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智報告
當地時間11月6日,根據美國媒體測算,美國前總統、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唐納德·特朗普已經贏得295張選舉人票,當選為第47任美國總統。對于目前(截至發稿時間:北京時間11月8日11點)尚在計票的兩個搖擺州內華達州和亞利桑那州,特朗普分別領先3.8%和5.5%,預計也將攻克這兩州,斬獲312張選舉人票。特朗普將極大概率成為自1992年以來獲得選舉人票數最多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此外,特朗普目前已經取得約7262萬張選票,超過哈里斯400余萬票,預計將成為2004年后首位贏得普選票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
選前民調顯示,哈里斯在全國民調中保持對特朗普的微弱領先,在搖擺州的平均民調則兩人“幾乎戰平”,哈里斯在“鐵銹帶”三州(注:指賓夕法尼亞州、密歇根州、威斯康辛州)的民調數據甚至還微微領先。但結果卻與民調結果大相徑庭:特朗普分別以2%、1%、0.9%的優勢贏下“鐵銹帶”三州,取得了比2016年更好的成績。在“陽光帶”四州(注:指北卡羅萊納州、佐治亞州、亞利桑那州、內華達州),特朗普以3.4%和2.2%的優勢贏得前兩州,在后兩州也具有明顯優勢。在普選票方面,特朗普領先哈里斯3.5%。
▲ 2024美國大選結果(截至北京時間11月8日15點)
回顧2020年大選,特朗普在七大搖擺州僅以超1%的優勢贏下北卡羅萊納州,其余六州均告負,在普選票中更是大輸拜登700萬票。短短四年之后,七大搖擺州的開票結果驟然翻轉,全數歸入特朗普麾下,普選票方面也勝果喜人。特朗普在2024年是如何掀起紅色大潮,酣暢淋漓拿下這場大選?
經數據研究和分析,本篇報告認為,綜合來看,2024年大選的根本問題在于兩黨候選人之間的明顯差異:特朗普通過經濟政策和基層動員突破了傳統的選舉局面,而哈里斯則未能在挑戰性時局下展現足夠的領導力和政策魅力。這次選舉的結果也反映了美國民眾對于身份政治和傳統政治操作的逐漸疲憊,以及對于經濟、安全等“硬議題”日益增強的關注。本文將重點分析2024年美國大選搖擺州結果及對未來潛在的“新搖擺州”進行預測。
本篇報告為民智國際研究院推出的《2024美國大選分析與特朗普2.0時代前景預測》的第一篇。此系列報告旨在對本次美國大選兩黨選情進行具體分析,并將對特朗普第二任期內在重點內政、外交議題上的具體舉措及其產生的影響進行預測。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關于“鐵銹帶”決戰結果的原因分析
賓夕法尼亞州、密歇根州、威斯康辛州分別有19、15、10張選舉人票。自1992年以來的歷次大選中,這三州除了在2016年被特朗普以微弱優勢贏下外,均被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收入囊中,因此被譽為“藍墻”。而在2024年,特朗普再度贏下三個州,成為三十多年來首位兩度攻克“藍墻”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2016年大選中,由于當時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克林頓(Hillary Clinton)過于輕敵,非常不重視“鐵銹帶”,導致自己以微弱劣勢輸掉這三個州。而在本次大選中,民主黨空前重視在這三個州的選戰,僅在賓州一地就投入上億美元的廣告宣傳費用,哈里斯也多次前往三個州舉行競選活動。在民主黨高強度競選動員之下,“藍墻”依舊被特朗普以平均1.3%的優勢贏下。
