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桅桿,微信公眾號:走進歷史深處
筆者11月8日發布的《中國海疆:從十一段線、九段線到十段線,是怎么來的?》一文,介紹了中國海疆的情況及十一段線、九段線到十段線的由來。本文介紹南海主權爭議是如何產生的及目前爭奪的態勢。
一、南海主權爭議是怎么產生的?
1947年國民政府宣示南海主權及范圍后,周邊國家對此并沒有提出異議,也無法異議:越南當時被法國殖民統治,菲律賓獨立才1年,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文萊國家還沒有成立。
越南在1975年統一以前,共產黨領導的北越政府在多次聲明、照會及報刊、地圖和教科書中,都正式承認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屬于中國領土。
中國人最早登上南海諸島。按照先占原則,這些島嶼自然屬于中國。并且,中國在1947年又正式宣示南海主權及范圍,無論是先占還是國際法原則,南海主權應不存在爭議。事實上,在上世紀70年代以前,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文萊4國沒有任何法律文件或聲明,提及本國領土范圍包括南沙群島。
目前涉及南海主權爭議的,除中國以外,還有5個國家,即越南、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及文萊。
南沙群島的爭議開始于1968年。聯合國亞洲及遠東經濟委員會下屬的“亞洲外島海域礦產資源聯合勘探協調委員會”,在當年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中,評估認為南沙海域蘊藏有豐富的油氣資源,稱其為“第二個波斯灣”。從此,周邊國家開始對南沙島礁提出主權要求,進行油氣資源開發。
南海主權爭議因此產生,可謂懷璧其罪。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獲得通過,并于1994年11月16日正式生效。該公約賦予沿岸國家200海里專屬經濟圈和大陸架的管轄權。南海周邊國家以此作為“尚方寶劍”,紛紛提出各自的200海里專屬經濟圈和大陸架主張。由于九段線已經劃到一些國家的“家門口”,這些國家的200海里專屬經濟圈和大陸架主張,必然與中國聲明的南沙群島及海域的主權范圍形成大面積重疊。
這進一步加劇了南海主權爭端。在南海主權爭端中,目前比較激烈的國家,一是越南,爭議范圍包括西沙和南沙群島;二是菲律賓,主要在仁愛礁和黃巖島。
中國與越南在南海的爭議和沖突,早在法國殖民東南亞期間就發生了,包括前述的南沙9小島事件。此外,1932--1942年,法國曾控制過西沙群島的部分島嶼,1947年又侵占了珊瑚島。基于這段歷史,后來的南越政府也宣稱對西沙群島擁有主權。
從1954年7月開始,南越即派軍隊控制了西沙群島的珊瑚島。之后于1974年1月17日占領甘泉島和金銀島。在19日進占琛航島等島嶼時,與中國海軍發生海戰。
此戰,南海艦隊在裝備極度弱勢的情況下,發揚海上拼刺刀精神,勇敢加戰術,在海戰中取得險勝,一舉奪回了被南越占領的3個島嶼,從此控制了整個西沙群島。
雖然越南至今仍聲稱對西沙群島擁有主權,但中國已經全部和實際控制了50年,越南只是叫叫而已。
但1974年西沙海戰結束后,南越隨即派兵搶占了南沙群島中的鴻麻、南威等6個島礁,中越之間的南沙爭端由此實質性產生。
1975年4月底,北越消滅南越政權后,隨即接收了南越軍隊搶占的南沙6個島礁,并駐軍占領。當年5月,越南報紙刊登的全國地圖,第一次把西沙、南沙群島劃入其版圖。6月3日,越南外交部向中國駐越大使館聲稱西沙群島、南沙群島“屬于越南領土”,正式對這兩個群島提出了領土要求。
二、南沙群島目前的大體態勢
越共在中國的支持下,完成國家統一才1個月時間,就自食前言,翻臉不認人,是第一個挑起南海爭端的國家。
前文說到,國民政府在1946年收回南沙群島主權后,長期在主島太平島駐扎軍隊。新中國建立后,由于海軍力量薄弱,無力顧及南沙群島,也沒有立足之地。
1987年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14屆海洋委員會年會,一致通過了《全球平面聯測計劃》,決定在全球海平面建立統一編號的海洋觀測站.
