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中國電影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理事宋方金在中廣聯電視劇導演高級研修班講授了題為《故事宇宙》的課程,以生動幽默的脫口秀帶來了一個處理影視故事的“工具箱”。課程從美國大選時事帶入,關注時代背景,結合劇作理論,探討了以人物關系為內核的故事宇宙。
一、“一對矛盾”和“三駕馬車”
現實宇宙和故事宇宙是一對微妙的矛盾。現實宇宙中充滿了各種偶然的、難以預測的事件;而故事宇宙則以其獨特的確定性對抗現實宇宙中的不確定性,并通過人物關系實現能量的輸出,給人們供給神奇的精神力量。一些編劇在提供故事時以“我這是真事兒啊”來作為擋箭牌,卻忽略了現實宇宙和故事宇宙之間的差異。不是所有的真人真事都適合拍攝制作成影視作品,現實中成立的東西在故事里不一定成立。在短視頻和人工智能興起的背景下,更要提防現實宇宙對故事宇宙的侵蝕。
對表演藝術而言,故事的呈現方式以戲劇、電影和電視劇這“三駕馬車”為主。戲劇故事的底層邏輯是“激變”,這讓故事“耐看”;電影故事的底層邏輯是“轉變”或“反轉”,這讓故事“必看”,即通過一系列的情節點讓觀眾不后悔買票;而電視劇行業匯聚了最會講故事的人,電視劇故事的底層邏輯是“漸變”,這讓故事“好看”。近年來在互聯網的影響下,視聽行業發生巨變,傳統的故事邏輯受到沖擊。電視劇故事必須同時做到耐看、必看和好看,才能繼續跟觀眾進行有效交流。
二、人物關系與創作空間
人物關系是故事宇宙中最重要的核心邏輯。在影視劇中,導演要展現獨特的、動態的、有意義的人物關系。與時期所對應的人物關系,具有話題、議題,為觀眾提供情緒價值,如王麗萍編劇電視劇《婆婆媳婦小姑》描摹細膩人性;與時代所對應的人物關系,抓住主題和主控思想,為觀眾帶來情感價值,如電影《泰坦尼克號》的震撼力足以讓一群不知鼓掌的人自發鼓掌;與時間所對應的人物關系,關懷人類的終極命題,促使觀眾得到某種情懷價值,如莎士比亞戲劇《哈姆雷特》中的復仇與猶豫的啟示,“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亞里士多德在《詩學》中展現了“光刻機”一般的敘事魔法。人們在看故事情節時發生恐懼和憐憫,得以凈化和提升。從現代劇作實踐來看,故事里的人物和情節沒有誰更重要,人物就是情節,情節就是人物。故事創作也永遠擁有足夠的空間,因為就算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總歸不是李爾王。
三、“道術關系”跟人物分類
人物關系是一種公共表達,要協調好“道”與“術”的關系。道,指的是人物的性格關系;而術,涉及特殊的選擇與人物特殊的人生,尤其是面對兩難選擇時的“兩害取其輕”或“兩善取其一”,如電影《唐山大地震》中母親在地震后面臨選擇救兒子還是救女兒的兩難境地。主人公在人生歷程中碰到一個特殊的狀況而處于兩難的困境,是眾多好故事的前提。
人物可以分為“癡人、呆人、聰明人、庸人和非人”五類。“癡人”的典型例子是唐僧或電影《孔雀》里的姐姐,對某種理想執著追求;“呆人”如豬八戒或電影《孔雀》里的哥哥,貌似呆傻卻并非扁平的反面人物;“聰明人”的典型代表是孫悟空和《孔雀》里的弟弟,有自己的想法卻路遇坎坷重重;“庸人”就是沙僧這樣的人物,通過“遞小話兒”推動情節發展從而不可或缺;“非人”就是白龍馬、電影《教父》里的貓和小說《紅樓夢》里的兩只鶴,都有其在人之外的特殊意義。對于故事宇宙而言,故事的標題以及人物在物理、生理與心理等方面的關系都該得到妥善處理。
除了時不時蹦出的幽默金句,宋方金老師還進行了“愛的表達”課堂互動課,全體學員積極踴躍參與了這項十分有趣的互動,課堂氛圍十分火熱。最終三位兼具實力與創意的學員獲得“宋方金編劇課堂獎”——宋方金老師親贈書籍。
宋方金老師現場讀出學員“作業”
學員們提交的“愛的表達”各具創意
三位學員獲“宋方金編劇課堂獎”
現實宇宙與故事宇宙交融產生能量,每一個好故事都是一個獨立而完整的宇宙,承載著深刻的人文思考與情感共鳴。我們應該從某些低質量網絡視頻的現實宇宙中“拯救”觀眾,而要做到這一點,可能還需要依靠“愛”的力量。
加入我們丨
預約研修班第二期席位
掃描識別填寫報名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