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除去性別,看看還會剩下什么。”
很多年后,在闡述《黑暗的左手》創作意圖時,厄休拉·勒古恩如是說:
“是的,書里的人是雌雄同體的,但這不代表我預言人類一千多年后也會雌雄同體,或者說,我宣稱人類遲早總會變成雌雄同體。 我只是通過觀察,用一種古怪而狡黠的,如做思想實驗的態度來對待科幻。 ”
厄休拉·勒古恩(1929.10.21-2018.1.22)
在非虛構作品中,性別問題只能表現為理論和教條 :“女性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 (波伏娃) 、 “世上的一切都和性有關,除了性本身,性只關乎權力。” (王爾德) ……它們固然頭頭是道,可以供我們像語錄一樣背誦,但我們需要調動自己全部的知識儲備,正襟危坐,去思考,去理解。于是這也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不痛不癢,哎,誰讓生性軟弱的人類總能找到借口把學習和思考的時間往后推呢?(即使明知“明日復明日,明日成蹉跎”……)
而小說不一樣。 小說是非常好的思想實驗載體,可以在虛構的故事中實驗性地探索關于社會構想和人類未來的哲學問題。 此時,了不起的作家們常常化身披著白大褂、手拿試管的實驗科學家,盡管手中材料有限(已知生物學性別屈指可數),但往作為培養皿的文本里一放,經過悉心地增增減減、排列組合、調整參數和配比,亦可觀察其化學反應:
除去性別會怎樣? 逆轉性別呢? 要不增加性別種類? 或者無限放大一種性別的權力,任其無限膨脹,以致于進化出新的文明樣態? 又或干脆掀桌重置,讓生物性別自然流轉?
正是在這些性別實驗的小說中,傳統的生物學性別、社會性別和性別對立思維得以消解,其解構過程引人深思,即使和理論家們的努力殊途同歸,讓我們充分意識到所謂“女性氣質”“男性氣概”不過是后天形成和固化的刻板印象,束縛兩性的發展,社會發展亟待消除陳舊的性別定型觀念,對既有性別與權力的關系進行充分反思,但觀其實驗過程,無疑比讀一本性別研究理論專著有趣許多。
時值厄休拉·勒古恩95歲誕辰,讓我們重新認識一下她這種“寫科幻如做思想實驗”的創作方法,以及,盤點一下文學史上還有哪些驚世駭俗的性別實驗。
01 |「男性文明」無限膨脹
擴張至全宇宙
樣本來源: 《雪舞者》
作者: [俄] 謝爾蓋·盧基揚年科
性別設定:女性無法進行直接超空間跳躍,只能被放置于休眠艙中像貨物一樣被運送,在人類向宇宙間加速擴張的大宇航時代,這樣的基因短板直接決定和固化了女性的依附地位,整個文明按照男性主導模式發展,像地球上父權制萌芽的遠古蒙昧時代,男性憑生理優勢進行統治和擴張,那時體力勝過一切智慧和情感。
[俄] 謝爾蓋·盧基揚年科《雪舞者》
如倫敦藝術大學的校長格雷森·佩里在那本著名的《男性的衰落》中感嘆: “大多數男人都很善良講理。但大多數暴力狂、強奸犯、罪犯、殺手、逃稅者、腐敗的政客、掠奪星球資源的人、性虐待者和晚宴上的討厭鬼確實往往是,好吧……男人。”
謝爾蓋·盧基揚年科在《雪舞者》中放大男性文明的真相:過時的男性氣概引發犯罪、挑起戰爭,限制女性發展,唆使男人搞垮經濟。既然時間已經走到了講求平等、人權和技術進步的時代,大腦作為幫助人類制勝的器官,可能早已設定人類終將走向民主與現代化進程,走向傳統男性主義的對立面。
社會發展到大宇航時代,重活能交給機械完成,打斗可外包給專業人士,渴望統治的男性文明還能壓制覺醒的女性嗎?能壓制多久呢?
