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國民黨黃百韜兵團,在江蘇碾莊被圍殲,至此淮海戰役第一階段結束。此時南京城里,連連失利的蔣介石。已經孤注一擲,決定拼了老底與共產黨決一死戰。蔣介石和毛澤東,國共雙方兩位軍事主帥,又將展開怎樣的戰略較量呢?
黃百韜兵團被圍殲后,國民黨在淮海戰場上,還有三股力量,北線的邱清泉李彌兵團已經退回徐州。劉汝明李延年兵團則駐守在固鎮,黃維兵團正在迅速東進,兵鋒直逼宿縣。毛澤東的目光落在了,黃維。畢業于黃埔軍校一期,曾留學德國,他的12兵團組建于1948年9月,被稱為國民黨軍主力中的主力。有著精良的機械化裝備,和特種兵部隊。淮海戰役打響后,蔣介石情急之下。命令黃維的第12兵團,從河南確山。奉命向徐州進發,并奉嚴令。
不得以任何借口延遲行動,黃維東進的消息傳到了西柏坡。
毛澤東立即命令,劉伯承鄧小平的中原野戰軍,不分晝夜地前進,追擊黃維的12兵團,阻止他進入激戰正酣的淮海戰場。接到命令的中野官兵,在中原大地的風雨中,與國民黨的重裝兵團,展開了一場馬拉松式的競賽。邊是破衣爛槍,只靠兩條腿趕路,沒有后勤補給的軍隊,一邊是汽車坦克大炮,和身著美式軍裝的軍隊。中野想要趕上黃維兵團,談何容易?然而蔣介石怎么也沒想到,正是他的一個錯誤。卻幫了中野的大忙,原來黃維的12兵團。接到蔣介石的命令東進時蔣介石還為其指定了一條路線,從確山經正陽新蔡阜陽,最后到達徐州。
這條路線幾乎是一條直線,由此可見蔣介石的迫切心情,然而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蔣介石根本沒有考慮到,他為黃維指定的這條線,是歷史形成的黃泛區,路況差,又碰上大雨,道路十分泥濘。所以黃維的機械化兵團,路上被河流沼澤和爛泥,折騰得焦頭爛額,部隊步履維艱。行進得十分遲緩。1948年11月18日,當黃維兵團,緩慢行進到渦河一帶時,中野一縱的楊勇部隊,已經趕上并超越了他們。兩軍在渦河北岸展開阻擊戰,到24日,黃維兵團已經掉入了,中野布置的口袋陣,被包圍在了南坪集。面對解放軍的包圍,黃維召集眾將領開緊急會議,18軍軍長楊伯濤提議,趁著東南方向還沒有出現解放軍,應立即向80里外的固鎮移動。跟李延年會合,然而怕擔責任的黃維,不敢私自改變行軍方向,他遲遲下不了決心,時間就這樣在他猶豫中流掉了。
11月26日早晨,當黃維再要向固鎮出發時,情況已發生了急劇變化,解放軍以排山倒海之勢,向12兵團猛撲了過來。經過兩天激戰,中野將12兵團包圍在一個,東西15里南北5里的狹小地域,雙堆集。雖深陷重圍卻并不慌亂,這12兵團,是國民黨軍中的精銳部隊,重武器充足火力兇猛。官兵訓練有素,又與解放軍多次交手,有實戰經驗。1948年11月26日深夜,黃維決定全力向東出擊,與李延年兵團會師,這時85軍110師師長廖運周,當即表示愿意全師打頭陣,為全兵團殺開一條血路,這讓黃維非常感動。在危險時刻還是有忠臣良將,然而黃維做夢也沒有想到,廖運周是一名潛伏很久的中共地下黨員。這位出生于安徽鳳臺的,黃埔軍校第五期學生,國共第一次合作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戰時期,在馮玉祥的同盟軍中任團長,后被蔣介石收編為110師。早就想起義的廖運周,按照當時中野政委鄧小平的指示,直在等待最佳時機率軍起義。
而此時,廖運周感到時機來了。于是清晨6時,在彌漫的濃霧中,廖運周帶領110師起義了。廖運周的起義,極大地鼓舞了中野的士氣。1948年11月27日,鄧小平,給毛澤東發了一份電報。表示全部戰斗最遲明日可以解決然而這種樂觀的估計,很快被現實打破。中野在國軍重武器的包圍下,攻擊全面受阻。一天后,日就消滅對手的估計,改為了十日。激烈的戰斗進入了相持階段,而此時,國民黨另一支30萬的大軍,也正朝著解放軍的后方襲來。
毛澤東這次又該作何應對呢?1948年11月30日,徐州剿總司令部里。沒有了從前人來人往的繁忙景象,顯得格外安靜。上午十點整,司令部撤下了最后一班門崗。杜聿明帶領徐州3個兵團,棄城而去。這是怎么一回事呢?黃百韜兵團被殲,黃維兵團被圍后,徐州已經成為一座孤城。為了解中原危局,杜聿明想出了一個狠招,他悄悄向蔣介石建議,主力撤出徐州,西撤繞到雙堆集,重拳打擊中野的側背。這一計劃,馬上得到了蔣介石的肯定。1948年12月2日,華野行軍6個多小時進駐徐州,卻發現這里已然是一座孤城,杜聿明的突然西撤,讓粟裕十分緊張。他下令全軍火速圍追堵截,杜聿明部隊,已經行軍六小時的華野,能追得上杜聿明嗎?
