套房貸利率。
所以,她認為全部賣掉以首套資格置換更劃算。
“此外,賣掉首付也能多一點,還貸壓力小一點。”
從10月至今,她賣房與買房兩條腿走路,不是在賣房議價,就是在海淀區看房。直到11月6日晚上,在第五次商談中,“老破小”最終以320萬成交,與其最新的心理價相匹配。
自從那套自住型商品房出售后,項麗麗一家便租住在隔壁小區,她的看房足跡從萬柳片區、中關村片區,到蘇州街、世紀城,再到曙光花園觀瀾國際、四季青,正在尋覓中。
有了賣房被砍價的經歷,她對于買房有了更多心得。與繼續觀望的劉郡不同,項麗麗今年買房勢在必行。
(為保護隱私,李博、項麗麗和劉郡均為化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