在小說的結尾,少男少女的對話給人以無限的希望——女孩問,既然克隆人女總統可以不用休眠就承受超空間飛行,是不是基因方面的研究有了突破?假以時日,自己或許也能當上飛行員,獲得宇宙間往來的自由。男孩回答: “我不知道,可能吧。不過,你的女兒肯定能行。”
02|「雌雄同體」
性別周期性流轉
樣本來源: 《黑暗的左手》
作者: [美] 厄休拉·勒古恩
性別設定:大部分時間為性潛伏期,處于這一階段的人既非男性,也非女性,每過幾十天短暫地進入類似于哺乳動物發情期的“克慕期”,在激素作用下暫時地變為男性或女性,做愛、繁衍。克慕期結束,除非一方進入懷孕過程,否則再次回到無性別的常規狀態。至于在克慕期變為男性還是女性,自己無從選擇,次數均等且隨機(后進入狀態的伴侶會相應變成另一種性別)。
[美] 厄休拉·勒古恩《黑暗的左手》
因為兩性周期性地處于對立轉化過程中,每個人都能真正設身處地過另一種性別的生活,從而實現動態平衡和完全平等。
03| 女性擁有所有權力
「被圈養的男性」享有所有特權
樣本來源1:《賽格里紀事》(收錄于小說集《尋獲與失落》)
作者: [美] 厄休拉·勒古恩
樣本來源2:《大奧》
作者: [日] 吉永史
性別設定:簡而言之就是性轉敘事。男性數量驟減(在小說《賽格里紀事》中,男性人口數量為女性的十分之一;而在漫畫《大奧》中,男性人口數量為女性的五分之一)女性占總人口中的大多數,成為整個社會管理和勞動的主體,是絕對意義上的第一性,社會結構由此發生顛覆性的變化。
[日] 吉永史《大奧》
在兩個作品中,數量稀少的男性都成為繁衍必需的珍稀性資源被圈養起來,享受優渥的生活和各種優先特權,但本質上就是供人口繁育之用的“生育機器”,一生只為了取悅和服務于第一性。
[美] 厄休拉·勒古恩《尋獲與失落》
易地而處,我們會發現,性別只是一種處境,關乎權力,如果把男人們放到今天女性的處境里,男人們也會變為女性(弱小、可憐、無助)。
04| 「三性分立」
先將女性從生育重任中解放出來
樣本來源: 《神們自己》
作者: [美] 艾薩克·阿西莫夫
性別設定:在阿西莫夫創造的平行宇宙中,組成一個家庭需要理者(Rationals)、情者(Emotionals)、撫育者(Parentals)三種性別。理者代表邏輯和科學,他們崇尚智慧與理性;情者代表情感與直覺,熱情而開放,喜歡聚集在一起嘰嘰喳喳、享受陽光。她們能夠提供繁殖所需的能量,還可以自由地進出固體物質,包括巖石。而撫育者主要負責對下一代的撫養和照顧,對其他事情則毫無興趣、不聞不問。
[美] 艾薩克·阿西莫夫《神們自己》
理者、情者、撫育者比起人類社會的男女差異,對婚姻和家庭中的社會角色進行了更加完整的分類。尤其是對“撫育者”的設定,完全可視為對于傳統父權的挑戰,顛覆了社會所普遍默認的女性繁育后代的認知,把這樣的角色交給男性。
05| 極度夸大
「性別決定社會等級」
樣本來源: ABO文學 (Omegaverse)
作者: ABO文學并非出自某一位作家,而是得益于全球各地同人文創作者的群策群力、添磚加瓦,一步一步完善其設定,最終發展成一種風靡一時的文學現象,尤其流行于耽美文學圈。
性別設定:構建出Alpha、Beta、Omega三種主性別,主性別又細分為Alpha男、Alpha女、Beta男、Beta女、Omega男、Omega女,每種性別都有獨特的生理特征和社會地位。Alpha?擁有卓越才能和領導能力的群體,通常具有支配地位,其信息素對Omega有強烈影響,在社會結構中處于上層,具有強大的力量和決策權;?Omega?擁有美麗外表和生殖能力的人,會有發情期,需要Alpha的信息素來抑制,否則會很痛苦,而一旦接受Alpha的信息素安撫和標記,往往會形成生理性的一對一綁定,無法簡單分手;?Beta?通常代表資質平平的普通人,不受信息素影響,處于社會結構的中層。
一般認為ABO世界觀興起于美劇《邪惡力量》粉絲群
ABO文學的性別設定是模擬社會性動物結構,極端夸大生理因素決定社會等級,強調人的動物性和社會等級制的殘酷。
不過,從21世紀初興起到現在,流行的ABO文學敘事中往往都會加入?Omega爭取O權的內容,不愿意繼續做生育工具,不愿意繼續受動物性(信息素)擺布,極大地豐富了這一世界觀。
06|以及更多……
另外,還有將作為生育工具的女性從社會構架中剝離,用層層規則條款加以束縛的類型,例如瑪格麗特·阿特伍德《使女的故事》、一十四洲《小蘑菇》等等。
還有哪些作品里的性別設定讓你震撼一整年?快快在下方評論區分享給大家!
來源 八光分文化
轉載 高校科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