“鐵銹帶”三州中最為關鍵和重要的是賓夕法尼亞州,它的選舉人票多達19張,位列全美第五。該州人口超過1300萬,白人占該州人口的74.1%,黑人占12.3%,拉丁裔人占8.9%,此外,老年人口在該州人口占比接近20%。賓州最大城市為費城,理論上為民主黨的鐵票倉之一。密歇根州是三州中城市化率和人口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一個。該州人口超過1000萬,白人占比為73.9%,黑人占比為13.7%,其州政府和州議會均被民主黨控制。威斯康辛州是三州中最為白人化、鄉村化的州,人口不到600萬,白人占比超過80%。威州的州長為民主黨人,而州議會被共和黨控制。三州作為“老工業基地”,在美國產業空心化后面臨著工廠停產、工人失業的嚴峻問題,缺乏經濟活力和產業優勢,人口流失和產業外移現象嚴重。綜上所述,“鐵銹帶”的人口結構和產業現狀更有利于特朗普,而民主黨在當地政府體系中更占優勢。特朗普之所以能夠拿下賓州,主要原因在于他的競選承諾比哈里斯更具有吸引力。
哈里斯在競選中強調打造“機會經濟”,還聲稱要通過大范圍減免稅收和提供補貼來減輕通脹負擔,并承諾支持本土制造業。這些經濟主張乏善可陳、內容空洞,沒有在根本上觸及“鐵銹帶”三州面臨的最核心社會問題。況且在拜登政府近四年的執政時間里,高通脹、高物價席卷全美,這對于經濟底子愈發薄弱的“鐵銹帶”更是雪上加霜,副總統哈里斯自然對此負有“連帶責任”。
特朗普則不然。在他的第一任期執政前半期,美國經濟基本面保持穩定態勢,失業率、通脹率維持在相對較低的水平,生活用品價格、能源價格相對低廉。另外,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內,其主打的“制造業重回美國”承諾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兌現,但因為疫情原因受阻。在本次競選中,特朗普再度承諾為工薪階層減免稅收,繼續強調停止外包、制造業回流策略,仍舊主張對外加征高額關稅以保護美國本土工業,句句直戳“鐵銹帶”選民的心窩,因此為他贏得了三州選民的青睞,豪取44張選舉人票。
少數群體的選票更能左右“鐵銹帶”選情。密歇根州底特律都市區是美國阿拉伯裔人口的最大聚居區(超過40萬人),賓州也生活著不少阿裔美國人。巴以沖突爆發后,拜登政府過度偏袒以色列,大量阿拉伯裔選民對此強烈不滿。民調顯示,在阿拉伯裔選民中,特朗普的支持率為46%,哈里斯為42%,而在2020年,阿裔美國人對拜登的支持接近60%。阿裔選民的流失被認為是民主黨未能拿下密歇根州的原因之一(注:密歇根州是“鐵銹帶”中最親民主黨的州)。在賓州則聚居著素以保守著稱的阿米什人(注:他們信仰基督新教重洗派門諾會,為極度保守的白人群體,生活封閉、排斥現代生活、政治參與度低,主要從事農業),由于民主黨在宗教、性別、種族等意識形態議題上過于激進,且其經濟政策打擾了阿米什人“世外桃源”的生活,本次大選有一部分阿米什人走出“小圈子”,為共和黨投下了一票。
關于特朗普輕取“陽光帶”的情況分析
相較于“鐵銹帶”的競爭,特朗普在“陽光帶”四州的贏面更大。北卡羅萊納州、佐治亞州和亞利桑那州原本就是“泛紅州”,長期支持共和黨。近幾次大選里,民主黨只在2020年大選以不到1%的優勢扭轉了佐治亞州和亞利桑那州,并在北卡以1.3%的劣勢敗給共和黨,才使得這三個州在今年歸入“搖擺州”行列。內華達州則更偏向民主黨,已連續四次大選不曾支持共和黨,但兩黨選情總是咬得很死。在本次大選中,特朗普以2%-3%的優勢輕松拿下佐治亞州和北卡羅萊納州,在未開完票的其余兩州預計會取得更大領先幅度。那么,特朗普是如何穩固和收復這些“泛紅州”并拿下20年不曾變紅的內華達州的?