此時杜聿明的30萬大軍,已經走了一天,這一天的功夫,足以讓他的機械化兵團。逃出險境,即使解放軍的腳步再快,也難以追上。就在這時,蔣介石的一個錯誤決定,再一次幫了解放軍一把,經過一天的急行軍,杜聿明的部隊,已經全線撤到孟集附近。第二兵團司令員邱清泉樂觀地認為,部隊已經脫離險境了,他興奮地說,海闊天空任我高飛。然而第二天,杜聿明接到了蔣介石,空投的親筆信,就是這封信,將他的30萬軍隊,推進了死亡之谷。信中說,弟部仍向永城前進,坐視黃兵團消滅,將要亡國滅種,望弟轉向南攻擊前進。
很明顯,蔣介石又一次改變了決心,他舍不得黃維兵團被共軍吃掉。此時明知向南轉移是死路一條,但蔣介石嚴厲的口氣,讓杜聿明不敢抗命。無奈杜聿明下令全軍停止西撤,向南攻進。然而杜聿明部隊剛剛掉頭,就正好被從東南方向,平行追擊過來的華野迎頭撞上。12月4日,杜聿明的30萬大軍,被解放軍團團包圍在永城東北的陳官莊青龍集一帶,此時的淮海戰場上,形成了兩大包圍圈。一個是雙堆集的黃維兵團,一個是相距只有60公里的杜聿明集團。當時在中原野戰軍的作戰室里,劉伯承順手把硯臺水杯和電文紙擺成三堆,他對部下說:“吃掉黃維兵團,圍住杜聿明集團,阻住北上的李延年兵團,這叫吃一個夾一個看一個。要保證夾著的掉不了,看著的跑不掉,就必須首先解決掉黃維兵團。”因此能否吃掉黃維兵團,就稱為淮海戰役。
第二階段中一個關鍵的關鍵,1948年12月5日,劉伯承下令圍殲黃維兵團,解放軍以排山倒海之勢,向雙堆集發起沖擊。黃維兵團幾乎陷入絕境。就在這個時候,只恨蜀中無大將的蔣介石,想起來幾個月前,因對兵團司令人選不滿,托病回老家的胡璉。于是他派胡璉前往解救黃維兵團,國民黨軍陸軍一級上將,黃埔軍校四期畢業,蔣中正嫡系,抗日戰爭期間在鄂西保衛戰中,死守石牌要塞,曾獲青天白日勛章。幾天后,胡璉的飛機落到了雙堆集,面對著眾將領,卻先講了一個刺猬與蛇的故事。刺猬要吃蛇,卻先把刺縮進體內任蛇纏繞,等蛇完全繞緊了。得意洋洋的時候,刺猬猛然鼓起尖刺,立志以刺猬為榜樣的12兵團,迅速調整了部署。各部以房屋為核心,以地堡為骨干,依托堅固工事,夜晚堅持抗擊。白天則在飛機坦克大炮的配合下,突襲反攻,切都在顯示。這支被圍困的部隊拼命了,胡璉相信他的十八軍,會再一次絕處逢生,他用明語向南京大聲報告,共軍吃不了我們。
總攻發起后第八天,解放軍已經把黃維的殘余部隊,壓縮到了東西不到1.5公里的狹長地域。劉伯承和陳毅發布的《促黃維立即投降書》被送到黃維的手上,再做絕望的抵抗,不但沒有絲毫出路,只能在人民解放軍的強烈炮火下完全毀滅。然而黃維死不認輸,拒不投降。這支盡管已經傷勢慘重,已然鐵了心,死守到底等待援兵。那么援兵到底會來嗎?12月4日,杜聿明率領的,邱清泉李彌孫元良三個兵團,被包圍于陳官莊青龍集一帶。12月6日,孫元良丟下杜聿明不管,率領他的16兵團趁夜向西突圍,結果全兵團四個師三萬二千多人。
在解放軍兩面火力的夾擊之下,全部崩潰,僅兩個小時。16兵團就被抹得一干二凈,落荒的孫元良裝扮成傷病員,趴在老鄉床底下才僥幸逃脫,16兵團的下場。讓眾將領們不敢再違抗軍令,只好按照蔣介石的計劃,心一意合力向南猛突,解救黃維兵團。然而被解放軍死死圍困的他們,已是自身難保。想突圍解救黃維兵團,談何容易?12月14日,中野六縱49團襄陽營,與華野三縱23團洛陽營,兩支英雄部隊,協同攻擊雙堆集東北的18軍核心工事。那是一片數百個地堡組成的網守衛這里的,是國民黨王牌中的王牌。
18軍114師的威武團,兩勇相迎地動山搖,戰斗打響僅1個小時40分鐘后,國民黨的王牌軍,就在中野的攻勢面前敗下陣來。12月15日,絕望的黃維下達了,四面開弓全線反扎,密縫鉆隙沖出重圍的命令。頓時,12兵團像一群炸了窩的馬蜂。亂哄哄的如鳥獸散,昔日威風凜凜,不可一世的王牌主力18軍,這時也成了無頭蒼蠅。他們全部暴露在了,解放軍炮兵的射程之下。無路可逃,在這最后關頭,黃維和胡璉走出掩體。互相意味深長地看了對方一眼。戴著鋼盔,分乘兩輛坦克親自上陣督戰,說是督戰,其實就是逃竄。朝著西南和東南分道揚鑣。然而沒多久,黃維就成了中野解放軍的俘虜。
