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秋時節,許多花卉逐漸凋零,而菊花卻迎寒盛放,傲然挺立。
菊花不僅因其觀賞價值受到人們的青睞,其獨特姿態和品質象征也備受文人墨客的推崇和喜愛。古往今來,贊美菊之堅毅與絢麗的詩詞歌賦數不勝數。此外,菊花受歡迎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的食用及藥用價值。宋代詩人蘇轍詩云“南陽白菊有奇功,潭上居人多老翁”,這不僅凸顯了菊花能入藥治病,還表明常飲菊花茶有延年益壽的保健價值。
菊花的藥用功效
菊花供藥用始于漢代,《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其中記載菊花具有“主諸風,頭眩,腫痛,目欲脫,淚出,皮膚死肌,惡風濕痹。久服利血氣,輕身耐老,延年”的功效。
《名醫別錄》增加了“療腰痛去來陶陶,除胸中煩熱,安腸胃,利五脈,調四肢。”《本草經集注》分出“白菊:主風眩,能令頭不白”的作用。
《本草綱目拾遺》指出:“黃菊花即甘菊花,苦微甘,性平,益肺腎,祛風除熱,補血養目,清眩暈頭風。白茶菊,通肺氣,止咳逆,清三焦郁火,療肌熱,入血分?!?/p>
2020 年版《中國藥典》記載菊花具有散風清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的功效,適用于風熱感冒、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眼目昏花、瘡癰腫毒等癥。
菊花的不同品種與區別
依據現《中國藥典》在菊花的“性狀”項下的描述,按產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將菊花劃分為“亳菊”“滁菊”“貢菊”“杭菊”“懷菊”5個栽培品種。
胎菊屬性微涼,具平肝明目、疏風清熱的功效,特別適合風熱感冒發熱、喉嚨發炎者服用。
結 語
依據中醫的傳統理論,白菊花擅長于平肝明目,而黃菊花則多用于疏散風熱。因此,若需明目多用貢菊;若需清熱多用杭菊。不論哪種菊花,都屬清熱藥且性偏寒。在日常飲用時,應根據個人體質選擇,特別是對于脾胃虛寒者不宜多飲菊花茶。
信息來源:醫藥經濟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