2020年大選中,佐治亞州和亞利桑那州被拜登拿下可謂“純屬意外”。受疫情影響,佐治亞州和亞利桑那州的少數族裔面臨著健康和經濟上的雙重打擊,由于特朗普政府抗疫不力,他們對特朗普的“怨恨值”不斷積蓄。2020年5月,由于發生弗洛伊德跪殺事件(注:明尼蘇達州的一位白人警察用膝蓋壓迫黑人弗洛伊德的頸部致其死亡),美國爆發了自1960年代民權運動以來最大規模的全國性抗議示威,非洲裔美國人的政治參與意愿顯著提升?;谶@兩個原因,居住在“陽光帶”的少數族裔(尤其是黑人)投票意愿激增,使得拜登“意外”贏得這兩州。
▲ 槍擊案后特朗普振臂高呼的“人生照片”。
此外,特朗普在亞利桑那州敗選的另一原因與麥凱恩家族結怨有關。麥凱恩家族是赫赫有名的共和黨建制派政治世家,主要代表人物為約翰·麥凱恩(John McCain,1936—2018),亞利桑那州聯邦參議員,曾代表共和黨參加2008年總統大選。2020年大選之際,由于共和黨內部斗爭,在亞利桑那州樹大根深的麥凱恩家族宣布不支持特朗普競選,并號召自己的支持者不要投給他,導致特朗普“惜敗”亞利桑那。
而在今年大選中,特朗普有效整合了共和黨,“叛黨者”對選情的影響極為有限。除此之外,特朗普還贏得了足夠多的少數族裔支持,或者說,原先支持民主黨的少數族裔選民不再有那么高的投票熱情了。由于非法移民問題愈加嚴峻,靠近邊境的“陽光帶”深受其害,那里的少數族裔公民與合法移民也十分不滿民主黨過度寬松的邊境管理政策。此外,民主黨大力鼓噪的“身份政治議題”也出現了“逆反效應”,相當一部分少數族裔選民已經對此“審美疲勞”,他們更希望獲得安全的社區環境、穩定的經濟增長和富有希望的未來生活——而這是拜登政府沒能給予的。民主黨人失去內華達州也基于同樣的邏輯:糟糕的經濟現狀和邊境管理讓大量原本支持民主黨的選民失望透頂,他們或是投給特朗普,或是干脆不投票,用“轉向”或“沉默”來回應民主黨四年來的糟糕治理績效。
關于特朗普拿下普選票的原因分析
本次大選中最令人吃驚的或許就是特朗普在拿下七大搖擺州的同時還贏得了普選票。截至文章發出,特朗普在普選票上具有3%的領先幅度。由于西海岸各州(注:大部分州是民主黨票倉)的計票還沒結束,預計哈里斯會再度縮小差距,但特朗普贏得普選票仍為大概率事件。2016年大選時,特朗普贏下選舉人票但輸掉了普選票,引發部分美國民眾對于選舉制度的不滿,認為特朗普只是“挾制度之便”贏了白宮。而在今年大選,總統、參議院、眾議院(注:截至文章發稿,眾議院選舉仍在計票,但美國媒體普遍測算共和黨將贏得眾議院)皆輸的情況下,民主黨連普選票這條“底褲”也大概率不保,可謂狼狽至極。
特朗普贏得普選票不僅在于七大搖擺州盡收囊中,還在于他推動兩黨傳統票倉開辟了新的票源。在紅州,特朗普的優勢更為穩固,他在得州、佛州、俄亥俄州均以兩位數優勢拿下,遠超過去兩次大選。在藍州,他縮小了同哈里斯的差距——在民主黨老巢紐約州和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沃爾茲的老家明尼蘇達州,特朗普分別拿下了44%和46.8%的選票,為近幾屆共和黨候選人之最;在傳統藍州弗吉尼亞,特朗普在計票階段一度領先哈里斯,讓民主黨驚出一身冷汗;在傳統藍州新罕布什爾州,哈里斯的優勢只有3%,還不及特朗普在北卡、內華達這種搖擺州的優勢;在民主黨大本營加利福尼亞州,哈里斯的領先優勢不到20%,而上屆大選中的拜登則領先對手30%以上。