1948年12月16日,黃維的12兵團被圍殲,至此淮海戰役第二階段勝利結束。在中原大地上,解放軍六十萬大軍。面對的是只剩下不到二十萬人的,杜聿明集團黃維兵團被殲后,粟裕決定一鼓作氣,乘勝追擊。他準備張開口袋誘使杜聿明突圍而將其全殲,正當這個時候,他卻收到了毛澤東發來的停戰令。毛澤東的這一命令又意在何為呢?原來此時的毛澤東,已經在為下一步的平津戰役,做籌劃了。蔣介石在江北的最大一股機動力量。就剩下華北傅作義集團的50萬大軍。這股力量何去何從,對于全國的解放,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如果此時一舉拿下杜聿明集團,很可能使蔣介石孤注一擲,將傅作義集團調往南方.為了穩住傅作義,配合平津作戰,毛澤東決定對杜聿明集團。圍而不打,華野全軍就地休整,本想盡早把軍隊,撤向江南的蔣介石,見到這種狀況果然開始猶豫了。杜聿明還在,這就讓他覺得淮海戰役還沒輸定。然而留在淮海戰場上的,支近20萬的國民黨大軍,這時卻切身感受到了,另一個無形敵人的威脅,那就是饑餓。
蔣介石租用了,中國中央和陳納德,三個民用航空運輸線。晝夜不停地空運。然而面對20萬人的吃飯問題,空運畢竟是杯水車薪。由于包圍圈沒有了柴火,杜聿明要求把空頭的大米,改為大餅和餅干。這就導致后來空投大餅時,將人砸死的慘狀經常發生,兵無糧自散。在這時的戰場上,饅頭比炮彈有更大的威力。碗熱乎乎的大米飯,往往讓戰壕對面的國民黨官兵,無法抗拒。陣地上每天都有成連成排的士兵,為了活命。偷跑到解放軍這邊來,就在對杜聿明圍困期間,華北野戰軍已經完成對傅作義集團的分割包圍。驚弓之鳥已成籠中之鳥。華東野戰軍遂請示,中央軍委和總前委,建議乘杜聿明集團,恐慌動搖悲觀之際,發起攻擊。獲得淮海戰役的全勝。1949年元,蔣介石發表了,《告全國軍民同胞書》。
他說中正畢生革命,早置生死于度外。只望和平果能實現,則個人的進退出處絕不縈懷。而在西柏坡,毛澤東則發表了。氣壯山河的新年獻詞,將革命進行到底。文章宣告,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向長江以南進軍。1949年1月6日下午3點30分,幾十萬華東野戰軍。從四面向陳官莊發起了總攻。蔣介石命令杜聿明率軍突圍,面對因節節勝利,而群體沸騰情緒高漲的華野官兵。餓了快一個月的國民黨軍,已無招架之力。當日午夜零時,國民黨王牌第五軍放棄了抵抗,至此蔣介石內戰中的五大主力部隊,已全部灰飛煙滅。陳官莊圍殲結束。
十幾萬國民黨士兵成了俘虜,戰場混亂多日。但一直沒有杜聿明的消息,杜聿明就混在被抓的大批俘虜中,他報名是十三兵團軍長高文明。但手中的名牌金表和派克金筆,卻暴露了他有著非同一般的身份。自知難逃一死的杜聿明,撿起一塊兒石頭,往自己腦袋上猛砸。鮮血迸濺。戰俘們一陣騷動,總司令死了。杜聿明想想抵賴也沒什么用,于是對解放軍說,也就不必再問我了。1949年1月21日,喪失了全部嫡系部隊的蔣介石寫下了,冬天飲寒水,雪夜過斷橋十個大字,宣告隱退。經過了65天的戰斗,解放軍以60萬軍隊。對抗國民黨的80萬軍隊,卻最終以(傷亡)13.6萬人的代價。殲滅了國民黨軍555萬人。
毛澤東稱贊說:“淮海戰役打得好,好比一鍋夾生飯,還沒有完全煮熟。硬是被你們一口一口地吃下去了。”淮海戰役,中國人民解放軍大獲全勝。此時縱觀中國的版圖,除了被解放軍,重重包圍的平津地區之外,解放軍已經占領了。長江以北的半壁江山。而國民黨政府,已經開始走向日暮窮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