該計劃明確由各成員國負責建設本國境內的海洋觀測站。觀測站建成后,所獲得的觀察資源由全體會員國共享。其中中國負責建立5個觀測站,大陸沿海3個,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各1個,計劃建于南沙群島的為74號觀測站。因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決定是“由各成員國負責建設本國境內的觀測站”,由中國在南沙群島建立74號觀察站,那就自然是認為南沙群島屬于中國。
可能是越南參會代表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在表決時也投了贊成票。可就在中國進行選點及設計期間,越南當局似乎醒悟過來,突然反悔,撤換了在海洋委員會上投贊成票的代表,其外交部特地發表聲明,聲稱“對南沙群島擁有主權”。
在中方施工期間,越南多次派出艦船偵察和騷擾,并派小分隊登礁對抗,同時增派兵力搶占其他島礁。為保障74號觀察站的正常施工及附近島礁不受侵犯,中國準備采取行動。
海軍榆林基地奉命組成艦艇編隊,前往建設74號觀察站的南沙群島海域巡邏。需要說明的是:當時中央并沒有打仗的意圖,給艦隊的命令是既要、又要、也要、還要,讓編隊指揮員無所適從。但在越軍挑釁并首先開槍的情況下,艦艇編隊現場指揮員陳偉文在沒有上級命令的情況下,臨機決斷,下令向越軍艦船開火。這次持續50分鐘的南沙海戰,中國海軍輕松獲勝,并一舉收復6個島礁。
新中國從此在南沙群島有了立足之地。進入21世紀的近二十多年來,中國以這6個島礁和1995年控制的美濟礁為基礎,展開大規模的填島工程,目前已經取得了巨大成果。當年的這些島礁,在高潮時露出海平面的最大面積僅1米見方。而今這7個島礁,已經全部被填成相當規模的人工島,其中永暑礁、渚碧礁、美濟礁分別達到2.8、4.3、6平方公里。什么概念?現在的美濟礁周長有10公里。
南沙一戰,為新中國在南沙海域奪得了立足之地,建立了戰略支撐點,把法理上、紙面上的主權,變成了握在手中的主權,進而掌控了更廣闊的南海海域。目前,上述人工島上都有軍隊駐守,其中3個最大的島礁上還建有機場和碼頭,可以起降戰斗機、運輸機和大型民航客機及停靠大型船只,在南沙海域的角逐中逐步形成優勢地位。
反觀臺灣方面,坐擁南沙主島太平島,并長期駐軍,卻對越南的占島行徑不管不問。
但不無遺憾的是,中國并沒有控制全部南沙島礁,或者說只控制了少部分島礁。目前南沙島礁被各方實際控制(以有人駐守為準)的情況是:越南29個,菲律賓8個,馬來西亞5個,中國見縫插針地占據了8個(包括臺灣控制的太平島)。文萊和印度尼西亞未實際控制島礁,但對相關島礁或鄰近海域提出了主權要求。這幾個國家通過國際招標合作方式,已在南海勘探和開采石油,年石油開采量超過5000萬噸。
三、黃巖島和仁愛礁爭奪
中菲南海爭端時間并不長。菲律賓1946年才正式獨立建國。在那前后,國民政府已經完成了對南海諸島的實地測量,繪制了南海地圖,劃定了十一段線。菲方挑起爭端的黃巖島等島礁,均在九段線劃定的中國主權范圍之內。上世紀90年代之前,中菲在南海沒有爭議,菲律賓及國際社會對中國擁有黃巖島(屬中沙群島)及仁愛礁(屬南沙群島)主權,從未提出過異議。菲律賓為什么敢和中國叫板?
1994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專屬經濟區法規頒布。菲律賓政府以黃巖島等島礁位于其200海里專屬經濟區范圍之內為由,首次宣稱對黃巖島擁有管轄權,后來又改稱對黃巖島擁有主權。1997年,菲律賓派海軍上島毀壞中國主權標志,正式挑起事端。2009年,菲律賓通過“領海基線法”,將黃巖島以及太平島等眾多島礁劃入其領土范圍。太平島自1946年以來,一直有臺灣方面駐軍,菲律賓此舉似乎有點發狂的味道。
1995、1998年,菲律賓兩次與中國爭奪美濟礁失敗后,將目光投向距美濟礁東南約14海里的仁愛礁。1999年5月9日,菲律賓海軍安排1艘破舊的坦克登陸艦駛往仁愛礁,然后聲稱“船底漏水,不得已在仁愛礁西北側礁坪坐灘”,并派出士兵輪班進駐。其用意十分明顯,就是要實際控制仁愛礁。最近10多年來,菲律賓在南海爭端中是最積極的。不過,這種耍無賴的手段,也不知道是跟誰學的。
參照美濟礁的先例,只要中國在島礁上設施建成,爭端也就結束了。中國從2012年6月開始在黃巖島實施工程建設。但菲律賓對此極力阻撓,雙方展開對峙。在仁愛礁的情況也差不多。中菲自1975年建交以來,兩國關系總體上是好的。但自從菲律賓挑起南海爭端后,兩國關系時好時壞。好與壞的表象,就看菲律賓在不在南海島嶼搞爭端。而這背后,是中美關系,兩者高度相關。美國在中菲關系和南海爭議上的操縱手段,不言自明。
編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后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于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于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