共和黨拿下普選票的原因在于其選舉能力和選舉策略優于對手。首先,哈里斯缺乏執政素質和經驗。面對選民關注的經濟和移民問題,已經有了四年執政經驗的特朗普將此作為自己的優勢牌大打特打,執政近四年卻表現糟糕、一事無成的副總統哈里斯無言以對。她空洞、乏味、陳舊的政策綱領“幾乎與拜登的無異”,更是拉低了選民對她的信任。哈里斯自身也缺乏向選民有效輸出治理方案的能力與素養。她多次參加市政廳集會(注:美國一種候選人與選民面對面交流政策議題的競選方式)和傳統民主黨媒體采訪,試圖為選民擘畫一幅治理藍圖,結果最終“一問三不知”,屢屢顧左右而言他,強化了選民對其“無能、無知”的印象。
其次,共和黨的基層動員能力在今年有了顯著提升,對民主黨形成有效沖擊。傳統觀念里,民主黨的基層動員能力高于共和黨,但在今年,共和黨花了更大力氣動員基層選民,推動他們在提前投票階段就走向投票站,澆滅了民主黨試圖借助提前投票增益選情的念頭。此外,共和黨的基層動員能力不僅局限于線下,還開拓出了線上渠道。特朗普和萬斯多次依托流媒體平臺和網絡自媒體同基層選民互動。特朗普的最大金主埃隆·馬斯克(Elon Musk)也依托X平臺大肆鼓動網民助力特朗普,甚至還搞出了“搖擺州100萬美元開獎活動”,可謂將民意和輿論調動到了一個頂峰。
再次,民主黨的議程設置已經完全脫離美國民意現狀。出于規避弱勢議題和發揮候選人“身份優勢”的考量,哈里斯將生殖權利、性別議題、種族議題作為“核心賣點”,向選民大肆推銷自己的“進步主義政治綱領”。殊不知,民主黨的“進步主義藥方”已經不是“百治百靈”。面對通脹高企、非法移民涌入、社會治安惡化、民意對立嚴峻等諸多困境的美國人民,已經越來越重視經濟、移民、社會安全等“硬議題”,身份政治等“軟議題”已經不再像往日那般吸引人了。特朗普精準抓住了美國人民的需求,提出的許多治理方案都切中選民認為的社會現狀要害,自然吸引了大量選票。哈里斯和民主黨極力推銷的“身份政治”已經在2024年的美國慢慢失靈了。
最后,民主黨的倉促“換馬”似乎也昭示著本次選舉將走向大敗。在經歷了7月份的“拜登退選”風波之后,倉皇上臺的哈里斯既沒有完整走過民主黨內部的總統候選人提名程序,自身也缺乏競選總統的心理準備。被“趕鴨子上架”的哈里斯僅有100天左右的時間來部署選戰,這對于總統選舉這樣的長周期活動是遠遠不夠的。在副總統任內本就缺乏曝光度的哈里斯在三個月的時間里很難為選民完整構建自己的人設,她在與“負面包袱”過重的拜登進行切割時也搖擺不定、模棱兩可,更是失去了讓選民重新認識她的機會,被共和黨趁機烙上了“拜登的克隆”這一標簽。在民調蜜月期之后,哈里斯愈發覺得拉票吃力,疲態盡顯,口不擇言、東拉西扯的現象越來越嚴重——這既說明哈里斯本就能力堪憂,也說明她的競選團隊嚴重缺乏準備,無法為哈里斯提供良好高效的公共形象塑造方案。可以說,哈里斯能夠守住所有民主黨鐵票倉不致丟失,就已經在她的能力范圍內做到了最好。作為一個“半路殺出”的弱勢候選人,實在不能指望她贏得太多。
2024年7月21日,拜登宣布放棄競選連任,并支持哈里斯成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
未來四年,民主黨應從此次“大敗”中吸取教訓,及時調整國內議程和競選策略,重新強化對鐵票倉州的控制和影響,培養黨內新生代力量。否則,面對“垂垂老矣”“官司纏身”的特朗普都輸得這樣凄慘,那在四年之后要是對壘本次競選中口才卓越、思維敏捷、年富力強的萬斯,可能真的會以微弱劣勢丟掉幾個票倉州了。
本篇報告主筆:劉怡德
本系列報告研究組成員:王加特、劉怡德、鄭思宇、趙柯嵐、曾玉婷、李娜、吳亦恒
編務:李 娜
責編:王加特
圖片來源:網 絡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民小智君
轉載:請微信后臺回復“轉載”
民智開通了“知識星球”,歡迎大家訂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